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服】上了银行存管的P2P平台,为何还会爆雷?

【我的金服】上了银行存管的P2P平台,为何还会爆雷?
2018年07月13日 15:53 我的金服

回顾6月份至今,已经超过100家P2P平台爆雷。由于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形势变化,以及网贷行业处于强监管时期,加之去杠杆背景下的流动性危机,P2P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放大,多家平台相继出现逾期和兑付困难,成千上万的投资者被卷入风波,更有不少投资者将面临“血本无归”的结局。P2P网贷顿时成了众矢之的,大家人心惶惶,风声鹤唳。

对于此次爆雷平台中,发现有不少是银行存管的P2P平台,那么上了银行存管的P2P平台,为何还会爆雷?

一. P2P银行存管是什么?

目前银行存管已经是考察一家平台合规程度的硬性指标。换言之,平台想要获得备案“门票”,都需要先上了银行存管再说。而上银行存管的目的,用监管部门的话来说:是为了避免平台进行资金池、自融等非法行为,保护投资人资金安全。

据统计,目前银行资金存管方式有三种:银行直连、直接存管和联合存管。其中,直接存管是被大多数平台和银行采用的存管模式。三者具体操作如下:

银行直连:在平台上注册的投资人和借款人都会在P2P平台对接的商业银行开设电子账户,投资人通过P2P平台进行投资的时候,P2P平台被授权发送交易指令至银行,银行收到交易指令将资金划转至借款人的账户。整个过程,包括充值和提现,都是通过银行系统来进行的,没有涉及任何第三方机构接入。

直接存管:直接存管是目前平台与银行资金存管合作最常见的模式。在银行资金直接存管的模式下,银行一般会为平台开设存管账户、投资人和借款人的独立个人存管账户、风险备用金账户和担保公司账户。(后两种账户是根据平台需求和实际情况开设的账户)存管行一般为投融资双方开设独立的个人账户后会就充值、提现等支付结算和资金流向进行监管。这种模式因为资金并不流向平台,有效隔离平台与投资人的资金,能有效减少平台触碰资金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模式银行前期开发系统投入成本较大,同时对平台要求较高。

联合存管:“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联合存管模式,即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推出联合存管方案,存管行开设平台存管账号,负责用户账户监管和资金存管功能,第三方支付担任技术辅佐,提供资金结算及所需的终端设备。

二. 有了银行存管就万事大吉了吗?

时至今日,平台即使上线了银行存管,也不意味着资金就有了绝对的安全。因为,在上线银行存管这个过程中,有不少风险是需要大家擦亮眼睛,随时警惕的,比如说,下面四种情况:

1. 虚假宣传

有些P2P平台和银行签署了协议,只是达成了合作意向。为了吸引投资人,会在宣传上含糊地声称自己上线了银行存管。实际上并没有完成存管上线,也就是数据还没有对接,投资人的钱仍然在平台的池子里“自由流转”。

2. 被“隐去”的联合存管模式

监管层曾明确表示,联合存管方式的银行存管是不符合监管要求。因为在联合存管中,用户的资金只是通过支付公司间接到达银行,而且资金也不由银行监管。如果第三方支付公司和网贷平台存在利益关系,用户资金仍然有被挪用的风险。但这些细节,平台是不会在官网披露的,更不会告知投资人。

3. 小心“双存管”模式

“双存管”的意思是说,平台上有部分标的是银行存管,有些没做存管。有些时候,部分平台也可能只是风险备用金资金存管,标的项目均无做资金存管,以混淆投资人视听。所以投资人判断是否真的资金存管还需要多方核实。

辨别“双存管”最直观的办法,就是在投资充值前,看看有无跳转到银行的操作页面,如果没有,那么平台宣称的上线银行存管系统则极有可能是“双存管”系统,需要谨慎投资。

4. 关注平台自身的运营风险

一家平台能不能持续正常经营,离不开合规与风控。银行存管并不是判断平台运营风险的唯一标准。时刻关注平台在标的真实性、逾期次数、资金流入流出、信息披露等细节内容,比死盯着有无存管更重要。

巴菲特说过,“只有当浪潮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一些自融、高返平台相继暴雷,对于此,其实对行业今后发展是好事,让行业越来越健康。反观这次出事的大平台们,或多或少都存在非正规运营、涉嫌非法集资等问题,是名副其实、可怕的“大面额劣币”。平台只要一开始就“不真实”,不管上线存管与否,被行业淘汰甚至暴雷是迟早的事儿。当然,还有很多平台骨子里是“好学生”,他们正在积极冲刺备案,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的发生,净化投资环境。

我的金服(公众号ID:hb91wdjf),关注民生动态,懂你最关心的事,做最贴心的的理财指导。

官网:www.91wdjf.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