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酒店集团在中国赚不到钱了?

外资酒店集团在中国赚不到钱了?
2024年08月14日 08:50 旅界资讯

01

最近,希尔顿、洲际、万豪、雅高、凯悦纷纷披露了二季度财报业绩。

从财报数据来看,全球五大知名酒店集团净利润均得以飙升,凯悦酒店集团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599.21%,高得吓人。

看上去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希尔顿、洲际、万豪却纷纷对中国酒店市场做出“不乐观”预测,称是中国拖累了其全球业绩更进一步。

比如,希尔顿中国区RevPAR(每间可用客房收入)在Q2下降了5%。

希尔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纳塞塔认为,“中国游客开启出境游,但入境客流还不够多,来自欧洲、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航班数量也不足,弥补不了中国出境游客造成的客源损失。”

希尔顿CEO纳塞塔

无独有偶,洲际酒店集团今年上半年全球每间可用客房收入增长了3%,在中国的每间可用客房收入却下降了2.6%。

在近期接受Skift 采访时,洲际酒店集团首席执行官穆安黎表示,除了中国市场,全球酒店市场的旅游住宿需求均呈现上涨态势。

万豪也难以幸免,从全球各区域来看,万豪第二季度全球酒店RevPAR仅大中华区同比下滑4.2%。

但在万豪全球国际市场中(除美国和加拿大地区)中东和非洲地区RevPAR同比增幅最高,为18.1%,除中国外的亚太地区RevPAR同比增幅其次,为13%。

当然,除了希尔顿、洲际、万豪这国际连锁酒店集团“传统三强”,还有一些更惊悚的数字。

温德姆2024年第二季度大中华区RevPAR同比下降17%,而其它区域均实现了正向增长,像拉丁美洲地区RevPAR增幅更是高达37%。

凯悦酒店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逾四倍,但从收入来看,2024年第二季度,凯悦仅中国区酒店的RevPAR录得3.2%的同比下滑。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数据显示,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微降0.3个百分点至50.2;主要受服务业景气度下降影响,综合PMI放缓0.5个百分点至50.5,为近四个月来最低。

服务业大盘指数不振,全球头部酒店集团在华业绩亦未能幸免。

02

一向光鲜亮丽,客人宁可“刷房晚”也要保级入住的外资酒店集团在华业绩纷纷承压,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无可否认的是,去年Q2是包括外资酒店品牌在内的国内酒店业收益爆发的时间,去年清明、五一,一直延续到端午的报复性出游,让国内外酒店连锁集团们都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

由此,去年国内酒店行业存在基数过高的情况,恰逢去年年底报复性出游热情释放完毕,今年酒店供给又持续增长、国际连锁酒店品牌在华亦越开越多,两相对比衬托得国内酒店业今年实惨。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核心的问题或不在于去年的高阶数据或希尔顿高管的“中国游客们开始出境游”。

实际上,从各项数据统计来看,国内出境游今年恢复得也不咋样,一些极度依赖中国客人的马尔代夫、泰国酒店甚至开启了“国庆不加价”预售。

如果我们正视“房间里的大象”,外资酒店集团在华业绩不振,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点:

首先,是国内整体消费力确实有所下降,从五一到暑期,主打一个旅游预算收紧,这从文旅部统计的人均出游消费比去年低已经可见端倪,酒店客人消费降级,原本住国际连锁五星酒店的客人,发现亚朵、全季也挺香。

举个例子,外资酒店品牌众多的上海在这一轮市场周期中颓势非常明显。

根据海外旅游预订网站Trivago计算的酒店价格指数显示,上海今年3月的平均住宿费用为934元,低于台北和首尔等地,位列亚洲主要城市第七名。

但在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3月,上海在亚洲还排名第四。

为了欢迎外国人来旅游,中国实施了72小时/144小时的过境免签入境措施,目前来看,“China Travel”为国内酒店业带来的入境客流效果到底如何,还要等到Q3才能一见端倪。

其次,不仅旅游酒店住宿消费有所降低,国际酒店连锁集团极其依赖的大型会议、商务活动、宴会等收入今年Q2也萎靡不振。

一位旅界的老读者A小姐供职于某美国连锁酒店集团旗下一家上海酒店市场部多年,她看了旅界上周发布的《五星酒店接不到奢侈品活动了》一文,表示“很真实”。

在A小姐印象中,疫情前以及去年,酒店收入主要还是商旅客人撑起来的,“但凡承接一个上千人的大型活动,别说我们酒店,就连周边的酒店都爆满。”

如果说旅游消费的客群下滑让外资酒店品牌少了住宿收益,商务活动、会务宴请收入的下跌更为致命,直接影响到F&B(餐饮)、EVENT(活动)等多个外资酒店品牌高收益部门。

我们常说“东边日出西边雨”,今年的外资酒店品牌在华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03

最近,一些外资邮轮公司、航空公司相继离开了中国市场,但至少我们不用担心外资酒店品牌会如法炮制。

因为他们做的是轻资产生意,只会少赚,不会赔钱。

外资酒店品牌不赚钱,显然中国业主比这些外资酒店品牌更伤。

尤其一些地产开发商本就急欲脱手这些外资奢华酒店品牌,发现这些酒店不仅是“烫手山芋”,还是“无底洞”,导致今年大量外资高星酒店被抛向市场,7亿元起拍重庆北碚悦榕庄酒店等酒店交易市场“地板价”频现。

同时,外资酒店品牌不赚钱的另一层压力转移到了酒店基层员工身上。

近期,国内外资酒店品牌酒店收客压力大,频频低价促销,客人质量下滑在所难免,这让不少酒店员工如履薄冰。

一位近期和旅界吐槽的某云南高奢外资酒店大堂经理B君发现他们酒店在小红书上的“避雷贴”直线上升,他认为是因为这段时间为了保入住率促销,多了很多斤斤计较的客人、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客人。

B君苦笑着称,“我们现在既要比别人卖得便宜,又要应对客人投诉带来的损失,同时还要能赚到钱。”这种“不可能三角”正是困扰了不少外资酒店打工人持续大半年的烦恼。

事实上,“降价求存”确实是今年国内大部分城市酒店正在发生的事情,大环境无需多言,外资酒店品牌年初定的中国市场“宏大目标”是要调整一下了。

说起来,这些年外资酒店品牌在中国很难降低身段,更难想象要和华住、亚朵们撸起袖子死磕,但在国内消费呈现收缩的当下,未来是要继续引入更多高奢酒店品牌抑或猛攻国内中端、下沉市场?

这个夏天,外资酒店品牌们的中国故事注定面临更多问号与抉择。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外资酒店集团在华收入下滑?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