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小时图书馆过夜,另一种夜生活打开方式

在24小时图书馆过夜,另一种夜生活打开方式
2024年12月29日 08:16 羊城派

北京,夜幕降临,站在通州区东六环的马路上,可以看到一座灯火通明的建筑,这便是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被频频提及的北京城市图书馆。

作为一家24小时图书馆,北京城市图书馆的潞云筑全时段对市民开放,这里有热水、Wi-Fi、免费的座位和安静的环境,很多年轻人称其为没有床的星级酒店,纷纷前来打卡。

为何年轻人选择到图书馆过夜?24小时图书馆体验感如何?记者实地进行了探访。

北京城市图书馆内。记者 高雅 摄

年轻人为何到图书馆过夜?

晚上7时许,走进潞云筑,学习氛围仍旧浓厚。有人敲击键盘,有人俯首阅读,有人奋笔疾书,其中不乏很多年轻面孔。

今年23岁的赵轶是这里的“常客”,已经和门口的保安成了老熟人,进门后,她熟练地找了个座位坐下,摊开书包,拿出了考研资料。

“我每天晚上都会来学习,从晚上7时学到10时左右。”赵轶对记者说,作为一名2024年的应届毕业生,她在去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中落榜,参加工作后还是想再继续进修,便每晚下班后来复习,“我已经在这里学习半年多了,这几天马上考试了。”

潞云筑是北京城市图书馆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空间,24小时开放,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其他场馆闭馆后,仍独立运营。

环视四周,较为齐全地具备了一般小型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能够提供办证、借书、归还馆内书籍及外馆书籍、阅览、自习、上网等多项服务,也供应热水、桌椅和自助贩卖机,空间不算大但“五脏俱全”。

北京城市图书馆中挑灯夜读的人。记者 陶韬 摄

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介绍,24小时开放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读者差异化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节奏。“起初,并没有想到夜间会有这么多人来看书,但后来发现基本上每晚都不间断地有人来。”他说,有些上班族可能白天较为忙碌,喜欢在夜深人静时“充充电”,而有些准备考研和“考公”的读者则想有一个安静、舒适,能够长时间学习“开夜车”的去处,24小时开放的潞云筑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2023年12月27日,潞云筑开始24小时对外开放,截止到目前,日均到馆读者超过1万人次,日均夜间到访者300余人,总过夜人次已经超10万人。

与赵轶一样,家住附近的市民姜荣也每晚来图书馆夜读,她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在生活节奏这么快的时代,夜读是最好的自我进修时刻,在这里我认识了好几个‘忘年交’,大家经常交流读书心得。”姜荣说。

可以说,在图书馆夜读,是夜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人文社科、中外文学、悬疑推理、经济管理、历史文化……对很多年轻人来说,24小时开放的潞云筑就像“快节奏”社会中的一个小小的“暂停键”。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工作和生活很难分开,大家都过着‘倍速生活’。”姜荣感觉潞云筑就像是静谧夜晚中亮着温馨灯火的一座小岛,给了年轻人休息、放空,和从忙碌工作中抽离出来的机会。

晚间的北京城市图书馆一角。记者 高雅 摄

在北京漂泊了两年的李重,曾经对这样一个现象感到不解:明明青年旅社的一晚住宿费用并不高,为何有些人宁愿选择在24小时图书馆里过夜?直到几个月前,他重新开始找工作,经常在失望中焦虑得夜不能寐时,无意间来到24小时图书馆,深刻体会到了背后的原因。

“24小时图书馆,就像迷茫者的港湾,也像大家背水一战的战壕,大家抱团取暖的氛围会带来一丝安慰,觉得自己并不孤单。”李重说。

晚上10时多,一位正在伏案创作的男生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小李是一名漫画创作者,24小时书房没有闭馆、熄灯等限制,能够满足他沉浸式创作的需求,“我的材料很多,包括电脑、画笔、颜料等,这里空间大,环境也很安静,还有很多书籍可以查阅和学习,很适合我潜心创作。”

