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超有戏》引热议:以国风之名,展现文化魅力,传扬民族精神!

《国风超有戏》引热议:以国风之名,展现文化魅力,传扬民族精神!
2024年06月07日 21:15 看-电-视

九州风土、人文风貌,诗词咏礼、高歌颂情……中国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国风音乐作为当下文化传承与流行创新交融并汇的产物,是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

国风超有戏,有戏唱新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原创戏歌唱演节目《国风超有戏》以数字+艺术、传统+科技的多元手段,营造多场景、全开麦的现场表演形式,运用“以戏命题”的主题创演进行沉浸式戏韵舞台共创,打造传统与现代的国风新声。

厚植文化底色,展现国风音乐文化内涵

《国风超有戏》厚植文化底色,以文化主题引领国风音乐共创,在国风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凸显文化自信,彰显文化魅力。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表示:“《国风超有戏》这样一档创新性的文化节目,是在当今国潮热持续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我觉得这是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戏曲的一个有效的方式。作为一档总台出品的电视节目,起到了引领性作用,诠释出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真正实践,也展示出艺术的创造力与传统戏曲的深度融合。《国风超有戏》是一次非常有益的举措,为中国传统音乐新时代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音乐学家田青表示:“《国风超有戏》让我看到了如此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了解,他们根植于传统文化,再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他们的创作中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与新艺术形式的结合,我们的年轻一代,越来越有文化自信了。”

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教育部音乐与舞蹈学类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作曲家王黎光表示:“总台作为主流媒体,通过《国风超有戏》这样的节目,在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中,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气象。我认为这是向更多的年轻人展示和传播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积淀、精神面貌与审美趣味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认为,节目特别注意对国风音乐的理论指导,这一点值得赞扬。通过邀请杨雨、王珮瑜、捞仔等文学界、戏曲界、音乐界的专家参与节目,强调“国风音乐的文化底色”,揭示国风音乐的中华美学精神和文化内涵;强调“国风音乐与戏曲的区别和联系”,既汲取戏曲的营养,又要有自我意识;强调“国风音乐最后的呈现是舞台”,观众、听众的喜爱才是成功的最终评价。这些对国风音乐人是很好的启示。

中国戏剧家协会原秘书长、戏剧评论家崔伟在观后谈到:“《国风超有戏》作为一档以民族文化和流行文化互融,青春气息和传统深沉交织的节目,最可贵在并未止步于以往这类节目比较表面呈现作品成果的层面,创意和编导则是试图更深沉认识国风背后民族文化的精神与审美,通过国风音乐人、嘉宾、主持人大家的认识角度、理解深度,在很鲜活真实的追求国风实践中,以节目选择创造出来的饱凝艺术智慧和心血的作品,生动并有感染力地演绎了《国风超有戏》的文化自信追求过程,当然也证明了文化自信的底气和真理性。节目看后会明显觉得,国风并非仅是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更重要是中华文明和精神气质的一种生命力表达,是能够在文化中延续中华民族气质血脉。节目中音乐人的国风作品,能够表达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广泛性,从而彰显中华文明的博大和多样。”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作曲家熊纬观后谈到:“《国风超有戏》富有创意,富有特色,注重传承,推动创新,是一个非常好的弘扬中国精神、展示中国文化、体现中国风貌的电视节目,有着总台国媒的思想深度,艺术高度、传播广度。特别通过音乐、戏曲、访谈、节目包装、AI科技等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精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综合性和融合度。内容贴近大众,有看点,有亮点,充满了文化自信。”

立足时代发展,彰显国风音乐生机活力

音乐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它的性质决定着它以反映时代精神为使命,音乐作品内容、形式要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也要在创作中再现社会现实和情感体验。近年来“音乐+戏曲”的融合模式给国风音乐带来勃勃生机。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表示:“这档节目以传统为根、以国风为魂、以创新为要,成为古韵新风的窗口、跨界融合的舞台。新栏目、新气象,构成了《国风超有戏》的时代音画!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对中国戏曲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说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极强,它其实没有那么多的界限,戏曲艺术尤为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这几年大量运用经典戏曲唱段与民乐、流行音乐进行融合创作的戏歌作品在青年人中流行起来,这早已成为国风音乐最具辨识度的特征之一。”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院长、作曲家张宏光认为,国风音乐是“最中国”的流行音乐,它根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民歌、曲艺等艺术形态。《国风超有戏》当中年轻的音乐人们敢于表达、精于品质、坚持创新的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国风音乐的创作中来。

