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江海:老人救“孙”心切,陷入诈骗陷阱

江门江海:老人救“孙”心切,陷入诈骗陷阱
2024年05月23日 16:38 羊城派

“你孙子打人被扣留啦!”“奶奶,快救我!”一声声“求助”让爱孙心切的老人惊慌失措,陷入诈骗陷阱。记者近日从江门市公安局江海分局获悉,从去年12月至今年5月,该局收到多宗报案,称老人接到诈骗电话,被不法分子冒充孙子骗取钱财。该局目前已打掉两个涉案诈骗团伙,共抓获10名嫌疑人。公安提醒,近期诈骗分子瞄上老年群体,老人必须提高警惕。

江海公安向陈伯退回被骗款项 通讯员供图

以亲情话术“轰炸”老人

据江海分局办案民警介绍,相关案件中诈骗分子是有意锁定老年群体作为目标的。

据悉,相关案件中,诈骗分子都是通过拨打家庭固定电话寻找目标。办案民警介绍:“如今年轻人已基本不在家庭安装固定电话,仍在使用的固定电话年份久远,基本可以确定是老人在使用。”其次,诈骗分子选择在白天拨打电话。“白天年轻人都在上班,家里只有老人家在,诈骗分子给老人家‘洗脑’时就不会有人来阻止。”

诈骗团伙的“话术”也非常有针对性。记者了解到,在去年12月发生的一宗案件里,诈骗分子先是提前一天致电,通过话术向老人套取了其孙子的信息后,冒充其孙子的朋友嘘寒问暖作好心理铺垫,然后在事发当天致电老人称其孙子打人被扣留了,要拿钱“赎”人。而另一宗发生在去年12月的案件,诈骗分子通过模仿年轻人的口吻与本地方言来冒充老人孙子,称自己打人了要拿钱“消灾”。

同时,诈骗分子也会通过一些言语上的恐吓和通话节奏来让老人惊慌失措,来不及辨别真伪。办案民警介绍:“有的冒充老人孙子的朋友,恐吓老人说问题很严重,赶紧凑钱解决,而且不能告诉别人,否则会把事情搞复杂,没法放人;有的则是短时间内连续来电轰炸,把事情越说越严重,扰乱老人家的思绪。”

被害人杨婆婆和陈伯都表示,一听说孙子出事了,就已被吓得六神无主,加上对方步步紧逼、把事情说得很夸张,心里就越来越急、越来越乱,根本没想到先打电话给孙子核实。

记者还注意到,相关案件的被害人,都听从了诈骗分子的指示,筹集2万到6万不等的现金,在约定的地点现场交收,这也迎合了老人对网络转账不熟悉、多使用现金的习惯。

防备心难敌“心理战”

令人遗憾的是,在被骗的过程中,不少老人也有过一丝顾虑,但最终还是被骗。

被害人杨婆婆回忆,案发当天在与诈骗分子交接现金时,曾要求对方先让她跟孙子通话,诈骗分子假装打电话找她孙子,让同伙在电话那头冒充。“电话那头只听到哭腔,说了句‘奶奶你最疼我的了,赶紧把钱给我朋友’就挂断了。我听着声音有点像,我也就没多想,马上给钱。”

而另一位被害人陈伯在筹钱的时候曾到银行柜台提取大额现金。陈伯说,银行柜台人员曾询问他取钱的用途,并提醒他小心遇到诈骗。但他当时救“孙”心切,没来得及多想。而到约定地点交接现金时,陈伯曾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明。但诈骗分子拒绝,并急切要求陈伯直接给钱。而陈伯生怕耽误救“孙”,只能听从指示。

团伙作案分工明确

据江海分局办案民警介绍,近期,江海公安成功打掉两个相关的诈骗团伙。

民警分析,实施电话诈骗的团伙分工明确,且已形成链条。“有专门打电话的、有现场指挥的、有专门拿钱的,由不同的人员负责。”被打掉的团伙中,有人负责组织策划,下发与被害人交接的地址、被害人的衣着特征和取钱金额等任务信息给团伙成员;有人负责收集当天赃款;有人专门负责与被害人接触,收取被诈骗的钱财。相关团伙有明确的组织者、策划者,每次实施“诈骗”作案前均进行明确的分工,且对负责不同环节的成员有着明确的分配机制。

致电核实最关键

据悉,杨婆婆和陈伯在交钱后被家人发现不对劲,最后才发现被骗,随即报警。记者了解到,杨婆婆和陈伯总共被骗了6万元。所幸在公安机关的努力下,相关款项被全数追回,并在日前退还给他们。

办案民警提醒,上述方式是10多年前“猜猜我是谁”电话诈骗的“升级版”。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老人家爱护孙辈的心态,以及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通过相应的话术和心理“轰炸”,让老人家迅速落入诈骗陷阱:“因此在接到求助电话,尤其提到‘孙子出事要花钱解决’时,无论对方说得多么紧急,一定要先冷静下来,打电话给亲人进行核实。”

江门市公安局江海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对辖区老人的反诈宣传,并与金融机构合作,完善相应的提醒、预警等流程,尽量减少此类案件发生。

文 | 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高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