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内容已开通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复制或搬运。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台风是如何诞生的?通俗一点讲,台风就像是一台巨大的“热能转化器”,它由温暖的海水提供能量,海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空气凝结成云和雨,这个过程释放出大量热能,使得周围的空气旋转得越来越快,最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旋转风暴,也就是台风。
提到台风,不得不提的是1979年的台风泰培,它以每小时305公里的风速傲视群雄,成为了有记录以来最为猛烈的热带气旋。其风场直径之广,几乎覆盖了整个日本列岛。紧接着,2014年的台风威马逊以超乎寻常的强度登陆中国南部,风速高达每秒70米,刷新了登陆中国的台风强度记录。而2013年的台风海燕,则以它超乎想象的风速席卷菲律宾,其中心风力远超常规分类的最高等级。
此外,萨拉以其每小时310千米的速度肆虐日本和韩国,成为了历史上最为致命的台风之一。而维拉则以持续的高速和广泛的破坏力给日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其强度和影响力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接下来的台风洛克、梅姬、卡奴等,也各自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到1994年的台风约翰,它以持续时间和广泛影响而著称,成为了历史上持续最久、波及范围最广的热带气旋之一。
看到这,也许大家要问了,台风的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比如:卡奴,杜苏芮,摩羯……
台风的命名规则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亚太地区的台风委员会(TCFA)共同制定的,旨在确保台风名称的统一性、可识别性和文化多样性。
命名表的构成
台风命名表上共有140个名字,这些名字由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国家和地区各自提供10个名字组成。
成员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韩国、朝鲜、日本、柬埔寨、越南、泰国、老挝、菲律宾、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国。其中,新加坡作为成员之一,委托美国提供名字,而美国则进一步委托密克罗尼西亚提供10个名字。
命名规则
每个名称不能超过9个字母(则通常为2-3个汉字)。名称应易于发音,并在各成员所使用的语言中没有不良的含义。选取的名称需得到台风委员会全体成员的认可,采用一票否决制。
当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被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就会根据命名表给予其名字,并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命名时,通常按照字母表的顺序进行,但Q、U、X、Y、Z五个字母在命名中不使用。
如果某个台风造成特别严重的灾害和生命财产损失,受灾国可以向世界气象组织申请将其从命名表中删除,并永久占有该名字。被删除后空缺的名称,由原提供国或地区重新推荐。
由于国家和地区众多,每个地方的喜好及风格都不一样,取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
中国喜欢以神话命名,如“悟空”、“电母”、“海神”、“风神”等。
日本则喜欢以星座命名,如“天兔”、“摩羯”、“天琴”等。
东南亚诸国为台风提供的名字倾向于动植物,如“鹦鹉”、“圣帕”(淡水鱼)、“灿鸿”(一种树)、“达维”(大象)。
美国、密克罗尼西亚提供的台风名,偏爱选择小语种词汇,如美国提供的名字“百里嘉”源自马绍尔语,意思是沿岸地区受风浪影响;密克罗尼西亚提供的台风名“米娜”源自雅浦语,是女士名,意为“我的眼睛”。
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台风委员会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每当一个新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强度时,就会根据命名表给予其名字,如“悟空”、“白鹿”、“木兰”等,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如“2401”表示2024年的第1号台风。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让我们携手同行,于古韵今风间寻觅智慧之光。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千年积淀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传承不息。在此,月下词诚邀诸君,共赴文化之旅,探幽揽胜。望君常顾,于此间,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低吟,续写华章……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