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日记 705

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广州

今天去镜花园,倪宽、虹姐、高妃一起。中午在他们园子里边吃了一顿饭,越南粉入口丝滑,蒸皖鱼至新鲜。镜花园有个特点:虽在莽林丛中,但凡有屋顶处,皆一尘不染。“回空间”,是镜花园里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我们“文人艺术的正格与变格”展览重要的邀约作品。我给它的作品属性命名为“废墟园林”。“废墟园林”,就是在废墟上建成的园林;不能说成“园林废墟”,园林废墟,其重点是园林废弃之后形成的一种景观。废墟加园林,“废墟园林”,组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废墟代表着颓败、荒废,丧失实用性功能,有历史感和悲剧感;园林,供人休憩之所,代表着生活,而且是当下的生活。废墟,跟儒家关系密切,是功名事未了,是方内境。园林,代表着一种丘壑精神,是方外境。组合一起,很是矛盾。但在“回空间”,这种巨大的矛盾被消弭了,或者说,通过概念,强行被消弭了。

在中国乡村,废墟或者准废墟,实在太多,需要我们认真以待,因为这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问题。以“废墟园林”来进行审视和改造,我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契机,对于遍布中国乡村的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有相当的意义。——翁城,就有许多废墟,寄望在以后,以废墟园林加以观照。

“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在苍凉的废墟之上,忽有园林如梦幻般缓缓出现,渐次清晰,曲径通幽处游走移时,竟不觉作丘壑中人想,善哉!

感谢张总支持,愿意我们在展览里作一呈现。至于怎么展出这一巨大的“不可移动艺术作品”,确实是很大的困难。

晚上,谒见刘斯奋先生,邀请参加展览。计划展览的作品,不是他的书画,而是“刘斯奋先生的日常一天”,他真实的生活状态。这也很烧脑:一个人真实的自然的生活状态,如何作为一件艺术作品来加以呈现?

晚上和张工聊天。他策划的展览《鸿蒙验》,令人眼前一亮,相当了不起。我说,我也策划了“我不是方力钧”,可以从中梳理出不少文化问题,作品也是属于“真实的生活状态”类。

撰文/张演钦

编辑/王绮彤

审校/赵旭虹

核发/张演钦

责编|王绮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