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还在暴涨

之前说过,2024年要做多A股,因为不论是核心资产还是赛道,在经历了两三年的调整之后,基本面、情绪面已经得到了充分悲观的定价,情绪层面上来说,今年是具备了反弹的基础的。

而如果从更长的宏观周期上来看,指数上走牛的概率不大,地产企稳、居民负债表修复以及产业升级这些都需要时间。当下最好的预期是,年前因交易层面因素导致资产价格被打得足够低,而短期又没有太强的利空,反弹行情就这么一触即发了。

先说红利策略,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偏高时,红利策略走势最稳,神华、格力、美的、双汇等一批高分红大白马趋势反而更强,而近期随着人工智能及汽车的走强,市场新的主线必然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所以我们能看到近期红利策略部分标的已经开始滞涨或调整,比如神华、双汇等。而估值偏低的格力、美的依然还在持续新高。

红利策略的核心逻辑不是成长性带来的,而是业绩的长期稳定以及稳定的高分红,这跟美股抱团科技的逻辑不一样,虽然同样都是市场里比较优质的公司,但前者是估值修复,后者是高成长性以及EPS强增长的预期带来的,所以前者炒到贵的时候会滞涨,而后者完全可以忽略估值。比如英伟达,股价还在持续持续上涨,但是估值却从100多倍降到了69倍,就是因为业绩太强。

然后是汽车产业,其实之前也说过,汽车这个产业未来肯定会像手机产业一样诞生本土的五家巨头,外资品牌的大部分份额会被替代掉。目前国内3000万台的市场,假设2000万台被本土品牌替代掉,那起码能出三家5000亿市值以上的公司。

这几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本土产品的竞争力是越来越强的。比如说SUV这一块,过去是日本、德国品牌比较有竞争力,而当下卖得最火的是问界、理想。在30-40万的价格带区间,月销量可以走出3万台,足以说明消费者已经能接受国产品牌卖出溢价。

一个产业的机会,必定是某个产品、技术、模式在当前具有较低的渗透率,但是有足够强的逻辑和证据表明这样的渗透率会在未来的2-5年快速提升,可以在当前勾勒出清晰的产业发展蓝图,那么市场就会以渗透率超过60%的盈利预期来对行业进行定价。

国产汽车就是这样的产业。不论是从经济的发展,还是从产业的发展,本土汽车渗透率提升(不限于电车)基本是确定性的趋势。

再然后是人工智能,尽管当前没有业绩,但美股的英伟达、META的业绩暴增,已经给这个行业赋予了更高的想象力。

华为大概在五年前的财报里就有提到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从目前华为的布局来看,直接越过造车搞自动驾驶以及云计算,华为的重心其实是想搞AI,包括苹果最近退出造车,也是要集中精力搞AI,所以这个产业的长期趋势是确定的。

对于A股来说需要的就是这种既有长期趋势,短期业绩又很难兑现的行业,资金炒作起来就不会有估值的压力。因此我们能看到很多公司并没有实质的产品,但股价可以无脑涨,还有一些只是蹭上了华为供应链,股价就能连板。至于业绩能不能兑现?什么时候兑现?这些没人关心,市场只关心“你想不想做AI”。

今年大概率会是结构性的行情轮动,核心资产这边因为跌得足够深,风险释放得足够充分,后期可跌空间有限。而近期题材的热炒也拉高了市场的整体风偏,行情大概率还能持续,但没有业绩预期的标的最终可能会跌回去。

红利策略的滞涨不一定会结束,但是会分化。参考日本市场,在泡沫破裂之后有一批出海业务较好的龙头其实是走了长牛的趋势,A股应该也能出一批业绩稳健、分红稳定、估值较低,且出海或者出海预期较强的公司。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