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惠州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28个联盟成员中广东占7个

青岛、惠州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28个联盟成员中广东占7个
2021年11月12日 22:09 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朱奕凡图/通讯员供图(署名除外)

11月12日,2021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席线上会议举办。大会在宁波设立主会场,在北京、广州和其他联盟城市设立分会场。

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广东、浙江、上海等9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文物行政部门领导及广州、宁波、南京等28个海丝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成员代表齐聚线上,对话交流。

青岛、惠州成功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

“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成员增至28个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项持续时间2000多年、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历史活动,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2018年4月,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广州市、宁波市、南京市共同发起,24个中国城市共同签署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章程》,成立了“海丝申遗城市联盟”。

“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旨在通过“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动形成关于“海丝”跨国文化线路的国内和国际共识,发挥“海丝”遗产在促进和支持“一带一路”世界性愿景中的积极作用。

2019年5月,澳门、长沙也加入到其中,联盟成员扩大到26个。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青岛、惠州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

至此,“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成员总数增至28个,不仅壮大了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实力,也进一步坚定了持续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决心和信心。

据统计,目前广东共有广州、潮州、汕头、江门、阳江、湛江、惠州共7个城市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

惠州筹建广东最大的陶瓷标本库房

据介绍,惠州的“海丝”文化底蕴深厚,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城市之一,早在汉代就已参与了海上贸易与交流,历代不绝、传承至今。

对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参与,全方位地影响了惠州的社会生活,催生了以东平窑、白马窑为代表的惠州外销瓷器窑场,留下了卫所、烽火台和炮台等丰富的海防文化遗产,滋养了收复东沙岛为代表的海权意识,使惠州形成了以惠东渔歌、谭公庙醮会、大王爷节为代表的独特海洋民俗文化。

惠州市惠东渔歌专场晚会  摄影/许林邦

近年来,惠州市文化文物部门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价值,持续推进以惠东白马窑址为中心的“海丝”史迹的保护利用。

自2015年开始,惠州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窑址日常保护管理,正在推进《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白马窑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他们积极争取国家和省2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多次邀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调查、勘探工作,显示惠东白马窑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场,是广东明代最重要的仿龙泉青瓷窑场,在我国明代海外陶瓷贸易体系中地位重要。

2020年,为研究白马窑的窑炉结构、生产方式等内容,又邀请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属白马窑址群的三官坑窑址实施了主动性发掘,出土各类遗物千余件,目前正在开展第二次发掘工作。

依托考古发现,惠州市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筹建惠州基地考古标本库房,已纳入“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

该库房建成后将是广东全省最大的陶瓷标本库房,并将建设惠州区域性明代仿龙泉青瓷窑址研究中心。与此同时,当地正在谋划建设白马窑址国家考古公园。

平海古城城门

惠州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将以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为契机,继续挖掘该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潜能,扎实开展白马窑址等“海丝”史迹的保护和研究,积极参与“海丝申遗城市联盟”的保护利用、交流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贡献惠州力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