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现在的估值已经完全脱离基本面支撑,2024财年业绩公布后,尽管业绩低于彭博一致预期,但股价依然上涨。
摩根大通写了一篇报告很有意思,说没看懂财报后特斯拉的股价为什么还会上涨,瑞银也在报告中表达了对特斯拉估值的迷惑,德意志银行说可以忽略特斯拉的汽车利润。
从业绩上来看,卖车的收入是近八年以来的首次下滑,本季度汽车销售收入187亿,同比减少10%,卖车毛利率也跌至12.8%,另外全球销量也同比减少近2万台至178.9亿,整个财年的归母净利润减少53%。

核心利润靠卖车
卖车对于特斯拉来说很重要,因为特斯拉81%的毛利润靠汽车部门。2024财年特斯拉收入976.9亿美元,这其中有770.7亿美元来自汽车部门,不包括服务和其他收入的105亿美元。这770.7亿美元的收入中有724.8亿美元是来自汽车销售,汽车监管积分收入27.6亿美元,剩下的18.3亿美元是汽车租赁,储能发电业务全年收入也高达101亿美元。
毛利润方面,汽车部门的毛利润142亿美元,卖车是106亿美元,祖灵8.24亿美元,储能发电26.4亿美元以及服务性收入6.13亿美元,储能发电业务利润翻倍增长,卖车相关毛利全面下滑。
现在的问题是汽车利润一直在下滑,第四季度卖车的毛利率已经跌至12.8%,这个数字也是近几年的新低,已经低于小米的毛利率。确实是汽车市场这两年竞争较为激烈,但特斯拉的核心问题还是车型更新太慢,靠智驾建立起的品牌溢价已经开始弱化。

新能源汽车的卖点无非就是内饰、续航、智驾。2017年Model3上线的时候,20万到30万价格带区间,特斯拉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彼时的智驾领先全行业,所以在Model3国产的第一个月,中国市场就已经卖爆了。
而到了2024年,国产品牌15万价格带已经标配智能驾驶,20万到30万价格带的智驾也成为各个厂商的核心卖点,华为、小米、小鹏,可以说在智驾技术上完全不输特斯拉,再加上内饰以及外观各方面的豪华配置,用户已经不太能接受特斯拉的简陋配置了。
监管积分全年的收入已经占了特斯拉整体的利润39%,这块业务几乎是纯利润。
监管积分其实就是政策红利,即全球碳排放制度下的红利,比如说在加州就有规定车企的销量中,零排放车的占比要达到一定的比例,2022年这一比例是16%,而到了2026年要达到35%。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新能源车的销量宾并没有这么高,不符合标准的就要面临处罚,或者向有积分的车企购买积分。
特斯拉全球销量有180万台,全部都是电车,手里累计了大量的积分,所以在全球市场中,大众、宝马、克莱斯勒和通用这些传统车企的巨头也都是特斯拉的客户。五年时间,监管积分已经累计为特斯拉带来了94亿美元的利润。
未来估值靠AI
特斯拉并不是最早做电车的车企,1834年Thmas Davenport就造了第一台电车,1900年、1994年保时捷和通用都造过电车,但因为成本以及充电技术问题导致电车很难大规模商业化。
你想想看,有一种燃料5分钟加满,然后可以跑500-700公里,这不仅解决了补能的便利,同时成本也低于电车,所以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统治汽车制造业的一直是燃油车。

特斯拉成功了解决了电车的成本问题,并改变了用户和车之间的关系,即未来可能实现的全面智能化。所以,在2018年之后,特斯拉的估值基本是靠车。
当然,这背后也是新能源车全球渗透率快速飙升所带来的乐观定价。以中国数据为例,2018年全年的新能源车销量仅为125.6万台,到2024年已经飙升至1287万台,占整车销量的41%。
一般来说,渗透率超过30%之后,行业的增长就可能会放缓,估值也是要大打折扣的,但特斯拉最新市值仍高达1.3万亿美元,这靠的当然不仅仅只是四台车,还有马斯克对未来的超乐观预期。
首先是低价新车型有可能会在年内推出,据说是在15万价格左右,外资行对销量的前景也表示乐观。但我觉得,如果这车如果在两年前推出的话,那销量绝对会爆掉,但就当下市场而言,中国市场的价格已经卷到15万标配智驾,特斯拉很难说有多大的竞争优势。
Robotaxi会在6月发布,加州和美国其他地区也会在年内上线,预期是明年之前大部分地区都要上线,这是要大规模商业化了,盈利前景难说,但是起码也是一个向好的预期。
最为重磅的是Optimus。
在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开头就表示:特斯拉未来的市值会超过前五大公司的总和。

谷歌、亚马逊、英伟达等前五大巨头的市值总和超过14万亿美元,这五家巨头的新财年总收入为1.58万亿美元。不过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中也表示,特斯拉未来的收入会超过10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是日本、德国加新加坡的GDP总和。
实现10万亿美元的收入就是靠Optimus机器人,预期是2025年生产几千台,然后2026年产量增加10倍,再一年再增加10倍。
美股的情绪溢价
根据Wind数据显示,纳斯达克综指当前的估值为45倍,近十年分位数是88%,可以说是历史最贵的水平。
其实欧美消费巨头的业绩在过去几个季度多数都出现下滑,全球奢侈品巨头跌多涨少,美国市场连最基本的咖啡、运动鞋都在下滑,可乐、麦当劳这种最基础的消费也都表现疲软。
支撑美股继续上涨的是AI,是数据大厂对未来的超预期的新基建,在台积电的财报中能看到,数据中心相关的业绩已经占了一半的收入,而在应用端至今还未出现能大规模商业化的产品。
苹果接近40倍的估值,Meta也接近30倍,微软超过30倍,亚马逊超过50倍,但是苹果最新季度的收入增速仅有4%,净利润增速也只有7%,所以支撑美股上涨的已经不是基本面,而是全球资金对未来AI的超乐观定价。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