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太极通背拳传承人李搏、张楠

三河市太极通背拳传承人李搏、张楠
2024年06月26日 12:27 北极熊财经

以武铸魂震四海 ,中华狮醒撼九州

——访三河市太极通背拳传承人李搏、张楠

李搏,太极通背拳第四代掌门人,三河市武术协会会长、通背拳专业协会会长、廊坊市拳击协会副会长、MMA综合格斗教练员。张楠,三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通背拳代表性传承人,市优秀体育老师,擅长将非遗文化同区域特色和教学工作相结合,扎实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工作,做好非遗通背文化的继承者、创造者和传授者,在校园中不断推进非遗文化自信自强。这对伉俪是太极通背武馆的负责人,大家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们“神仙眷侣”。

彰显身手 拳影如风显英气

“哒!哒!”一声声有力的出拳声从位于河北省廊坊三河市中心的《太极通背武馆》传出。循声而去,学武的孩子们一个个聚精会神跟随老师的动作,一招一式练习着武术动作。武馆训练区约2000平方米,包括器械区、八角笼、标准拳击台、沙袋搏击训练区、家长休息区等区域,专业场地,设置合理,是一家传统武术与综合格斗教学训练和举办相关赛事为一体的专业性武馆。

“学会武术,我以后就可以保护爸爸妈妈了”“练武并非为了与他人斗争,而是要战胜自己内心的畏惧,做到更加健康自信”……问及学习武术的初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一张张小脸蛋红扑扑的,布满着细细的汗珠。

太极通背武馆建于1994年,由原太极通背拳第三代掌门人李忠老师(已故)所创。李忠老师,河北省三河市七百户村人,自幼习练家传“心意六合拳”,后又拜通背拳第二代掌门人“盖京东门下,习练通背拳,尽得其精华。截至目前,该武馆已经历了30余年的风雨洗礼,武馆培育了众多的武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在李忠老师仙逝后,武馆由太极通背拳第四代掌门人李搏任馆长。2014年,武馆由廊坊市体育运动学校认定为“青少年专业自由式摔跤、拳击训练基地”并为河北省专业队培养并输送人才。

李忠老师是对李搏馆长影响最深的亲人。从4岁起,李搏就跟着爷爷李忠老师练功,在爷爷的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作风质朴,坚持真理,待人宽厚,精于实战,没有宗派气,内外从如云,在当地是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李搏的童年、少年时光都在爷爷身边度过的,爷爷陪伴着自己长大,给李搏留下了很多宝贵而美好回忆,他的言传身教也深深地影响着李搏。

兜兜转转,从廊坊体校到河北省省队,再到河北体院,李搏无论去哪里,都不忘练好家族的“太极通背拳”,他感恩爷爷,也感恩教自己摔跤的廊坊体校赵广富老师、教自己拳击的廊坊市拳击队主教练侯海龙教练、教自己中幡技术的周全盛老师……爱或者美,是我在世界上,感觉到的最真实的东西了。”作家顾城笔下的“爱和美”,在这些恩师的关怀,教导和指引下,使得李搏对这人世间的爱和美感受的无比真切。这些恩师性格迥异,但都有一副古道热肠和高尚的人格,谆谆教诲与切切关怀犹如清风温和抚过,让李搏一点点地,从青涩变得成熟。

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繁多,起源不一,其中通背拳又称通臂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在传统武术中源远流长,流传十分广泛。太极通背拳的风格特点是:“浑厚自然、刚柔相济、身腰和顺、放长击远、冷弹脆快,爆发力强”;锻炼要领是: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力发之于根,臂似皮鞭的要求;技击原则是:沾衣发力、快如闪电惊雷,勇如猛虎下山,胜敌于眨眼之间,在招法上讲“无影无形变化无穷”,招法连环相套,来往不空回,化即是打,打即是化,使彼防不胜防。其手法因猴种不同而分钻拳、透骨拳、虎拳、刀子手、柳叶掌等;基本掌法分“劈、崩、钻、丢、砸……等”,基本掌法分“拍、摔、劈、捋……”等五十四种基本掌法;其单操及套路有“十二引手”“十二擒捉”“十二连拳”“十二连炮”“五马奔槽”“五十四掌”“一百单八招”等。练功苦,从定势,到抻筋、活腰、踢腿、铁板桥等,无不考验着学习者的耐心和毅力。李搏却觉得,练功“打鱼又晒网,落得一场空”,注重基本功,不断学习和精进是成为优秀武者的必要基础,在此基础上,他的技术突飞猛进。

  开拓传承 武德高尚扬四海

虽然李搏老师只是而立之年,但他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林高手”。他的代表成绩有:2010年10月在“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比赛”通背拳和通背刀项目中均获得冠军;2014-2016年荣获河北省自由式摔跤3连冠;2017年在“迁安杯”全国摔跤中国行公开赛男子86kg级比赛中荣获冠军等。“如果不是爷爷的离开,以及我因赛受伤两件事撞到了一起,可能现在我还是那个一心只想着比赛的武者。”说到爷爷,李搏老师有些伤感,但很快目光又变得坚定起来。

那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青年摔跤比赛”的李搏,不慎腰部受伤,在家养伤时,传来了爷爷突然离世的消息。爷爷走的时候,没有受罪,没有给儿孙留麻烦,和他一辈子的为人一样,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愿意给别人添负担。但是李搏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自己这么多年陪伴爷爷的日子太少了……在悲伤之余,当时才刚刚19岁的李搏还是打起精神,和家人一起帮忙处理爷爷的后事……处处审慎的李搏,让大家看见了他的忠诚和可靠,李忠老师的众多弟子也公开推选李搏为新一代“太极通背”掌门人。

