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一辆亏6万?雷军:加大力度!

小米SU7一辆亏6万?雷军:加大力度!
2024年08月23日 20:55 黑马聊科技

黑吗喽真好玩,黑马3天没干活了,嘻嘻。

结果没想到的是,就在《黑神话》上线的第二天,小米就把今年二季度的作业交了,导致黑马被迫停止快乐当猴,回工位搬砖……

交作业嘛,一年交四次呢要,也不是啥新鲜事儿。

但这次交的作业特殊就特殊在,今年3月28日上线的小米SU7的成绩也在这里边。

黑马这边先简单列一下数据:二季度小米汽车业务营收64亿元,毛利率15.4%,净亏损18亿元。

小米SU7,作为小米造车的首款作品,荣获了由黑马公社非公开非正式颁发的“车圈2024年度最热单品”称号——

友商盯着小米的成绩单,就像黑马翘班打《黑神话》一样,理所应当。

所以当黑马又一次前排围观吃到了“极越撕小米”的瓜的时候,那真是一点都不意外。

事情是这样的,21日小米发布财报之后,22日一早,极越的公关负责人就被爆出在朋友圈炮轰小米:“亏钱卖车,是低价倾销,扰乱市场的行为。”

PS:极越是百度和吉利的合作品牌,数据显示今年1-7月,极越01共销售3843辆,月均销量近600辆,而这次事件的主人公网传曾在百度公关部任职。

(黑马:百度公关部还是……挺厉害的)

不过好在“极越高管炮轰小米”这事儿也没闹多大,因为下午的时候,极越公关已经在各种渠道给自己“擦屁股”了:

顺便当事人徐先生还“喜提”了极越内部通报处罚,通报内容显示,极越表示当事人言论不代表公司观点,不符合公司价值观balabala……

当事人也光速道歉,试图用最快的速度平息这次事件。

雷厂长也回复了这件事情,说“造车很苦,但成功很酷!小米还在投入期,希望大家理解”。

黑马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小米还会加大力度,大家忍一下,实在不行大家可以一起“做大做强“。

但其实有一说一,抛开情绪不谈,黑马觉得极越公关的“声讨”内容也不能算空穴来风,毕竟SU7确实把纯电轿跑的价格打挺低……

一辆车亏6万?

从财报来看,小米汽车二季度共营收62亿元,季度累计交付SU7 27307辆,其中6月、7月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万,预计年内累计能交付12万辆;

也就是说从8月开始,之后5个月需累计交付9万辆,单月交付需要达到近2万辆;

了解车圈的朋友应该能懂这个数据的含金量,就这产能爬坡的速度,在整个车圈应该都找不到第二家。

但尽管这样,汽车业务也并没有给小米带来盈利,小米汽车业务二季度净亏损了18亿元。

简单粗暴的计算一下,18亿÷27307辆,也就是说一辆车大概亏6万元。

有记者采访卢伟冰,问是咋亏出这个数字的?

冰哥表示,一方面是SU7单打独斗,规模产量还是太小,所以平不了成本;另一方面是因为小米先做的纯电轿车,成本拉太高,没刹住车。

反正总结下来就是,等小米SUV出来了,规模起来了,面包会有牛奶也会有,未来可期。

黑马觉得这个解释完全合理。

其实我们理智来看,这个亏损并不算离谱,因为新势力们目前都还处于“手拉手一起亏”的状态——

除了理想这个增程大户2023年在盈利,蔚来亏了144.4亿,小鹏亏了103.8亿元,北汽蓝谷亏了54亿元(这位还是补助大户)。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交付规模,新势力虽然努力了几年,但和比亚迪这种传统造车大厂比的话,不论是产品线还是产能还是技术积累,统一都是被吊打的水平。

就拿毛利率来说,今年一季度比亚迪的汽车业务(含电池业务)毛利有28.1%,蔚来9.2%,一半都没摸到,小鹏更少6.4%,理想高一点19.3%,但它是增程而且“套娃”产品线。

但是黑马觉得小米不太能按这种普通新势力的标准来看。

这一点从小米SU7开启交付4个月,就超过Model 3,成为唯一一款月交付破万的纯电轿车这件事,就能看出来点东西了。

一方面得益于小米营销部门实力超群,SU7热度高到离谱,发布会前脚结束,后脚车主就库库把订单往销售手上塞,完全不愁卖;

另一方面小米也确实是产能开满,不管是落实造车资质还是智能工厂投产,目的都是把热度转换成实打实的小钱钱。

这个套路说实话挺眼熟的,特像小米手机刚上市那会儿,1999交个朋友。

唯一的区别是,当年小米没接住这泼天富贵,产能跟不上,被活生生扣了个“饥饿营销”的帽子,而现在的小米明显记住了教训,说啥也不能让到手的订单再飞走。

但这里面又出现一个问题。

21.98w交个朋友,确实也让友商破大防——

小米寻思的是通过压缩成本,换市场规模和品牌认可;但友商看到的就是,新来了个抢饭碗的,不想好好赚钱,拉着我们共沉沦。

本质上还是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但在黑马看来,这是实打实的阳谋,实力不够破不了局的,就只能干看着,是真挺难受。

毛利率15.4%,反超特斯拉

说到供应链管理,小米还给扔了个炸弹,其毛利率15.4%已经超过特斯拉,目前应该是只做纯电车企里最高的。

其实这个数据有点反直觉了,小米造车新手上路,小米汽车品牌认可按理说应该不会这么高,特斯拉的毛利有一部分来自品牌溢价带来的利润空间,可小米,怎么看也不具备这个前提……

而且小米选的第一款车也很“抽象”。

本来黑马以为会是SUV抢市场,再不济先从增程开始,慢慢积累技术再转型,结果没想到一起手就是纯电轿车,说是先难后易,但增加的成本不能忽视

黑马有理由相信,雷厂长那句“赌上全部声誉的最后一次创业”,怕是一点水分没加的。

小米不仅把手机业务上积累的供应链资源全部投进造车业务中,还把本来投放给手机业务的资源也给了造车业务(狗头.jpg)

毕竟卢伟冰自己也说了,SU7部分供应商的报价和备货,都是按照更大规模计算的。

不是铁哥们儿级别的供应商应该给不出这样的价格吧。

而且这还在只有SU7一款车型的情况下,如果小米规模再扩大,供应链成本有可能会更低,参照智能手机行业,汽车离成为真正的“消费电子”怕是也不远了。

不过吧,黑马作为一个机圈老油条,还是觉得,All in造车虽好,但小米手机,你这两年是不是还是有点摆烂了?

雷总可以赌上一切,但小米最好不要赌上一切。

手机业务和AIOT业务毕竟还是占小米总体收入的92.8%。

不过前段时间金凡闭关,最近小米系统体验也在回温,想必小米也在有意识的调整不同业务的平衡。

反正目前来看,小米这次的成绩确如雷军所说一般“历史上最出色”。

与此同时,雷厂长还表示会继续投入,想必小米汽车业务的亏损很快也将被抹平。

只是新能源车市场日新月异,目前一切尚未尘埃落定——

新车型、新市场、新用户,小米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希望这波“天胡开局”的小米,能够笑到最后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