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大厂日东电工突发火灾!国产替代加速

偏光片大厂日东电工突发火灾!国产替代加速
2022年10月06日 14:15 芯智讯

10月5日消息,全球偏光片大厂日东电工(Nitto Denko)位于韩国的一座偏光板工厂于当地时间4日发生火灾,目前正对损害及供应情况进行确认中。

根据日东电工官网发布的公告显示,当地时间10月4日17点30分左右,日东电工韩国子公司韩国光学高科技株式会社的生产大楼发生了火灾,随后火灾在5日上午被消防人员成功扑灭。当日该大楼内工作的员工及外部合作公司共计156名全员均安全撤离,不过在后续的灭火作业中有3名消防员受伤。

目前,火灾原因仍在调查当中,对于火灾造成的损失,以及对于业绩的影响也仍在评估当中。

日东电工表示,“在对受伤的人员表示慰问的同时,给附近的各位以及顾客、客户、相关人员带来了麻烦和担心,深表歉意。目前灭火活动已经结束,我们将继续协助消防、警察等相关当局的调查,并努力查明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据日本媒体指出,日东电工此次发生火灾的工厂主要生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用的偏光片,因复工恐需时间、因此对偏光板的生产可能将造成不利影响。

资料显示,日本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成立于1918年10月,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总部位于日本大阪。日东电工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五大部分:光电产品、工业胶带、医疗产品等。而在全球偏光片市场,日东电工一直居于全球前列。

偏光片国产替代加速

偏光片是一种用于过滤偏振光的材料,其核心结构是 PVA 层。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如果将传播方向定义为 X 方向,任何光都可以由 Y、Z 两个相垂直方向的偏振光组成。偏光片含有微小栅状结构的光学薄膜,阻隔偏振方向与栅结构方向垂直的偏振光(蓝色光线),并使平行与栅结构的偏振光(红色光线)通过。直于偏光片透过轴的光被吸收,仅保留平行于偏光片透过轴的光。偏光片作为面板重要原材料,在 TFT、AMOLED 和 Mini-LED 背光的技术路线中不可或缺。

根据历史数据显示,在2016年之时,全球偏光片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其中日本日东电工、住友化学(Sumitomo)和韩国LG化学主导了全球偏光片市场。作为当时的全球第一大偏光片制造商,目前日东电工生产的液晶电视用多层光学补偿膜更是占国际市场份额的40%以上。在国内是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面板商主要的偏光片供应商。当时,日东电工的偏光片所在的光电产品每年占总营收的比例达60%以上。在产能方面,日东电工当时拥有17条产线(其中日本有14条产线,中国的产线就包括有苏州厂),年产能可达1.63亿平方米。

△在2016年全球偏光片市场格局

不过,近年来由于日本与韩国面板厂家的全球LCD市场的份额不断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大陆面板厂商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对偏光片国产化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带动中国大陆本土偏光片厂商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而日韩偏光片厂商则均停下了扩张的脚步。

比如,在2018年1月,偏光片大厂日东电工宣布关闭苏州工厂,该工厂主要生产偏光片和柔性电路板(FPC)。

2020年6月,偏光片大厂LG 化学将70%的LCD偏光片产能出售给杉杉股份。杉杉股份宣布出资7.7亿美元认购与LG化学新成立合资公司中70%股权。新合资公司将作为收购主体,整合LG化学旗下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的LCD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总估值11亿美元。同时,在此次交易完成后的三年内,上市公司将收购LG化学在新合资公司中的剩余30%股份。此次收购,使得杉杉股份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偏光片供应商。

根据IHS的数据显示,在杉杉股份并购 LG 化学部分业务前,国内企业的全球市占率只有10%左右,在收购完成后,国内企业市占率将达到21.9%左右。除杉杉股份外,国内厂商主要还有三利谱和盛波光电等,市占率都在 4%左右。

根据CINNO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偏光片出货面积约6.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约5%。同时,2021年全球面板用偏光片市场规模达102亿美金,同比增长6%,首次超过百亿美金关卡。依照偏光片厂商的销售额排名来看,虽然前两大厂商依然是住友化学和日东电工,但是中国大陆的杉金光电(Shanjin,杉杉股份完成对LG化学部分业务并购后,该合资公司更名为杉金光电)也进入了前三。

在产能方面,相对于中国大陆偏光片厂商近年来的积极扩产,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偏光片厂商均停止了产能扩张。这也使得近年来中国大陆偏光片产能占比逐年提升。