“这是你爷爷一辈子的心血,现在交给你了。”接过爷爷一辈子用心血写成的武学教学、精进、文化的笔记,李搏感到心里沉甸甸的。或许,正如一部电影中所说的那样“死亡不是逝去,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消亡”,因为有大家的思念,所以爷爷会一直在。而“太极通背”流派一代又一代团结向善,面对困难所秉持的守正不阿、迎难而上、隐忍坚持的逆境奋进精神,使得李搏在今后的岁月中,一直坚定信念、埋头苦干、锐意进取。这,就是中华武术的精神,一代代地传承,如薪火,生生不息。

如今,太极通背武馆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自创馆以来陆续有上万名学员参加过培训,期间与大型企业、学校(三河燕郊育才实验学校和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等开设合作,在廊坊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带着当初接手武馆时“传承中华武术,不让本门派功夫流失。”的初心,李搏馆长博采众长,认真教学,学员弟子众多,经常受邀参加各类项目比赛、表演等并荣获众多的荣誉称号。2009年6月,通背拳(三河市太极通背拳)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文化传承以及个人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在去年,我们有学员通过武术特长,考入了重庆文理学院,往年也都有学员因为武术特长而加分的。此外,大家也有很多因为武术找到优秀对象、找到更好工作的案例,本来是社会弱势的女孩子学武术后还能够自带气场,不容易被欺负。但是,大家在学到一定程度后,都会更加重视修身养性,无形之中提升了气质修养,走出去的精气神也能代表中国形象。”李搏表示,太极通背武馆通过合作联盟、连续的高品质教育教学、教研设计、学员访学、课程衔接等方式,将学校、武馆、社会、家庭之间的闭环打通,让优质教育资源要素穿越边界、畅通流动,支撑学员个性发展的连续培养。

有了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太极通背武馆的全体教职工在李搏的“掌舵”下,屡屡收获佳绩:2020年,带领学员参加三河市非遗项目进校园表演活动;2021年,带领队员参加廊坊中国式比赛,荣获8金、1银;2021年,带领学员参加澳门国际武术比赛,荣获4金1银;2022年,在三河太极通背武馆举办河北地区首届“中国拳击运动水平等级考评”活动;2023年 带领学员参加燕郊育才实验学校第一届体育节开幕式,以及三河市文旅局组织的“自然遗产日省非遗项目太极通臂拳”表演展示活动。同年,有学员荣获WCKF中国功夫世界搏击冠军赛金腰带,在三河市文化广场体育馆举办公益活动“双争有我” 非遗传武·摔·拳精英邀请赛,以及带领学员参加香港国际武术节大赛,荣获通背拳组4金等奖项;2024年 带领4名学员参加“明大中学”杯U系列城市之星拳王争霸赛,荣获3金1铜,同时2位队员被评委优秀运动员,同年,带领学员参加三河市宣传部组织的“贺新春”文化艺术节非遗展演活动……以张楠老师为代表的教师团队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和研究方式,让学员在思考中积累精神营养、在实战中提升实践能力。

健身壮魄 养性陶情乐烝黎

习武先做人。在李搏、张楠伉俪看来,人品和耐力应该是学武时最应该被看重的。武术比赛讲究一招一式都要到位,错了就会扣分。练武的人平时在训练和生活中都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长此以往,“武德”自然形成,所以习武的孩子进入社会后不仅尊师重教,做事也会规范到位,给人身体强壮、情商很高的印象,这样的人才可以更容易地融入社会。而如果是人品不佳者,学习武术只会用武术去好勇斗狠;有耐力者,才能在学武的过程中坚持下去。“将武术的精神融入到社会和校园教育当中,这非常重要。”李搏期待,通过教育将武术普及和推广,强壮华夏儿女的身体,强健中华民族的精神,从而达到武术的最高境界——见众生。

在推广教学的同时,李搏团队积极把武术推向世界,这对显示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和力量,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都有深远的意义。2024年春,李搏受聘为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特邀武术顾问,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武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发展。

太极通背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的一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风格。李搏自幼便跟随长辈学习太极通背拳,多年来潜心修炼,不仅继承了家传绝技,更在武术理论和文化内涵上有所创新。他的武术技艺精湛,多次在国内外武术比赛中获得殊荣,深受武术界的尊重和认可。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对李搏的邀请,正是看中了他在太极通背拳传承和推广方面的卓越成就。此次受邀担任特邀武术顾问,李搏将负责向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驻华大使及使馆工作官员介绍太极通背拳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和文化内涵。同时,李搏还将积极参与各种武术比赛和表演活动,通过实战演示和技艺展示,让更多人亲身感受到太极通背拳的实战效果和养生价值,提升太极通背拳在国际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武术国际化进程。

“在西方,中国武术成为中国文化的鲜明符号。”李搏指出,中国武术在西方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被视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的精神和传统智慧。正如前国际武联主席徐才曾说:“武术属于体育,但它要高于体育。”,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它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最稳固、最持久、最扎实的根基,也是武术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运动特点的关键所在。如若割裂了中国传统文化,武术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武术,更不可能高于一般体育。因而,武术的继承与弘扬,首先必须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同样,在对外开放的今天,武术走向世界的过程,同时也必然是中国文化对外推广的过程。

无极而太极,无形而有形,武术基本功乃身心之修炼,技艺之根基。顺应国家对中华武术保护和倡导的东风,李搏深信,只要坚持挖掘、整理、研究、实践、传承、发展之路,自己和团队将继续在武术传播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努力让更多人通过学习武术来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品质、传承武术精神,感受武术的魅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