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引领,向新而行!2024年广东省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启动

劳模引领,向新而行!2024年广东省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启动
2024年05月23日 23:15 羊城派

5月23日,以“劳模引领 向新而行”为主题的“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全国示范活动广东专场暨2024年广东省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指导,广东省总工会、省教育厅主办,活动现场向全国同步直播。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伟东,省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冯建华,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吴艳玲,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职工教育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彭波等出席活动。

现场宣讲,劳模工匠讲述科研故事

活动现场,2024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广州市EDA重点实验室主任须江,2024年省工人先锋号集体代表、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副主任、副教授薛超,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盈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发总监戈燕红3位劳模工匠代表与中山大学师生分享了他们的工作故事。

须江和他“点沙成芯”的芯片故事

“芯片产业是现代的炼金术,通过设计、制造、测试三个重要的环节,几乎可以将不值钱的沙子转换成比同重量的黄金还要昂贵的芯片。”宣讲现场,须江分享了他与芯片的故事,并通过动画影像,给师生生动地介绍了芯片是如何制造的。20多年来,须江专注于高端芯片研究事业,带领团队不断攻克芯片技术“卡脖子”难题。同时,他积极创新人才培育方式,培养出了众多高质量人才,“到2025年,中国内地将缺少30万名芯片人才,未来的芯片是怎么样的?这需要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去探索和发展。”

薛超和他们“月球探索”的“中国方案”

天琴计划是我国自主的大科学工程,被誉为空间引力波探测的“中国方案”。天琴中心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学前沿,推动我国高精度空间探测载荷及卫星技术跨越式发展,推进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薛超从大家熟悉的牛顿万有引力开始,向大家讲述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领衔的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团队在引力波探测和天琴计划等方面的研究。以薛超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全身心投入科技创新实践,以高质量的科技和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用一流的成果响应时代召唤,回馈时代呼声。

“环境医生”戈燕红和她的科技创新

“我从小就有一个‘医者梦’,用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现如今我做的工作就像是生态环境的医生,让监测仪器像CT扫描仪一样去诊断环境问题。”活动现场,戈燕红以《用科技创新谱写劳动光荣的华美篇章》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她二十多年来在职场上的感悟以及对于科技创新和梦想追求的理解。怀揣着为国家贡献科研力量的信念,戈燕红放弃外企优厚待遇,来到盈峰科技,潜心主导公司环境监测板块研发的筹建工作,相继攻克了影响我国环境保护和滞碍环境治理的多项技术难题。

互动交流,学生向劳模工匠“取经”

三位宣讲者自强不息、永不言弃、踔厉奋发的拼搏精神和富有感染力的话语,使现场学生深受感染、倍受鼓舞。互动交流环节,学生纷纷向劳模工匠“取经”。

“用兴趣找到创新突破口”

“如果想做芯片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哪些领域是相关的呢?”对此,须江介绍说,芯片是现代科技的综合性体现,是一个高度交叉的学科,数学、物理、化学都有很多和芯片制造相关的知识,化学工程、电子工程等又和芯片的设计、应用有很广泛的联系,“几乎每一位同学的专业都会和芯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重要的是你的兴趣,你能不能找到一个创新的突破口。”

“将科研成果用在祖国大地上”

也有学生问:环境监测仪器一般涉及哪些工作原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胜任相关研发工作呢?面对学生的问题,戈燕红耐心地解答说不同仪器工作原理不同,也涉及不同学科,同学们在学校把本专业学深学透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涉略相关专业,这样才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我们常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也希望同学们将来毕业后,能将科研成果用在我们的祖国大地上。”

“一辈子做成一件事”

“一辈子做成一件事就行了”,薛超的这句话,让中山大学数学学院大四学生齐志东印象深刻。“薛老师团队的科研故事,很励志!我们老师也常说,基础科学不做计件工,要做就做真正有价值的研究。”齐志东表示,这次宣讲的劳模工匠都是各个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做出了他们的巨大贡献,听了宣讲后,对他未来的发展以及人生规划都有很大的触动,他将以劳模工匠为榜样,勤奋学习,积极进取。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广大劳模工匠以及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榜样引领作用,推动深化“三全育人”改革,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联合实施了“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今年,省总工会联合省教育厅将通过工会系统和教育系统联合设计、体系对接、协同行动,组织劳模工匠等先进人物走进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在大中小学设立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在职业院校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在高校设立劳模工匠兼职导师等方式,为新生讲好“开学第一课”、为老生讲好“大思政课”、为专业院系讲好“行业故事、匠人匠心”。

文、图 | 记者 侯梦菲

实习生 邹佳萦 通讯员 刘雪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