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乳源洛阳镇:人才赋能“百千万工程” 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韶关乳源洛阳镇:人才赋能“百千万工程” 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2024年06月28日 19:22 羊城派

人才兴,则乡村各项事业兴;人才废,则乡村各项事业缓。为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今年以来,韶关乳源洛阳镇以“建强‘百千万工程’智囊团”为目标,实施“党建+驿站+人才+”模式,全面统筹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党校等阵地资源,升级打造“驿米阳光·问学课堂”品牌,坚持强头雁、育能人、引专家,积极探索以人才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洛阳模式赋能“百千万工程”。

筑牢基层堡垒,强化镇村人才“红利”释放力

“广场上那个绿化带种上花草后,村里的护林员自动认领,平时浇水施肥都是他来,比我们还有经验。”每到一处,坪溪村党支部书记陈世帆都细致地作着介绍。

这是洛阳镇“村支书讲‘百千万故事’”活动中的一幕。活动主要以各村“头雁”为主讲人,向各村干部、党员代表等介绍人居环境整治、绿美乡村建设、农村整体整村风貌提升等情况,通过捋思路、晒家底、比亮点,提升头雁的综合素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为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洛阳镇大力实施“雏雁丰翼”“头雁领航”行动,按照“党委领航、产业引领、能力带动、精准培养”的思路,围绕“百千万工程”、绿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现场观摩、跨镇交流、考察学习等活动,培养了一批带活农业、带富农民、带旺农村的乡村振兴主心骨,全镇村党组织焕发生机与活力。

头雁强,班子稳,民心齐,带领村民寻出路、谋发展的能力也提升了。如,洛阳村积极打造小坑农业种植专业基地,探索党支部带企业进村、党员带群众进社、群众带土地进园的“三带”模式,通过“错季”种植黄豆、香芋等农作物,实现群众增收、利益共享;深洞村创办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带头作用,通过致富能人创办、领办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带动高山茶产业发展;坪溪村盘活土地资源,鼓励村民以土地、劳动力为纽带,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食用菌等高山生态果蔬产业,让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在各村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2023年,全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共10个,占比83.3%,其中洛阳村成为乳源首个“百万元强村”。

洛阳村小坑芋头丰收时

培育本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力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实现“点绿成金”,关键在于人才势能的积蓄与发力。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洛阳镇始终把人才振兴作为谋划和推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就地取“才”,突出抓好产业带头人培育,鼓励本土人才参加职称评审、技能等级认定,并通过组织交流会、观摩会、创业大赛、特派科技员帮扶等形式,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生力军,如田螺坑村的腐竹作坊主温雪平、坪溪村的绿手指食用菌培植团队以及鲟鱼养殖大户徐桥东等。

人才供给跟上了,乡村才能实现振兴。洛阳镇的深洞蕉洞村就是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蕉洞村历来便有种茶制茶的传统,但因管护和种茶技术落后,茶叶种植不成规模,效益也不高。多年前,“茶二代”梁新焕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立了三山家庭农场。几年的时间里,梁新焕始终坚持手工制茶传统,积极参与制茶技术培训、省农业经理人培训等各类培训班,并获得中级评茶员、乡土专家等称号。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他也乐于与村民分享种植经验与炒茶技巧,并协助村民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等。

在梁新焕的示范带动下,焦洞村由早前的8户茶农发展到今天全村26户全部种茶,茶叶种植面积由2018年的240亩增加到目前的430余亩,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蕉洞茶产业取得快速发展,蕉洞村也因此成为小有名气的特色茶产业振兴村。

“茶二代”梁新焕传授学员知识中

广泛招才引智,放大“量级人才”磁场辐射力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双轮驱动、两翼齐飞,既要激发本土人才的“推力”,也要借外引人才的“拉力”,各方“合力”的汇聚才能让各路高贤聪明才智竞相涌流。

采摘季,深洞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炒茶车间里,洛阳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入库人才、四川精制茶学研究院的专家何涛正向社员讲解炒茶技艺的关键要领及其原理。每年春天,何涛都会到深洞村住上一阵子,专门为洛阳高山茶“把脉问诊”,“精准开方”。近年来,在其指导下,洛阳茶农茶叶栽种、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茶叶加工等技术水平得以提升。特别是由其指导加工的“乳源洛阳黄茶(广东大叶青)”两次获得中国黄茶斗茶大赛金奖,进一步打响了洛阳高山茶品牌。

洛阳镇深洞茶园

“近期,我们也在与韶关学院的程金生教授团队合作,拟联合韶关学院科技与专业化力量在田螺坑村建设苦笋、腐竹自动化加工厂,利用当地天然山泉水和青豆资源制备高品质产品,带动当地村民与村集体经济增收。”截至目前,驿站引进了茶学、林学、药学、生物工程等方面32位专业技术人才入驻,促成食用菌种植、光伏发电、稻虾共养、苦笋与腐竹加工等项目落地,其中绿手指食用菌种植基地年产值达270万元,带动了周边村民3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与韶关学院的程金生教授团队对接田螺坑村苦笋、腐竹自动化加工厂建设项目

近年来,洛阳镇聚焦“一鸡一鸭一条鱼,一菇两叶凑成席”的发展思路,依托“驿米阳光”党建品牌,做优广东南岭干部学院绿色生态现场教学点品牌,积极承办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韶关行、全国林草科技活动周(广东分会场)等全国全省人才活动;同时,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加强与农科院校、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柔性引进多领域高层次人才,让“专业的人”引领着当地“干专业的事”,为“百千万工程”增添“硬核力量”。

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盘洋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