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若要数线上线下舆论声量最高的民生议题,电动自行车治理绝对榜上有名——骑行的、开车的、走路的,无不关切,一线大城、十八线小镇,皆受考问。
在广州,电动自行车被形象地称作“电鸡”,市民对之可谓爱恨交织。从年初到年尾,关于“电鸡”治理的热议从未止息。
“这座城,到底有多少‘电鸡’?”每每地铁口被“电鸡大军”占领、只能夹缝中寻路时,人们不禁发出疑问。甚至有网友调侃:羊城,快要改名为“鸡城”了。
“电鸡”围城,如此形容当下的广州,并不为过。截至2024年9月,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为540万辆,目前仍以每天上牌约4000辆、每月上牌约10万辆的速度增长。
“电鸡”确实方便,点对点、成本低,于代步或谋生都是便利的工具;但肆意违章、非法改装、火灾隐患……诸多乱象岂能视而不见?
破解“电鸡”围城之困,广州其实下了大力气。
2月,南京雨花台区火灾后,广州不少小区迅速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外移;5月,三元里村开创先河,成为广州首条禁控“电鸡”驶入的城中村。这样的举措合理吗?坊间不乏相异之见。或赞或弹背后,大家聊的不仅是“一只电鸡”何去何从,更是便民与安全怎么兼顾。
这一年,金沙洲大桥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一波流量,多少人为桥上风驰电掣、与机动车混行的“电鸡大军”捏一把汗。为了解决安全隐患,金沙洲大桥在争议声中展开改造,压缩机动车道,设置“电鸡”专用道。
不仅是一座桥,广州的城市道路,都在因“电鸡”改变。从越来越多道路增设非机动车道,到广州首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车道试点运行;从探索“单侧双向通行”非机动车道,到打造后绕式公交车站以避免“电鸡”与上下车乘客冲撞……看到这些,又怎能说广州没有为“电鸡”之有序努力?
这一年,消防、交警、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托各自职能整治电动自行车乱象,“电鸡”治理步入全链条。还记得5月末6月初,那一场场“电鸡”安全隐患夜查行动吗?一夜间,数百辆非法改装“电鸡”被查,数百名违规停放和违规充电的当事人被罚。而随着“电鸡”违法抓拍点位的不断增设,查处违章不再只靠人力。
岁末,广州又迎来“电鸡”治理大动作——《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自2024年12月30日起施行。新规之下,非法改装、交通违章处罚力度加大;外卖、快递行业,即将拥有“电鸡”专用号牌,骑手一周有三次以上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会被管控接单……严管的同时,新规也明确保障“电鸡”有路可走、有地可停、有电可充,并提出“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评估,适时实行电动自行车总量控制”。
回首这一年,对于广州的“电鸡”治理,你打几分?
必须承认,破解“电鸡”之困,需要回答的问题还有不少。包括限速争论、外卖小哥超时超速“两难”、平台算法和考核机制,乃至更大范围的路权调和等。一堵了之或放任不管,都不是困局下的良策。不回避各方声音,理性探讨,方能摸索出答案。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12月30日起新规的实施,广州这座超大城市规范“电鸡”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全链条治理步入正轨。2025年,对“电鸡”的管理将更趋精细化,不弃微末,久久为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