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学习是一种将中性刺激与消极或厌恶性的结果相偶联的学习范式,它对人或动物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两种基本类型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相比较广泛研究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范式学习,工具防御行为(例如主动回避)背后的神经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近年来,研究发现诸如丘脑室旁核、外侧缰核、杏仁核、前额叶皮层和导水管周围灰质等脑区,参与主动回避行为。虽然这些研究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对主动回避行为背后的神经环路机制的理解。但是,下丘脑什么类型的神经元及其相关的神经环路参与这种行为的调节,以及这些神经元和环路如何在主动回避学习中被动态调节,目前知之甚少。
2024年12月18日,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的胡荣峰课题组和附属中山医院黄啸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eLife》上发表了题为“Tachykinin 1-expressing neurons in the parasubthalamic nucleus control active avoidance learn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地阐明了丘脑旁核 (PSTN) 内表达速激肽 1(Tachykinin 1) 的神经元在主动回避学习中的功能,扩大了对下丘脑对厌恶处理加工的理解。通过纤维光度法和光遗传学方法,证明 PSTN Tac1 神经元是厌恶记忆编码和回避行为调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具体来说,这些神经元的消融和光遗传学抑制显着降低了回避性能,而它们的激活增强了这种学习,表明 PSTN 是介导工具防御反应的神经回路中的关键节点。除此之外,该研究还深入解析了PSTN 的下游通路介导主动回避学习的具体作用。这些见解可能为治疗以异常回避行为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提供新的方法(图1)。
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胡荣峰研究员和附属中山医院黄啸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胡锐宁(21级博士生)、武南南(科研助理)和刘通(已离职科研助理)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的邹柳婷(24级硕士生)和吕松洁老师(院动物平台)为该论文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得到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旦大学启动经费等基金的支持和资助。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