不过,即便如此,目前国内的偏光片产能仍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根据Omdia 数据,2021 年国内偏光片需求量为 3.6 亿平方米,但国内供应量仅 2.65 亿平方米,中国大陆地区的国产替代依然存在0.95 亿平方米的缺口,偏光片供需存在约 25%的差异,考虑剔除海外厂商在大陆的产能,以及未来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缺口将会更大,所以偏光片的国产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推动了国内偏光片厂商积极的扩张产能。

目前中国大陆在建及规划中的偏光片产线还有12条,其中包括杉金光电6条,其中在建产线2条位于广州,宽幅皆为2300毫米,将于2022年投产,另有规划中产线4条,2条宽幅1490毫米,2条宽幅2300毫米。恒美光电4条产线,其中在建产线2条位于福州,宽幅皆为2600毫米,将于2023年内投产,另有规划中产线2条,1条宽幅2600毫米,1条宽幅2000毫米。三利谱2条产线,其中在建产线1条位于莆田,宽幅1490毫米,另有一规划中的产线,宽幅1720毫米。

CINNO Research指出,这12条产线的产能将于未来4年内投产,如果全部顺利产出,届时偏光片供给产能将比2021年底增加约2.8亿平方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偏光片国产化的比例大幅提升,产能也在快速增长,但是偏光片的两大核心原材料PAC膜和TAC膜(占偏光片物料成本75%左右)仍还是依赖于进口。

TFT 偏光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三个工序,前工序是把拉伸和染色后的 PVA 和两层 TAC 膜复合一起得到偏光膜;中工序是将压敏胶涂在偏光膜上,并在两面复合保护膜和剥离膜;后工序是把固化好的偏光片按照需要的尺寸大小进行切割、磨边等处理。

从结构来看,偏光片一般由保护膜、TAC、PVA、PSA 和离型膜等结构组成,其中 PVA 和 TAC 是核心结构。这两大核心技术国产化推进缓慢,高端技术多被日韩掌握,国产技术多集中在黑白系列偏光片领域。

△偏光片结构

TAC 的主要作用是保障 PVA 的化学性质不会因外界自然光的辐射而损毁。TAC膜市场基本被日本富士胶片、柯尼卡美能达、瑞翁所垄断,其次韩国晓星和中国台湾新光合成纤维也占据了一部分市场,而中国大陆地区仅乐凯集团和新纶科技有部分产能。

。需要指出的是,乐凯集团的TAC技术来源于日本柯达,而新纶科技的TAC技术来源是日本东山。2015年12月,新纶科技与日本东山签订合作协议,获得对方TAC膜表面处理的相关技术、品牌使用权利,及进出口权利。随后,新纶科技还与日本东山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常州三期项目,其建成后预计可年产 TAC 功能性光学薄膜超 9000 万平方米。

另外,浙江东氟也与日韩企业合作引 进了年产量一亿平方米,总投资超过 10 亿元的 TAC 光学薄膜项目,总投资约 10.1 亿元。

不过,由于TAC材料的吸水率高这一缺点,出现了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亚克力)、COP(环烯烃聚物)等多种替代TAC的材料,但具体替代趋势仍存在较大分歧,目前较常用替代是由COP替换偏光片下侧TAC膜。

PVA 层的制造技术主要包括染色、延伸和烘干。繁杂的制造工艺使得制造过程困难重重,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此外,PVA 层要与其他层结构相粘连,使用的胶水材料、厚度、温度都需要精确调节,稍有偏差都可能导致产品无法使用。PVA膜市场目前主要由日本可乐丽所垄断,而国内仅皖维高新的700 万平米黑白用PVA光学膜项目于2021年建成投产,且使用公司自产聚乙烯醇为原料,但产能有限且主要供应中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不足1%。

其他国产偏光片材料厂商方面,杉金光电在广州的保护膜产线已经投产;龙华薄膜 2500mm 偏光片的 PMMA 基膜(PVA 保护膜、补偿膜)2021年通过客户验证开始量产;此外,东材科技、洁美科技、龙华薄膜等在保护膜、离型膜、亚克力膜方面也已经或即将规模性投产。偏光片上下游的合作不断加强,能更有效地加速其国产化进程。

总结来说,在中国面板厂商产业强势崛起的带动下,面板所需的偏光片及相关材料的国产化进程也在持续加速,原本在偏光片市场占据优势地位的日韩偏光片厂商开始纷纷收缩产能,转向通过关键材料和技术输出与中国大陆偏光片厂商合作的方式来获取市场份额的策略。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