房子难卖,钢厂大面积亏损,出口崛起,下半年经济风向是什么?

房子难卖,钢厂大面积亏损,出口崛起,下半年经济风向是什么?
2022年08月14日 21:15 蓝白爱吃方便面

这一期想跟大家讨论几个问题:

今年钢厂为什么爆亏?

房地产摆烂,靠什么保住就业?

美元收割世界经济,出口还能暴增的真相是什么?

下半年,经济的主要脉络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蓝白。

出口和房地产,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崛起的两大法宝。

房地产,本质上是土地作为媒介的“货币化”,把城市投资建设的负债,经由开发商手中,再转移到了居民部门,最终带动上下游的消费。

这才有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街道宽阔,园林绿化,学校、医院、高铁高速。

出口的威力,是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的加持下,带动中国工业的全面腾飞,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基石。

按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受进出口影响的劳动力总数,达到了3亿人,这还不算服务的进出口。

3亿人背后,是3亿个家庭。

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占中国外贸比重达到了73%。

所谓“天下财赋半东南”,这几个沿海强省,也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

去年一年,商品房销售额超过了18万亿,销售面积突破了18亿平米。

可2022上半年,销售额6.6万亿,降了28.9%,销售面积不到7亿平米,降了22.2%,百强房企的销售额直接腰斩。

眼瞅着房地产一时半会支棱不起来,出口能不能顶得住,对2022年的经济走向,至关重要。

事实证明,没有人能阻挡中国出口的步伐,谁都不能。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增长10.4%,重回两位数区间。

只看7月单月的话,按美元计价,7月出口3,330亿美元,同比增长18%(市场预期是16.2%);

进口数据,就比较一般了,2,317亿美元,同比只增长了2.3%(市场预期是4.5%);

出口出奇的强,进口又弱,贸易顺差夸张的达到了1,013亿美元,又一次创出了历史新高,同比扩张82%,达到了455亿美元。

这意味着,在美元开启收割模式,全世界都笼罩在衰退潮的环境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2年,出口顶住了巨大的压力。

美联储在3月、5月、6月、7月加息了4次,最近连续两次都是75个基点。

历史上,每一次美元暴力加息的手段,都会迫使其他国家不得不跟着加息。

资本外流,无法对抗美元升值,本币贬值,新兴经济体95万亿美元的外债压力更大,更会重创各国的出口贸易,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

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在4月份的时候,出口增速创下了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不管是对欧美日,还是电脑、手机、集成电路、家具、家电,都是负增长。

当时,有不少看淡出口的人,认为东南亚把订单抢了,没有人力优势了,物流太慢了,欧美不发钱还加息,会导致订单减少。。。

可谁能想到,只过了3个月,外贸立马“生龙活虎”。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产业链,根本转移不了。

今年受俄乌局势的影响,像石油、天然气、有色,这些大宗商品涨的很凶。

这就苦了欧洲,遭到了“两面夹击”。

一边是强势美元对应欧元的飞速贬值,另一边是能源价格高涨,国内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这就导致:

欧洲原先自己内部可以生产的产品,不得不通过进口来满足。

所以,我们看到,欧洲的贸易逆差,在2022年迅速扩大,并且成为除美国之外的全球终端需求提供方。

兴证宏观说:

德国从2021年下半年到现在,对东盟和中国,在机械电子产品上的贸易逆差,都出现了明显扩大。

而机电的产业链,是很长的。

东盟在向欧洲出口更多机电产品的同时,也意味着:

东南亚,需要向中国进口更多机电产品。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也非常强。

在7月份,产业链条上,机电产品、金属制品、塑料橡胶、纺织品、化工产品,这些原材料、中间品需求暴增。

这样的出口形势,说明什么?

说明就算欧洲和东南亚多么想甩掉我们,绕开中国,还是做不到。

拿上面欧洲、东盟最需要的机电产品来说,去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9860.4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占外贸出口比重达59%。

其中,家电、手机、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汽车整车及零配件、机械基础件、电工器材等8类机电产品,出口都超过了千亿美元。

汽车、工程机械、光伏等高附加值产品,全年出口增速均超过40%。

十年来,我国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4万亿元、3.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8万亿元、6.3万亿元。

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在全球的占比达到20%左右,入围世界品牌500强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品牌数量,从过去的10个增加到24个。

