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第一阶段会议闭幕:坚定各方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的信心

COP15第一阶段会议闭幕:坚定各方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的信心
2021年10月15日 23:36 羊城派

文、图/羊城晚报特派昆明全媒体记者 李钢

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闭幕。记者从闭幕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二阶段将于明年上半年以线下的方式在昆明举行。

全球生物多样性仍面临严峻挑战

在新闻发布会上,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自生物多样性公约实施以来,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正在稳步推进,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但是总的来看,全球生物多样性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他期待COP15成为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和退化的关键性节点,并且期待达成雄心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则表示,为了能够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全球社会通过大会表达了对生物多样性走上复苏之路的政治承诺。当下是一个关键的时机,为地球和历史撰写新的篇章,而这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去实现。

她同时提到,要解决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双重危机,必须将两者视为相辅相成的两个目标,而不能将两者分离单独去解决。

 她还提出,本次大会上,各缔约方代表都发表了很多的承诺,并且形成了文字,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些言辞转化为果断而坚定的行动,真正地加以落实,才能实现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目标。

推动制定未来10年战略目标

对于本次大会的意义,黄润秋认为,根据联合国的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所制定的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爱知目标)20个目标中,只有6项目标部分达成,部分子目标甚至出现了恶化的情况。

因此,本次大会要系统总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推动制定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战略目标,描绘新的蓝图,这对于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黄润秋介绍,本次大会会议主题鲜明,提出了“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主题,得到了各地约国的认同。全世界正站在生物多样性十字路口,国际社会也希望以此为起点,扭转多样性丧失的局面。 

此外,本次大会还首次设置了最高规格的领导人峰会,还有97位部长级官员做了发言,充分体现了缔约各方对采取有力行动,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迈向新台阶的强烈愿望和雄心。

黄润秋还特别提到,大会高级别会议通过的《昆明宣言》,为后续“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磋商提供了政治指引,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新的动力,而大会举办的生态文明论坛发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倡议,对提升各方的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坚定各方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信心

黄润秋说,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两次改期,并最终决定分两次召开,各缔约方展现了高度期盼、包容务实的理念,而作为东道国的中国政府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更加坚定了各方共克时艰、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信心。 

他表示,会议的召开凝聚了国际社会广泛的政治意愿,形成了强大政治推动力,有力推动各方务实合作,为推动达成“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做出了贡献。

作为新任主席,黄润秋表示,自己将积极工作,确保明年第二阶段会议的成功召开,并且将积极推动形成新的生物多样性框架,致力于凝聚各方合力,为尽快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做出贡献。自己也将协调好各方立场,秉持公正、中立、务实、合作的态度,充当促进者的角色,与各方携手并进。

【记者观察

在大会举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副省长王显刚提到了今年夏天亚洲象群北上的案例。他说,象群长途跋涉上百公里,来到昆明附近,然后又南归。

对此,他提到了偶然和必然两个方面。偶然之处在于,象群自发北上,且刚好抵达COP15大会举办地昆明,而且象群的数量刚好为15头,与第十五次大会相合。必然之处在于,通过长期的努力,自南向北形成了数条生态廊道,为象群的北上南归提供了保障。

“象”往云南,为本次大会的举行,提供了一个鲜明而生动的案例。 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COP15落地云南昆明举办,显然有其特别的内涵。

在五天的会期中,从滇池治理到野生食用菌保护与利用,从滇金丝猴的保护,到极少种群物种的拯救,云南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向全世界做分享。

作为东道国和主席国,中国在向世界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和智慧同时,还展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诚意,来推动全球各方消除分歧,形成共识,并且提出了将设立15亿元人民币的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及设立国家公园等一系列实际举措,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贡献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