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的谎言,“你幸福吗?”

恩格尔系数的谎言,“你幸福吗?”
2019年04月20日 17:40 财经上帝视角

“你幸福吗?”这个曾在网上被戏谑的问题也许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到底幸不幸福,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在当代社会中,幸福不幸福与个人财富直接挂钩,虽然嘴上都嚷着“钱不是万能的”,可真有机会捞钱的时候,一个个都不要命的往前冲……

根据最高层的宏观战略目标,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国际标准,很多数据都已经证明,中国早就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甚至已经步入富裕社会层面。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把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都忽悠的一愣一愣。

每日经济报曾做过一个统计,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城镇31.2%、农村28.6%)。而根据国际标准,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极其富裕。

按照数据解读,原来2017年,中国就已经步入极其富裕的阶段了。难怪有不少专家挺直了腰板高唱“功盖汉武、德比尧舜”。然而,决策层似乎心里明白的多,至少还知道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打一场艰难的攻坚战。(注:对于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及形势判断等内容都可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寻找)

为什么数据所反映的结果与事实差距会差那么多呢?明明还在建设小康社会途中,为何却已经达到了极其富裕的程度了呢?

这两个问题恐怕得好好深究一下恩格尔系数这个指标了。一直以来,我都坚持一个观点,所有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理论或指标都会受当时自身所处环境的局限,他们能对自己那个时代的经济形势作出客观理性的分析,但却无法预知未来世界的变化。所以,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理论和观点在历史上一段时间内是真理,但不可能成为永远的真理。后人如果一味把这些东西直接套用,水土不服将是常态。

恩格尔系数由德国经济学家恩斯特·恩格尔创造的。这哥们在19世纪中叶(1850年前后)年发现,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他研究家庭收支与购买食物支出关系的时间段恰恰是19世纪中叶德国三月革命那段时间。当时的德国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罢工四起、饥民暴动是常态。也就是说,19世纪中叶本身就是德国经济较为困难的低谷期。

在当时的环境中,德国社会较为动荡,很多人因为动乱而流离失所。因此,在当今社会看来理所应当的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需求中,在那个时代的德国,很多人仅仅只要求吃饱饭就行。民以食为天,当人们不得不在各种需求中根据重要性进行取舍时,最后留下来的一定是“吃”。

恩格尔系数以购买食物支出作为分子来衡量全社会贫富标准,这本身就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乱世中人们对于幸福的标准与和平年代的标准完全不同,衡量幸福的标准感取决于人们的认知,而人们的认知又受到外界的影响。如今如果还仅仅以“食”作为底线的话,“黄马甲”们分分钟教政府做人。但是,恩格尔系数的底线思维逻辑是值得借鉴的。

贫困与富裕本质上是一个差距概念,而非定额标准;产生贫富概念的是贫富差距而非单纯的收支数量。今天,还有多少人会因吃不饱饭而烦恼?新三座大山中可没有“吃饭难”这一条。

放眼国内,在现今的社会中,很多人都在抱怨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很明显,当今国内人群对于幸福的标准是有房住、有病医疗、有学上。基础生活条件的保障符合恩格尔系数的“底线思维”。如果考虑这些因素对恩格尔系数的数学公式作调整的话,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恩格尔系数公式是:

其中,不同国家衡量本国的标准有所不同。决定标准的是当地人民的欲望和忍耐力。比如,对于“黄马甲”闹得欢的欧洲国家而言,分子部分还需要考虑出行、社交等支出。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分子部分还需要不断增加其他消费支出项。也许有一天,养宠物也会变成一种刚需,毕竟,国内有不少人已经成为重度宠物爱好者。

由于统计局统计数据中,把教育与娱乐支出混为在一起统计,因此在计算新恩格尔系数时剔除了教育支出。即计算得出的结果其实是偏低的,因为分子有遗漏项。同时,1998年前,我国房地产并没有市场化,当时的住房多为公司福利分房,所以,1998年及之前的数据背景较为特殊,没有参考价值。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新恩格尔系数的应该在50以上徘徊,对标国际标准处于温饱状态,有些年份甚至可能在60以上(贫困标准)。这个结果似乎与最高层所制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恩格尔系数40——50)的战略目标较为匹配。这也证明了,我国统计局统计数据结果的又一失真现象,也解释了为何数据所展示的结果为何与人们实际体会差距巨大的原因。

如果真心想要改善民生,在基础生活保障条件方面的建设及监管就需要大大加强。因为刚需领域其天然的避险性,在当下资产荒的背景下一定会吸引资本前扑后拥。而在资本逐利的天性下,为了钱而放弃底线的现象也一定会不断发生。最终的结果是透支行业价值,搞得民怨四起。

虚火难降的房地产、久改不变的医疗成本、不断忽悠的教育产业,这些领域都有看得到摸的着的案例。对于这些民生行业的纵容将会导致小康社会建设的失败,因为这些领域的消费成本降不下去的话,新恩格尔系数是肯定降不下去的,很多矛盾只会持续。更何况,当这些弊病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时,居然还要用少数特殊人群的“幸福感”去代表整个13多亿人的感受,是不是有点不要脸了?

最后提个醒,今年不少人在鼓吹教育行业的投资机会。投资投的是未来价值,在人口出生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哪来的未来?这些“投资”只会引发新一轮行业危机。前两年被火爆炒作的K12教育,今年将陆续开始出现暴雷潮。资本的喧嚣只会让因贫富差距而引发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越发严重,不好好整治一下捣乱者,此类闹剧只会延绵不绝。就这样子还能指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吗?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你幸福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