正因为有雄厚的产业链基础,在全球产业链转移的背景下,我国与新兴经济体之间,才能形成“互补”而非“竞争”的关系。

是的,东南亚有了服装鞋帽的代加工、组装出口环节的订单。

但这样一来,他们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电子零部件。

反过来,这就使中国又成了东盟的最大出口国。

2020年,越南服装产业链出口中,40%-50%的中间商品,需要从中国进口。

RECP生效后,1-7月份,我国对RECP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0838亿美元。

像印度、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都创出了历史新高。

还有韩国,中韩之间的顺逆差关系正在转换。

韩国与中国的贸易,从今年5月开始,终结了此前27年零9个月的顺差,这是1994年8月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

他们自己都想象不到,这几个月中国对韩国,竟然出口了大量的半导体。

这意味着,韩国对中国维持了近30年的顺差时代,就此结束。

中国进口源于韩国的比例,从2018年的高点9.6%,已经下降到了7.6%。

手机、化妆品,家电、汽车。。。

LG的市场份额已经萎缩到了0.1%。

三星的市占率从20%降到了去年的0.6%。

现代和起亚的份额,甚至跌破了2%,今年一季度加起来,卖了还不到10万辆,下滑了40%。

不过,下半年,出口能不能一直维持这么高的增速,也难说。

上面提到,美联储疯狂加息,全球性的衰退刚刚出现苗头。

对一般商品来说,外贸订单反映到出口数据,存在1-3个月的滞后“时间差”。

有一个规律,从历史上看,我们国家的出口强还是不强,跟美国制造业PMI明显正相关。

现在美国的制造业PMI已经跌到了两年以来的最低点,服务业PMI已经跌破了荣枯线。

可通胀和非农就业数据,还是超乎预期的高,美联储“不惜一切代价”的持续加息,PMI继续下跌的话,迟早会反映到咱们的出口数据上。

不管怎么说,在难熬的2022年,强劲的出口,稳住了制造业的基本盘,保住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就业。

与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真正的问题,还是我们的内需。

上面提到7月的进口只增长了2.3%。

今年,对欧盟、东南亚、日本、澳大利亚、印度、英国的进口总值,全部都在下降。

能源和粮食、肥料、纸浆的进口量,也都在下降。

最直观的,还是看PMI数据。

PMI这个指标,原来跟大家聊过,它其实有5个扩散指数。

分别是新订单,生产,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主要原材料库存。

从采购量,原材料库存,再到生产量、产成品库存,最终形成订单量,是衡量制造业、经济是不是景气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7月份,制造业PMI回落至线下,创出了2013年以来的同期新低。

有个角度,最近两个月,大家看新闻应该会注意到,钢厂、贸易商亏的幅度非常大。

6月份的时候,吨钢的毛利已亏损到500块左右。

上一次出现这样的亏损幅度,还是在2015年。

拿钢铁生产第一大省的河北来说,河北统计局6月30日的报告说: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总计440家,亏损企业已经达到168家。

前5个月,一共亏损了65.6亿元,同比暴增568.6%。

河北普阳钢铁说,钢厂利润缩水50%以上,5月份三分之一的钢铁企业出现亏损,6月亏损面继续加大,7月基本上全部钢厂都陷入亏损。

河北敬业集团发文说,亏到何时还看不到头、何种程度还不见底,要到30%的钢企倒闭,钢铁行业才能进入正常经营的状态。

为啥钢厂亏的这么厉害?

说到底,还是没需求。

房地产对上下游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有机构说,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年度钢材需求在3亿吨以上,至少占到了中国钢铁需求的三分之一。

今年地产这形势,拿地、销售、施工、竣工全在下降,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看到头,用钢需求当然就下降了。

亏损的钢企没办法,只能一个接一个的停工减产检修,高炉还有上游的焦化企业开工率非常低。

7月又是高温和生产淡季,下游没需求,这些上游的高耗能行业生产提不起来,PMI看起来就比较差,连带着进口数据也变差了。

所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需要更多手段。

我们已经看到,2.0L排量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免。

在“保交楼”的要求下,房地产竣工面积增长,才会支撑上游钢材、下游家电、家具、建材的需求。

还有各地都在搞的消费节、夜市经济、发消费券。

还有银行的消费贷和经营贷的利率一直在降,努力把钱贷给有需要的企业。

还有今年发行3.41万亿的专项债,超过2.38万个项目,做强大基建,下游中小企业才有更多的订单。

出口顶住了半边天,剩下的,就是怎么提振内需的问题。

这是2022下半年,经济的重要“脉络”,基建、减税、放松房地产、继续降存款和贷款利率,想办法刺激消费的政策,会越来越多。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工具箱,理论上是有无限弹药的。

人没痊愈,药不会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