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力”推动南粤发展持续“走在前”

“绿动力”推动南粤发展持续“走在前”
2024年12月02日 21:33 羊城派

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总数居全国首位、生物质发电和核电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占全国超1/4……作为第一经济大省,近年来,广东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绿色低碳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以约占全国6.7%的能源消费和5%的碳排放,支撑了约占全国9%的常住人口和10.7%的经济总量,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向绿色转型,南粤大地飞速发展多了一份“绿动力”。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要求“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为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

阳江市沙扒海域海上风电

加速:节能降碳水平持续提升

近年来,广东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全国前列,基本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十四五”以来,广东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印发实施《广东省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若干措施》,向全省各地市下达“十四五”碳强度下降指标任务,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广东正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通过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举措,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绿动力”。据统计,广东省目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约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约38%,可再生能源装机占省内总装机比重约34.6%,生物质发电、核电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二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60万千瓦。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持续加快产业高质量低碳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锂电和光伏、海上风电装备等绿色产业。2023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253万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26%;印发实施《广东省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明确支持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等工业企业绿色低碳改造,支持钢铁、石化、有色金属、水泥、陶瓷、造纸、纺织和数据中心等9个行业持续开展能效对标达标工作。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00家、绿色工业园区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0家,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总数居全国首位。

2021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相关意见,要求切实把好“两高”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关,严格“两高”项目审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广东印发实施了《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强化“两高”项目源头管控,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同时,加强节能监督执法,深入开展工业节能监察、数据中心专项节能监察、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专项监察,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用能监督管理,进一步挖掘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潜力。

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

改革:碳排放权交易体制机制持续创新

2013年,国家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两省五市”全面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21年和2024年,我国先后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共同构成了全国碳交易体系。发展至目前,广东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协同发展,广东碳市场成为全国碳市场的有效补充。广东深度参与全国碳市场履约,并在广东碳市场主动创新,有效助力广东低碳发展。

据悉,目前,广东碳市场已顺利完成11个履约周期,履约率多年保持100%,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2024年,广东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至石化、航空、造纸、陶瓷、交通(港口)、数据中心行业,并鼓励机场和纺织行业以自愿方式参与。截至今年8月底,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857亿吨,占全国碳交易试点32.69%,稳居全国首位;累计成交金额66.13亿元,占全国碳交易试点32.29%。

碳排放权交易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带来的节能降碳成效也十分显著。与启动之初相比,目前广东碳市场纳入行业减排二氧化碳超过6600万吨,相当于关停3个湛江钢铁减少的碳排放量,也相当于节约了2500万吨标煤的能源消耗。

碳普惠制度是广东首创的公众低碳激励机制。目前,该机制已经走向了全国,全国各个地方都在学习我省碳普惠机制,为全民低碳意识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经过多年试点经验积累,2022年4月,省生态环境厅修订并印发了《广东省碳普惠交易管理办法》,明确碳普惠机制的管理和交易,将试点地区运行推广至全省,扩展碳普惠覆盖城市及涉及领域,完善碳普惠机制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为生态价值实现提供可行路径。截至2024年8月31日,PHCER累计成交量566.24万吨,成交金额1.39亿元,其中林业碳汇成交量534.28万吨,成交金额1.23亿元。

东莞大道“东莞蓝”景象

打牢:碳足迹评价管理体系持续建立

广东为外向型经济,碳排放管理起初是由国际客户和广东当地出口型企业交流贸易期间提出。省生态环境部门及时发现企业面临的问题,组织省内有关技术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应对措施,积极推动建立我省碳足迹管理工作机制。

2022年,在省生态环境厅及其他相关部门推动下,广东成立了省碳标签专业委员会;同年6月,正式发布了国内首个省级碳标签——“广东碳标签”。截至2024年6月,省内已有41家企业获得共46张广东碳标签证书。

同时,广东鼓励重点地市开展碳标签试点工作,珠海、佛山、江门和汕尾等地市组织广东碳标签专委会评价机构选取典型行业和企业,开展了产品碳足迹核算示范。

此外,广东还积极推动粤港两地碳标签互认。今年4月,广东碳标签专委会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于广交会期间签订《关于共同合作开展粤港碳标签互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目前两地正在佛山4家企业中选取4款典型产品完成互认实施。

广东碳标签活动

汇聚:对外合作交流持续加强

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性的命题。近年来,广东深度参与全球绿色低碳创新合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经验与实践分享与合作,为携手全球应对气候危机贡献广东智慧和力量。

去年12月,省生态环境厅率团赴迪拜举办第28届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中国角广东边会,积极宣传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成效,讲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广东故事,广东边会还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COP28中国角“优秀边会”案例。

2023年,美国加州州长纽森访粤期间,与广东签署了两省州深化绿色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深化在气候减缓与适应、甲烷减排、碳交易、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今年5月,省生态环境厅与美国加州—中国气候研究院签署《关于落实两省州深化绿色发展合作协议的谅解备忘录》,积极推动双方在自愿减排碳交易、甲烷排放控制以及中美气候变化青少年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广东还将加强与欧盟、美国加州、俄罗斯萨哈林州、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交流合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