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促平安,广州这条街道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9%

“1、3、5、7”促平安,广州这条街道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9%
2024年06月26日 15:58 羊城派

发生纠纷怎么办?解决问题该找谁?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装、加装电梯、停车难等居民关心的难题,应该怎么解决?

记者从广州市黄埔区委政法委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市黄埔区大沙街以“1、3、5、7”解锁基层善治的平安密码——构建“1+3+X”工作模式统筹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力量,打造“五老”调解工作室构建多元调解格局,总结“七步工作法”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实践。

“1、3、5、7”让大沙街的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平安。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大沙街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9%。

大沙街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接待来访群众

“1+3+X”,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9%

据了解,大沙街道地处贯通黄埔“三城一岛”立体空间南北交通“总动脉”科丰路和广州“东进”发展战略广园东路的交汇处。辖区内有5个城市社区,2个转制社区,来穗人员和流动人员较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更新过程中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增加,基层治理形势更加复杂多变。

近年来,大沙街根据辖区特点,探索构建了“1+3+X”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模式(“1”为街道政法委员,“3”为综治办主任、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X”为矛盾纠纷化解具体涉及的职能科室或社区),旨在寻求矛盾纠纷化解成效的“最大公约数”,让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可以“有力都往一处使”。

“感谢你们这一年来为我们到处奔走,帮我们拿回工资!”今年3月,三名工人代表为大沙街送上锦旗,以感谢街道综治中心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为100余名工友化解劳动纠纷,拿回工资800余万元。

工人代表向大沙街送上锦旗以表感谢

事情要从2023年1月说起,当时,大沙街辖内某产业园项目拖欠100多名工人工资。街道了解情况后,迅速召开研判会议,大沙街综治中心组织大沙街应急办、大沙派出所、区劳监大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建设公司、工程分包公司、工人代表逐一进行协商调解。从当天下午5点至次日凌晨,历时10余小时终于达成协议,建设公司承诺在约定日期内支付工人工资。

随后两周,大沙街综治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大沙街应急办、党员网格员分批次前往现场追踪工程款到账情况。2023年3月,由于建设公司的汇款账号被当地法院冻结,无法进行汇款。大沙街综治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与该案工作小组又一起前往公司账户所在地进行协商,成功从公司账户中提取400余万元,发放到工人手中。

然而,不久后,该公司因经营不善,申请破产清算,100多名工人的工资发放再度受阻。大沙街综治中心及时与工人代表沟通,再次联动多方部门全程跟进。最终,100多名工人的工资全部清偿,这起烦“薪”事得以圆满解决。

大沙街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黄碧峰介绍,“1+3+X”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强化政法资源的集成化整合,优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衔接,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责任的有效落实,对群众诉求能快速响应并发挥部门解纷的最大效能。

据统计,2023年以来,大沙街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9%,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五老”助调解,民间智囊讲理又走心

“老大哥,我和你说,这个事情你得这么想……”在大沙街综治中心的“五老”调解工作室里,调解员老龚正在和居民老罗促膝长谈。

老罗最近与辖内某医院发生了纠纷,双方就经济赔偿事宜沟通无果,协商一度陷入僵局。老龚是“五老”调解工作室的一名人民调解员,他先跟老罗年轻时有过相似的经历,两人共同回忆峥嵘岁月,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敞开心扉后,老龚发现了对方的心结,先讲情,再讲理,耐心分析事情利弊,释法说理。最终,老罗打开心结,与医院协商成功。

茶杯一拿,心扉一敞,很多矛盾就在推心置腹的聊天中渐渐消弭。2024年1月,大沙街成立“五老”调解工作室,引导老党员、老教师等人民调解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大沙街综治中心“对症下药”,邀请与纠纷当事人有相似经历或背景的调解员参与,往往能更有效地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突破口。

“五老”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

“我们很多老同志见多识广、处事经验丰富又很热心,让他们参与调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黄碧峰介绍,大沙街综治中心还定期邀请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员为“五老”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授课,让人民调解员既能走心,又能讲理,还懂法律,以“情”促和,以“理”服人,以“法”止争。

据统计,“五老”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已累计成功化解或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0余宗。

为充实多元解纷治理格局工作力量,大沙街还打造了网格员调解工作室,网格员履行兼任人民调解员职责,及时发现并调解婚恋家事、邻里及物业管理等纠纷。截至2024年5月,大沙街已建成网格调解工作室7个,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6宗。

“七步工作法”,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题

旧楼加装电梯是许多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大沙街大沙北社区也不例外。

该社区共有11个小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25.2%。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居住在高楼层的老人出行十分不便。然而,加装电梯的费用怎么算?高低楼层对于加装电梯存在诸多矛盾怎么处理?面对这些难题,大沙北社区党委书记龙玮琪和同事们在工作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一套基层协商共治的工作模式——“七步工作法”。

“七步工作法”实行“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议事协商、公开公示、跟踪落实、群众评价”七步流程,制定协商议事规则,确保居民可以充分表达意见。

为了解群众需求,大沙北社区定期在“广场前”“树荫下”等公共空间组织居民议事会,“加装电梯”正是在居民的你一言,我一语中确定下来的“议题”。

大沙北社区召开议事协商会议

随后,龙玮琪与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逐家逐户走访,收集社情民意,多次组织楼栋长、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组成“调研团”,前往附近有成功加装电梯经验的小区“取经”,让居民代表在加装了电梯的楼栋里亲身感受低楼层住户家中的采光、通风情况。

高、低楼层住户对是否同意加装电梯持不同意见,怎么解决?龙玮琪想到了低楼层住户一直被下水道堵塞的问题所困扰。能否借此机会,把两件事情合并解决了呢?经过一番头脑风暴,电梯筹备小组提出了“我同意和你一起装电梯,你同意和我一起换管道”的方案。经过一周的努力,小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3楼以上的住户共同出资为整栋楼更换新的排污管道,解决低层住户下水管道堵塞的问题,且高层住户给予低层住户一定的经济补偿。至此,加装电梯一事终于获得小区全部住户的同意。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大沙北社区共成功加装电梯32台,解决了1500多户、500多位老人、120多位弱势群体爬楼难的问题。

“感谢社区的同志们,实现了我们这些老人家多年的心愿。”小区住户梁阿姨笑着说。此前,梁阿姨因行动不便下楼困难,加装电梯后,她终于可以坐上轮椅下楼晒太阳了。

“加装电梯成功后,我们邻居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了。802房的邻居知道我年纪大腿脚不灵便,经常去市场帮我带菜回来。”家住二楼的刘阿姨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加装电梯,大沙北社区还通过“七步工作法”,先后解决了小区微改造、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装、停车困难等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