多座城市有了24小时图书馆

记者采访中发现,除北京外,浙江、湖北、河北、西藏、云南、广东、福建等多地都有开设类似的24小时阅读空间。

不论置于闹市区还是藏在深巷、不论是迷你袖珍还是气势恢宏,24小时阅读场所,既是许多人心中的精神家园,也成为展现一个城市文化气质的窗口。

去年,河北保定市一连开放了10座24小时图书馆,遍布城市接待中心、中心血站、酒店职业技术学院双创基地等处。

宁波大学图书馆也有一个24小时阅读空间。宁波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中心主任张金凤谈及初衷时说,这个空间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天候、不打烊的阅读和学习环境。在这里,读者能暂离日常喧嚣、寻找内心平静,对于缓解压力、调整心态具有积极意义,也能为读者的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厦门市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馆区。图源厦门市图书馆官网

这些24小时图书馆或阅读空间镶嵌于城市各处,为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加码”。厦门市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馆区的自助图书馆自2023年2月焕新开放,面积达500平方米,阅览坐席192张,在其他借阅区闭馆服务期间,可继续提供延时错时服务,借书区2万册普通文献和30种期刊、报纸供读者随时查阅。

这些空间有的则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新地标。今年4月,位于上海虹口区和平公园内的和平书院正式开馆。作为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和平书院按照“文化+生态”的思路,打造上海首个城市公园阅读集群。

北京城市图书馆内各年龄段的读者。记者 高雅 摄

对于城市来说,24小时读书空间的开设也被视为当地对文旅融合的一次全新探索。“24小时开放的潞云筑,其实就是对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尤其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夜读’空间建设的尝试。”李念祖表示,目前,蓬勃发展的“夜经济”,正在从餐饮、购物为主,向融合文旅等多业态转变。北京城市图书馆坐落于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绿心公园,周边有多个夜市商圈,“希望游客在体验了北京这座城市的人间烟火后,也会步入书籍的殿堂——潞云筑,夜读世间百味,品各路人生。”

如何健全24小时文化空间服务?

作为新兴模式,24小时图书馆仍存在进步空间。

目前24小时图书馆基本以自助模式进行,运转过程中会更多地依赖智能化系统和电子设备,对其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小时开放过程中,空间的占用情况对管理和运营提出了挑战。李金凤认为,除了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外,为降低运营的成本和提高服务效率,可以探索合作共赢的模式。对于安全管理、秩序维护等业务范畴之外的管理,可与周边的社区、招募的志愿团体、个人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资源共享等形式多样的合作项目。

李金凤认为:“目前社区团区委有打造青年夜校的种类丰富的课程活动,24小时图书馆可以在课程、场地方面提供相对应的合作。”

已经有城市开展了积极探索。今年9月,南通市首家园区24小时城市书房——大生书苑正式对外启用,除了可以通过自助服务终端免费办理读者证等基础的书屋功能外,还将开办青年夜校,设置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市场分析、法律知识培训、职场社交、创新创业展示等培训内容。

杭州葛巷未来社区内的24小时图书馆。图源余杭文旅

24小时图书馆还可以延伸到24小时城市服务空间的打造上。比如杭州葛巷未来社区就化身为“城市会客厅”。

据了解,这个不打烊的图书馆引入了3处数字听读空间、2个数字朗读亭,将10多万册电子书和1200多个小时的视频资源加以集成,读者可以免费享受“一键视听”的服务。

“早晨5时多到杭州,第一站就直奔社区图书馆,提前在网上看了攻略,有热水和无线网。”今年6月,小照来杭旅游,因酒店下午两点后才可以办理入住,所以选择先到图书馆里歇脚,“本以为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都已经够整洁了,跟这里相比还是差了不少,这就像是一个窗口,让我感受到了杭州的城市格局和温度。”

需要看到的是,城市书房存在的意义,不光只是提供阅读服务这么简单。比如位于广东深圳福田区深南中路的“百姓书房”,就成了当地休闲阅读的网红打卡点,开业9个月便累计吸引超30万人次,很多游客特意为体验城市书房的服务而来。

灯火通明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外景。记者 高雅 摄

就如24小时便利店一样,这种全天候营业的便利店对城市风貌及居民生活有着深远影响,不仅能在任何时刻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还传递着温馨、安全的感觉。

全天候、不打烊的图书馆、城市书房等文化空间,既是便捷的阅读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地方,更是都市人寻求心灵慰藉的港湾……

你的城市有24小时图书馆吗?如果有,不妨在夜里叩开它的大门,那盏灯也在为你而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