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说唱《5:20AM》又土又上头,为何方言总是流量密码?

河南说唱《5:20AM》又土又上头,为何方言总是流量密码?
2024年04月09日 14:12 羊城派

“我在5:20睡觉13:14准时起/主打个浪漫沉溺在爱河不上岸/爱你在本职里……”一首河南方言说唱歌曲《5:20AM》火了。在网易云音乐上,这首歌多次登上热歌榜的首位,总点赞数突破200万,总评论数超过4.5万;各大视频平台的二创和翻唱更是层出不穷。

跟大部分热歌一样,《5:20AM》的评价也两极分化。有人真情实感地听着歌emo,有人说它“又土又上头”,也有人直言不讳称其可排进“年度烂歌前十”。但不可否认的是,河南方言说唱的演绎方式为这首歌带来更多关注。为何方言和口音屡屡成为流量密码?

一首《5:20AM》让河南话浪漫起来

《5:20AM》为什么会火?河南方言的“土味”功不可没。

大众印象里,“俺”“中”“恁”的河南话与浪漫精致毫不沾边。《5:20AM》偏偏要用河南方言唱都市男女的爱恨缠绵,反差感拉满。歌中有“每天下班后带你转郑州”的甜蜜,也有“不会再轻易对谁产生依赖”的苦涩,无论酸甜苦辣,反正就是要“沉溺在爱河不上岸”。

有趣的是,这首歌的创作者和原唱是男性音乐人Soldier,但女歌手刀酱翻唱的“甜妹版”反而更受欢迎。原因不难理解:走萌系甜妹风格的刀酱唱出“俺是河南嘞/河南洛阳嘞/带你转信阳南阳濮阳安阳/做你的小太阳”时,河南方言与夹子音混搭,魔性又上头。一条热评精准地描述了这个版本的魅力:“有一种和甜妹儿的浪漫烛光晚餐是炝锅面条的感觉。”

刀酱

河南方言近年颇为出圈。去年一首《豫家门》在网上火了一把,河南说唱歌手熊猫五分裤将豫剧与河南方言说唱结合,中原汉子张狂又硬气,“谁说河南话说唱很普通,flow是恁达腔调是恁祖宗”,有着誓与川渝说唱分庭抗礼的野心。

《5:20AM》甚至不同于《豫家门》。这首歌似乎敲开了河南人木讷憨厚的外壳,露出多愁善感的柔软的心。“浪漫的不是歌,是河南人”,河南人在歌曲评论区中集体团建,用家乡话写emo小故事:“他不是烦河南,他是烦俺,他一手端着豆腐脑,一手端着胡辣汤,其实俺心里都知道,他就是嫌俺是个老鳖一。”“中,嫩真中,发消息嫩不回,真是冷酷的人。”“嫩都是玩梗,就俺是真河南人还真网恋。”这一波,河南话直接跟浪漫画上等号,更有不少外地人喊话“想学河南话”。

方言音乐不能止步于热梗

“好听是因为beat好听,填词用的是方言所以比较洗脑。”一位网友如此评价《5:20AM》。《5:20AM》歌词直白易上口,125 BPM的鲜明节奏感让它具备了短视频神曲魔性的洗脑特质;方言音乐的属性更使其迅速“梗化”,“俺是河南嘞/河南洛阳嘞”如魔音绕耳,成为又一网络热梗;上海话版、粤语版、四川话版、山东话版、陕西话版等二创版本涌现,加速了歌曲的传播。

事实上,方言和口音一直是网络造梗的重要元素。尤其在短视频平台上,每一种方言都指向一个固定的风格。云南话是癫——从“恐龙扛狼”到“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生猛的云南口音总能给网友带来震撼;粤语主打一个复古——《大风吹》《不该用情》等“塑料粤语歌”走红,加入一两句粤语歌词,试图复刻粤语歌黄金年代的味道,让不会粤语的听众也能过把瘾。如今,浪漫赛道则被河南话占领。

地域内容总是不缺乏讨论度:本地人想找熟悉感,外地人则看个新鲜的热闹。这背后既有地方文化自豪感的觉醒,也有网络时代不断寻求新刺激的需要。但一首好的方言歌曲,应该能建立起音乐与地方的联系。坚持用西北方言唱歌的音乐人苏阳曾在一个采访中提到:“为什么音乐的地域痕迹重?因为你就生活在这个地方,就要唱最近的地方和够都着的东西。”有人批评《5:20AM》“烂”,原因之一或许便是这首歌的内核似乎与真实的河南关系不大——平台和网友不断强化“河南是网恋大省”的新形象,其实也是网络造梗play中的一环。

对音乐人来说,要热梗还是要好歌,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方言不应是扁平的热梗符号。唯有扎根本地持续创作,方言和方言音乐才能生生不息。

文 | 记者 胡广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