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翁城
凌晨邓勃发来截图,羊城晚报整版,《在翁城遇见李白》!激动!文字好,图片也好,不愧是邓勃。一些表达,亦深得我心——
进了翁城,你必须停下脚步,陪“李白”,一起读一首诗,再走。
进了翁城,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李白”的身影,都会无意间遇见“李白”。他穿着一身专门为“李白”量身定制的白色套装,留着一缕胡子,手中拿着一本《翁城孩子的诗》,为翁城人读诗。谁家的孩子喜欢写诗,他都能说出孩子的名字,都能念出孩子写的诗句。
发了朋友圈和很多群,报道随之发酵。我对海文说,你一人可抵千军万马,是“翁城,诗城”生态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几天来,他马不停蹄,和邓勃活跃在田间地头、市场食肆、丛林丘壑,主要工作便是请人民群众来读诗。可惜没有时间全程跟踪。邓勃、海文都是奇葩般的存在,在工作上,在角色上,是全身心的投入。这样的人,是悟禅理、有慧根者,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上午,我们从研究院出发。中午到的翁城。海文一家三口也来了。我问嫂子,海文胡子留了那么长,会不会影响到你们的生活?她说没有。
上午,我们和颜长江、邓勃、海文在群里热烈探讨湖心坝应该怎么样来搞活。“废墟”这个概念是很好的,但不一定要摆出台面。我则想通过“废墟”,表达一种荒寒美,一种崇高感,一种悲剧美,一种历史感。
海文讲了前几天他和邓勃去翁小拍摄的一些情况。孩子们见到他,大呼“李白”,人头汹涌,遂吓得躲入房子里,外面孩子兀自大呼。
邓勃拍的“李白”,真好。邓勃做事,全身心投入,且特别勤奋,为了一张照片,可以上刀上下火海。之前做记者时和他拍档,我负责文字,他负责图片,一起去过很多地方,还去了几次全国“两会”,享受跟他在一起干活,有激情,有想法,得劲。
下午,同事们开始各种忙乎。我则转到了翁城菜市场。真热闹哪。各种剁骨头的声音此起彼伏,刀刀见底,道道砧板为之跳起。见到亮哥,他说,好久没见你了。问多久了,他说两个月吧。他说,最近又上电视了。我笑对:你会反复上的。
中午跟杨建见了个面,敦促他赶紧把拍摄翁城菜市场诸事安排好,不要浪费任何一天。
下午增加了十个诗歌夜市招牌,就在重要路边的路灯上。
这次来,突然发现中山亭旁边的大鱼塘水位降了一半。下午,就见到了渔人们在收网拾鱼,条条硕大,出水时无数鳞片凌乱射光,被渔人重重地扔到旁边水里的渔网中,激起冲天浪花,其声甚解压。
中午,海文跟我说,万双不想扮杜甫啦,他要做陶渊明。陶渊明?于是便问万双缘由。万双刚从大理回。他说,查了资料,杜甫过得比较悲苦,颠沛流离的,我没有这种经历,可能气质上便不相符;反而觉得陶渊明呢,过的是“守拙归田园”的生活,和我们目前的状态较为契合,且陶渊明的一些诗,也算比较熟悉。我说,陶渊明其实也很惨,饿死孩子、乞食街头的事,一件没少。万双又说:杜诗背诵,力不从心。之前极力动员过万双来背杜诗:假如你能够把1400多首杜诗全部背下来,那你这个“翁城杜甫”,就太了不起了。
出到兰舍门口,夕阳绚烂无极,赶紧给海文打电话,看他在哪。他在龙仙,说马上出门赶过来。我于是没好意思把意图说出来,叮嘱他慢点开,然后踱到李翰林墓旁。时天气清冷,天地光辉。便想起杜甫的诗,想起万双,“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真是悲苦!好在老杜还有“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这一句。
过水塘边时,突然发现远处群山背后一片暮云,整饬与天地平,如一堵巨大且坚实的城池,拱卫着这座千年县治。“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老杜又来了,当然,这“京华”已经是文化意义上的了,是李白,是杜甫。
下午给陈德道发微信,约来翁城一晤。但他要和吴化勇、严少飞谈事。
恍惚之间,竟然高兴起来,晚上可以跟邓勃喝个小酒!但突然想起,他昨天就回去了。于是未免又落寞起来。假如,陈德道、颜长江、邓勃他们都在的话,该是多么热烈而浪漫的一夜。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