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如何做好家社协同育人?|2025家庭教育主题论坛

AI时代如何做好家社协同育人?|2025家庭教育主题论坛
2025年01月11日 16:59 羊城派

AI浪潮下,如何陪伴孩子拥抱未来?教育变革与学校转型何去何从……1月11日,由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指导、羊城晚报社联合广州同文教育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明天已来—AI浪潮下的教育变革”2025家庭教育主题论坛&教育领航者同学会暨2024年度教育领航单位致敬盛典在广州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举行。

在上午家庭教育论坛现场,广州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总校副校长及创新融合部校长黄彦,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林冬桂,广州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广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陈闽茜,广州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CEP双语学部中小学家委会会长陈林等专家,以“AI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为题,带来了精彩的圆桌论坛。论坛由《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主任、广东省家庭教育讲师团副团长、广东省家教家风志愿服务队队长祁丽珠主持。

AI时代背景下,家庭作为教育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究竟该如何进行?专家们进行了研讨。

在AI时代,应当如何做一名“智慧”的家长?陈林表示,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深入,我们已经无法把孩子和电脑屏幕分隔开。电子设备已经成为孩子获取知识、乐趣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渠道。陈林认为,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产生影响,还有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但如果把电子产品全部从孩子的生活中剥离,也不一定是好事。孩子沉迷游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现实世界缺乏获得感和归属感,所以只能依靠网络带来的慰藉,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不是跟孩子抢手机,而是跟手机抢孩子。”陈林表示,所谓“手机战争”,是因为当今孩子除了学习,通常只有网络设备的陪伴。我们需要跟孩子一起,坦然地看待手机问题,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渗透下去。

网络和AI时代下,孩子需要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林冬桂表示,过去我们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先看成绩,再看成长;先看成才,再看成人;先看成功,再看幸福。”林冬桂认为,“成功、出名”和幸福并不能挂钩,成长过程有“爱”人,会更容易适应社会,建立良好关系,得到幸福。我们需要有爱、和谐、温馨、和睦、民主、开放、包容这样的学习型、成长型、情感型家庭,“三句不离学习、不离成绩”并不能带来良好的家庭关系,我们不能只关注成绩,更应该改变观念,关注孩子的品行、心理健康。林冬桂认为,AI代替不了人的情感体验,家长自身也要承担学习者、引领者、陪伴者的角色,带给孩子足够的、高质量的陪伴,就可以让孩子减少沉迷网络的时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要承担培育孩子的角色,共同参与,相机而教。要让家庭有笑声、有歌声、有书声,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一定会获得幸福。

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理念走过了十年育人之路。十年耕耘,学校都做了哪些创新和实践,最终取得了如今的成就;未来,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方面又会顺应时代的变化做出哪些新的举措?对此,黄彦用“不仅是家长,更是教育合伙人”“不仅仅是三角形,更是等腰三角形”“基于AI超越AI”三个关键句分享了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的十年历程。她表示,学校注重家校共育,每学期设置教学开放周,让家长走进校园,与孩子同窗。创新开展以学生主导的家长会、“幸福分享会”、家校生三方会谈、升学规划会谈等家校沟通活动,让家长深度参与孩子的成长。学校重视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校长接待日;成立家长成长学院,助力家长的成长;成立家长讲师团,家长摇身变为老师,走进课堂;同时,学校还组织各类讲座和工作坊,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AI对于孩子成长更大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工具更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给孩子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辅导方案,以及更加个性化的学业和生涯规划方案。”黄彦表示,“有了AI的加持,孩子们不仅能够得到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托举,同时还有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爱的连接,他们一定能够真正拥有那些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社区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场,陈闽茜分享了广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实践经验。“社区家庭教育发挥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延伸和补充的作用。近年来,我们不断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家庭教育’,利用社区的各种服务设施,充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给家长们提供支持和引导。”陈闽茜介绍,广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有关部门联合推出羊城父母学堂校外版,开设了“家有传承、家有情谊、家有书香、家有宝贝”四大版块内容,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导师给家长们支招,分享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理念。此外,中心打造了“小狮子一家”情景剧及其课程体系,通过科普视频引导家长读懂孩子。组织亲子研学活动,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凝聚了社会各界力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广州市妇联还开通了“38613861转5”家庭教育服务热线,市民可以预约家庭教育咨询、亲子活动、专家讲座等,为广大家长和孩子提供及时服务。“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达成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良好新生态。”陈闽茜说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