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鹤龙街:打造“1+6+N”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样本

广州白云鹤龙街:打造“1+6+N”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样本
2024年05月23日 18:21 羊城派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鹤龙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获评2023年度广东省“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先进典型。

据悉,全面开展“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鹤龙街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自2019年起,该街全面推行网格实体化运作,目前全街共划分63个综合网格,形成1个网格中心+11个片区工作站+63个综合网格的管理架构。

鹤龙街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

打造高效治理中枢,强化指挥调度

为提升镇街综治中心效能,实现“一个中心保平安”,鹤龙街持续推进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作,建立“综治中心+网格化+最小应急单元+智能化”工作体系,以网格管理工作室为阵地,落实网格“十有”规范化建设,配备展示大屏等指挥调度设备,落实网格展示图、领导架构、工作队伍等宣传上墙,打造集指挥调度、力量下沉、宣传展示、协商议事等功能的实体化平台,推进综合网格与综治中心一体对接。

建立网格事件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一般事件“即采即办”,由网格员当场处置;专业事件“采办分离”,通过网格化平台流转至职能部门处置;应急事件“即采即办”和“采办分离”相结合,网格员遇到突发事件时,立即上报值班领导,由值班领导统筹辖内各种力量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置,提升网格事件处置效率和应急效能。

据统计,2023年,该街共流转处置网格事件7989件,办结率达99.97%。

落实矛盾纠纷预防,突出源头治理

为切实增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鹤龙街依托综合网格“前哨阵地”,精准“定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等重点人群,推动重点人员实现“进网”服务、“落格”管理,由网格员配合社区民警、社区居委、精防医生等力量定期上门走访核查。

同时,通过“线下巡查发现+线上交流求助”等方式收集打捞网格内矛盾纠纷“弱信号”,有效排查涉租赁、家庭、情感、劳资等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争取在网格内协调化解,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整合条块资源队伍,密切协同联动

依托“1+6+N”工作体系,发挥鹤龙街综治中心枢纽平台作用,加强社会治理资源整合,落实矛盾纠纷“谁主管、谁负责”,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强大合力。

联动公安、法院、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基层治理资源,通过按需入驻的方式进驻街综治中心,接受综治中心调度管理,同时整合鹤龙街综合保障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心理服务站、妇联等部门力量,形成共融共治、联防联调机制,共同做好平安建设工作。

构建1个网格中心+11个片区工作站+63个综合网格的管理架构,实行领导干部挂片责任制,由街党工委书记任总网格长,街处级以上领导分别挂片11个社区,在编干部、党员按照每人一格包联网格,层层压实网格治理责任,实现网格精细化管理。

2023年,该街联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区司法局等部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4场。

调动多元社会力量,凝聚共治合力

做强“1+1+5+N”网格服务管理团队(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网格“五长”+N名志愿力量),目前鹤龙街共组建网格长队伍11名、专职网格员63名、网格“五长”315名、志愿者1.47万名,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效。

一方面,由村(居)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负责日常统筹协调片区内的多个综合网格,实行一名网格长对多名网格员的组团协作模式。

另一方面,按“一格一员”标准,配齐63名专职网格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常态化深入基层巡查走访,落实对所有人、所有屋、所有事“三清”责任。在每个网格设置网格便民联系点,安排网格员每周驻点服务,广泛收集社情民意。

实行网格“五长”(党小组长、议事长、监事长、警长、楼栋长)微治理,建立协商共议机制,共同研究解决辖内群众关心关切问题,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此外,广泛吸纳网格内企事业单位党员、流动人员、出租屋房东、“广州街坊”、物业工作人员、社区保安、快递小哥、楼栋长、离退休人员等力量参与网格化工作,充实网格工作力量。2023年共协调化解矛盾纠纷900余宗,推动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组建847个网格微信服务群,覆盖全街54.21%的人口,邀请家庭医生、法律顾问、社区民警、法官、检察官等服务力量进群,在群内亮身份,开展宣传动员,提供便民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