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进”新程挑大梁|经济大省“五”动经济新篇

粤“进”新程挑大梁|经济大省“五”动经济新篇
2025年01月15日 13:17 羊城派

开栏语

广东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大省,既是“顶梁柱”也是“风向标”,在产业发展、外贸出口、消费市场等多个方面均占据重要地位,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卓著。

迈入2025年,经济大省广东继续挑起大梁,谋什么?怎么干?剖析广东样本,既有“量”的支撑,也有“质”的示范:经济稳增长、消费再提振、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百千万工程”或将成为2025年引领广东为高质量发展“打样”的关键词。

广东省两会期间,羊城晚报邀请数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上述五大经济关键词,推出《2025粤潮澎湃:经济大省“五”动经济新篇》系列报道,深入剖析经济大省如何挑大梁,以务实之策助力广东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新元肇启,广州白云山下,南国粉花风铃早已盛放。代表委员们满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切,带着来自一线的热忱期盼,步履坚定地走进广东“两会时间”。

“经济界委员的履职率百分之百。”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别讨论现场,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黎琴分享道。

“全勤”背后,是广东经济界干事创业、拼搏奋进的精气神。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粤企勇做顶梁柱。相关领域代表委员们带着新鲜热辣的调研成果,揣着“金点子”,为穿越经济周期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广州港南沙港区。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进”击海外

2024年12月30日,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为2025年广东经济工作定下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这一基调不仅是2024年广东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更是2025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指引。在这一总基调下,广东不仅要夯实“稳”的基本盘,更要加快培育“进”的动力源。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广东持续向上突围稳住外贸,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将突破9万亿元。稳健之上,广东外向型经济不乏进击的空间。

一年一度的省两会,不少委员马不停蹄而来,上周才从墨西哥调研回来的深圳中创盈科集团董事长伍俊雄就是其中之一。在经济界别讨论的休息间隙,伍俊雄向羊城晚报记者展示了一份长达98页的墨西哥市场调研分析,这是他历时46天完成的报告。

“我发现,大部分民营企业‘出海’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他们需要独自探索包括市场、政策法规、税务、用工、文化,甚至是签证等在内的问题,跌跌撞撞求生存。”伍俊雄说,广东企业“出海”先天优势明显,如今许多中国企业基于自身制造、管理、技术等优势,将新机遇锚定于海外市场,通过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或服务,寻找更高的利润空间。他建议,政府设立企业“出海”辅导专班,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分析、法律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就做好清晰的路径规划。

“在初期规划阶段,企业常缺乏明晰的海外市场目标定位,未能全面深入地剖析海外市场的宏观环境、贸易政策以及目标市场的竞争成熟状况。由于缺乏自上而下的整体战略规划和清晰的实施路径,企业难以准确预见潜在的风险与不利因素。”对于企业“出海”规划之困,省政协委员、前海香港商会副会长彭富强认为,种种挑战往往使不少企业在决策时“不敢出”或“犹豫出”,从而错失了市场良机。

彭富强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选取有条件有基础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一企一策”实施“领航者”培育计划,鼓励引导这些重点企业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物流配送中心、海外仓、海外运营中心等,建立产能协调的本地化供应链,融入境外零售体系。营造龙头企业“捷足先登”、其他企业“跟风出海”的氛围。针对当地适合“走出去”的优势产业上下游,扶持产业链上的企业打造“出海”生态圈,联合行业协会,鼓励企业抱团“出海”。

广东新能源车“出海”火热。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进”阶制造

制造业当家,工业生产之稳是广东重要底气。2024年前11个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9%,其中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同比增长19.8%,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0.8%、10.4%。

2025年,制造大省如何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

今年上会,省政协委员、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孙冬梅带来了一份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广东制造、港澳监制”新模式的建议。在她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布局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和同质化竞争,导致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度不足,也制约了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建议优化产业布局,深化协同发展。”孙冬梅表示,广东应加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发展力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引导与港澳地区金融科技、创新研发、高端服务等产业形成互补。

省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吴学明同样关注粤港澳产业合作的话题。吴学明调研发现,南沙在“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下,虽在对外开放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其在全球经济和科技合作中的影响力和参与度仍较低,南沙外资企业数量及占比有较大增长空间。

“可以借鉴深圳‘产业链生态’模式及新加坡‘星岛-全球连接’模式,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完整产业生态体系。”吴学明建议,南沙可以与港澳科研机构以及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重点科技园区建立更多联动机制,设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实验室”,吸引国际科研机构及初创企业入驻。

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更多区域在发力。省人大代表、广东一一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霖枫谈到,依托梅州的互联网产业基础和宜居环境,可打造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基地,吸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企业和人才落户,此举不仅能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也将为实现区域平衡发展注入新动力。

工业机器人。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进”步蓄能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今年,省工商联向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了8份团体提案,其中6份提案从民间投资、助力创新、内部治理等不同角度,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为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信心,省工商联建议,保持政策稳定,让民间资本放心投。后续以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施行为契机,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实效。比如,强化政策监督,政策有重大变化时要合理设置过渡期,严禁在制定、执行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涉企政策时“一刀切”、“急转弯”、层层加码,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

同样关注民营经济领域,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王福亮提出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广东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建议。他呼吁,政府相关部门以新举措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共建,让企业“走得稳”“走得深”“走得好”。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商协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可遴选推广“民营企业海外好形象工程”典型事例,加强民营企业国际形象塑造,讲好“一带一路”和中国民营企业故事。

让这一个个“金点子”加快变成“金钥匙”。广东瞄准新增长点,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稳稳托举经济向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会场内,信心在激荡,动力在迸发。会场外,广东人正以实干笃定回答2025之问:稳中求进,全力拼经济的这一年,一定会更好。

文丨记者 孙绮曼 王丹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