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真的跌麻了

港股真的跌麻了
2022年10月13日 15:04 乔令同学

2020年2月,席卷全球的疫情直接击垮了国际投资者持仓美股的信心,之后美股多次熔断,三大指数单日就暴跌9%,美联储为救火开出了无限量宽松的药方,很快市场见底反弹。

A股也差不多同一时间见底,四月份至十月份美股A股联动上涨,直到11月份全球资金这才发现还有一个低估的市场有机会,那便是港股。于是南下资金及外资合力做多港股,一时间"跨过香江去,抢夺定价权"的呼声铺天盖地。

根据Ifind数据显示,2021年南下资金单月净买入2595.32亿元,创下历史单月买入新高,之后港股见顶,一路下跌,年跌幅超过14%。

今年在美联储收紧的大环境下,纳斯达克全面崩盘,美股知名半导体公司几乎全线腰斩,而恒生指数在提前下跌一年后,再度大跌29.4%,已经创下十年新低。

由此可见,港股并不是国际资本和南下资金的主流战场,港股承接的是流动性溢价的那部分。简单的说就是,美股走牛,A股走牛,港股之后才会走牛,而一旦美股有下跌预期,港股必然会先跌。

从本质上来说,港股的估值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定价权在国际资本手里,而按照国际资本的标准,消费20倍科技20倍在美股似乎是常态,并能算极端便宜。

01.流动性问题

流动性的问题很直接,就是成交量,就是钱,没钱其他的都是扯淡,只有钱多的市场才能给出更高的估值溢价。

在A股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个新的成长赛道随便就能给出几十甚至几百倍的估值,一个稍微知名的IPO,就能给出过百倍的定价,原因就是钱多,散户投资者多。

而在港股最明显的感觉是,除了知名的那些大蓝筹以外,大量的上市公司其实是没有交易的。比如10月6日那天,港股的国联证券因为几千港元的卖单,直接把股价砸出了10%的跌幅,当日总成交量只有39.6万,港股每天成交量破10亿元的公司不会超过30家,没有流动性,没有钱,如何估值?

巴菲特在2008年买入比亚迪,赌中了新能源这个超级大行情,比亚迪即将成为年销量破200万台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同时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去海外市场卷一把,人声鼎沸之时,巴菲特开始减持。

除了全球局势不确定性以外,更多的也可能是考虑到了流动性的问题,毕竟卖单较大,如果风口过去,就凭港股的流动性很难卖出好的价格。

包括腾讯大股东持续减持腾讯股份的原因,也并非是简单的要回笼资金回购本公司股票,更多的或许也是考虑到了港股流动性,以及未来定价权的问题。

02.基本面问题

恒生指数现在的估值不到8倍,恒生科技指数还不到20倍,这样的PE放到全球任何一个市场都算得上便宜。

而美股今年也很惨,道琼斯指数的估值不到20,纳斯达克指数估值只有26倍,更出人意料的是费城半导体指数的估值只有15倍。

对比恒生科技指数,其权重股主要是头部那几家互联网公司,而费城半导体指数所涵盖的几乎都是全球顶尖的半导体科技公司。

台积电、高通、博通、阿斯麦、AMD、英特尔、安森美、拉姆研究、以及英伟达等,这些几乎都是全球顶尖的硬科技公司,这里很多家干的也都是垄断生意,而这些公司的股价全在暴跌。

半导体未来几个季度的预期相对比较悲观,而港股的头部互联网公司预期也并未转好,说到底还是消费端出了问题。但美联储的加息预期过于强烈,加上美元正处于上行周期,对于国际资本来说,现在买股票,真不如直接换美元到国债里躺平。

所以,新兴市场当前面临的不全是估值流动性问题,而是基本面扭转的信号不够清晰,再加上美国利率上行更加确定,资金根本不用去选Hard模式。

03.机构的信心

拉长时间周期(一年后了),产业资本及南下资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港股头部公司基本都在回购,最近鹅厂明显加大了单日回购额度(以前3亿,现在6亿),截至到10月12日,南下资金已经净买入2173.42亿元,对比之下,北上的净买入只有465.23亿元。

近60个交易日,北上资金流出最多的是招行(90.10亿)、兴业行(28.68亿)以及茅台、中免、长江电力、汾酒、上机等,几乎都是知名的白马公司。

而近60个交易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最多的是腾讯(198.24亿)、比亚迪(31.13亿)、海外发展(42.63亿)、以及中国移动、理想、国美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