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指出,这是一次传统戏曲与新兴科技手段的双向奔赴。《国风超有戏》中的AI数智人“国小风”的原型是戏曲角色,以动漫的形象表达,以高科技、新科技的手段赋予了传统戏曲文化无限的创新动能。

节目常驻嘉宾、音乐制作人捞仔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国风音乐应该是中国人自己的流行音乐,《国风超有戏》让我看到如此多年轻的国风音乐人,他们的音乐和想法充满创造性,让我对国风音乐的发展充满信心。”

探索创新表达,开拓国风节目多样可能

节目持续深入总台“思想+艺术+技术”的核心创作理念,以独具中国文化的形态表达,传播中华文化精神和审美价值,是总台文化综艺节目的一次创新尝试。节目在舞美呈现上采用新形态,以至美中国色打造了国内首个以中国色彩为视觉核心的纯色彩幕唱演空间。节目组与总台技术局选择以戏曲中的“赵云”作为形象基础,将文化与科技融合,携手打造了总台首个国风AI数智人“国小风”,用新颖且独特的方式开启不同的“共创实验”。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从以下几个方面肯定了节目创作:“一是节目以戏曲和民族音乐为底色,结合西乐跨界融合塑造国风音乐形象,定位准确,富有朝气,形式活泼。二是传统与时尚相结合,探索性、开放性、参与性、共创性和传播性均好,对国风的言论能体现新观念,能够激发国风音乐的创造性,把文化自信落到实处。三是所选主持人风格稳重、应变力强,与嘉宾对话有内容、有方式,能增强节目话语表现空间的能动性。四是所选嘉宾均为一线中青年演员,有实力、有朝气,在国风音乐创作表演上有探索精神和优秀作品,能现场表演,对国风音乐的展示力好,对观众吸引力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指出,《国风超有戏》这档音乐实验节目,不仅仅是一场以音乐为主题的创新与展示,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融合的探索。首先,节目在音乐创作上展现了极高的创新性和实验性。它巧妙地将传统国风元素与现代音乐手法相结合,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这种跨界融合不仅展示了国风音乐与文化的多种可能,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具有一种引领性价值。节目在嘉宾选择上非常用心。嘉宾们不仅具备出色的音乐才华,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热爱。他们的表演不仅技术娴熟,更充满了专业性与故事性,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甚至连AI也加入了,为节目增加了新科技的元素。主持人张驰有度,把控节奏得当,使得整个节目流程流畅自然。节目在形式上也颇具创意,调动了大屏的优势,使得内容非常饱满、信息量丰富、元素多元,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观赏体验。同时,访谈环节也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嘉宾们的音乐理念和创作背后的故事,让听众获得丰富的知识、启发性的同时,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节目常驻嘉宾、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雨认为,在《国风超有戏》节目中进行的这场国风音乐共创实验,是一个特别好的尝试,为创新的过程提供了无限可能性,而且我认为这个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我在这个共创舞台上看到了很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人在这里碰撞他们的智慧和对国风音乐、传统文化的理解,最后产生的化学反应永远是超出我的期待,并且刷新了我对国风音乐的认知。他们的灵感都来自于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地理文化,并且通过音乐能够触摸到这些创作者和表演者们的真诚以及对国风由衷的尊重和热爱。

在探索国风音乐的路上,文脉悠悠,弦歌不辍,气象万千。相信在未来,更多的国风音乐人将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文脉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面向时代的创造,以更有深度,更具创新,更饱含深刻情感的国风音乐彰显文化自信,续写精彩篇章!

来源:北青艺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