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疾病进程的疗法通过预防免疫细胞浸入大脑在多发性硬化症(MS)治疗中显示出疗效。然而,其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促使需要开发更安全的治疗替代方案。脉络丛(ChP)作为抵御免疫细胞入侵的关键屏障,先前的研究表明,阻止免疫细胞穿过ChP的浸润可以减少MS动物模型中的脑部病灶。
近期,宁波大学李惠利医院(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杂志发表题为“Target inhibition of SPAK in choroid plexus attenuates T cell infiltration and demyelination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的文章,揭示脉络丛中SPAK的靶向抑制减轻了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的T细胞浸润和脱髓鞘现象(本研究SPAK过表达及干扰rAAV2/5病毒产品由维真生物助力提供)。

文章主要内容
了解ChP屏障的调控机制对于识别MS的新治疗靶点至关重要。在此,作者探讨了Ste20相关富含脯氨酸/丙氨酸激酶(SPAK)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的作用。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在EAE模型中检测了ChP中SPAK信号通路的表达模式。
为研究SPAK、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在EAE病理中的作用,通过脑室内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2/5(rAAV2/5)进行了ChP特异性的基因操作。利用CD4免疫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了T细胞向中枢神经系统的浸润情况。在体外通过细胞免疫荧光、Transwell实验和挽救实验研究了SPAK对ChP上皮屏障完整性的影响。此外,作者还采用药理学方法评估了SPAK-Na-K-2Cl共转运体-1(NKCC1)抑制剂(ZT-1a和布美他尼)在EAE期间对免疫浸润和脱髓鞘现象的保护作用。

EAE进展过程ChP中SPAK-NKCC1信号通路组分的时间表达谱
—维真生物热门产品—

作者利用MOG 35−55诱导的小鼠模型研究了EAE进展过程中大脑中SPAK的表达模式。免疫荧光分析显示,与第0天的基线水平相比,ChP中SPAK的表达从第8天(EAE发病前阶段)到第20天逐渐增加。类似地,p-SPAK的水平在第8至20天期间也有所升高。
由于已知活化的SPAK会磷酸化NKCC1,还检测了p-NKCC1的水平,并观察到在同一时期其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形态学分析证实,SPAK-NKCC1的激活定位于脉络丛上皮细胞。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表明,SPAK、p-SPAK和p-NKCC1的蛋白水平从第8天到第20天逐渐增加,与免疫荧光结果一致。这些发现表明,ChP组织中SPAK信号通路的增强可能参与了EAE的病理过程。

为了研究ChP中SPAK信号在EAE中的具体作用,作者通过脑室内注射rAAV2/5-U6-shRNA-SPAK-EGFP(SPAK-Kd)或rAAV2/5-U6-scramble-EGFP(scramble)实现ChP靶向的SPAK敲低。
注射后14天,EGFP表达仅在ChP中检测到,其他脑区未见信号。免疫染色证实,SPAK-Kd病毒将ChP中SPAK蛋白水平降低了约60%。在MOG 35−55免疫后,SPAK-Kd小鼠表现出显著较轻的EAE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EAE诱导后第21天的MBP染色显示,SPAK-Kd小鼠的脱髓鞘程度显著减少。在脊髓中,scramble组小鼠显示出大量CD68和Iba1双阳性细胞,而SPAK-Kd小鼠的CD68+/Iba1+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对小胶质细胞的三维重建揭示了两组之间的显著差异:对照组小胶质细胞表现为细胞体增大、分支减少且树突变短,而SPAK-Kd组小胶质细胞则表现为细胞体较小、分支增多且树突延长。这些结果表明,ChP特异性SPAK敲低有效减轻了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并改善了EAE病理。
与对照组相比,SPAK-Kd小鼠在ChP中积累了显著较少的CD4+T细胞。在EAE诱导后第14天,H&E染色显示SPAK-Kd小鼠脊髓中的免疫细胞浸润减少。同样地,免疫荧光分析也表明,在这一时间点SPAK-Kd小鼠脊髓中的CD4+ T细胞浸润显著减少。

鉴于在EAE中观察到SPAK信号的升高,作者假设ChP中SPAK表达的增加会加速疾病进展。为验证这一假设,通过脑室内注射rAAV2/5-CMV-SPAK(SPAK-OE)或rAAV2/5-CMV-EGFP(对照)诱导ChP特异性的SPAK过表达。
注射后14天,SPAK-OE小鼠显示出更高的ChP SPAK蛋白水平,且增强的SPAK荧光信号仅局限于ChP。在MOG35−55/CFA免疫后,SPAK-OE小鼠表现出比对照组更为严重的EAE症状。在EAE诱导后第21天,MBP染色显示SPAK-OE小鼠的脱髓鞘程度更为广泛。此外,H&E染色表明SPAK-OE小鼠脊髓中的免疫细胞浸润显著增加。
进一步分析发现,SPAK-OE小鼠表现出更强烈的炎症反应,表现为脊髓中CD68+/Iba1+双阳性细胞数量增加。在EAE诱导后第14天对ChP组织的分析显示,SPAK-OE小鼠中CD4+T细胞的积累增加,表明T细胞通过ChP屏障的浸润增强。这些结果表明,ChP中SPAK信号的升高通过促进T细胞浸润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而加剧了EAE病理。

为了评估SPAK-NKCC1抑制剂在多发性硬化症治疗中的潜在疗效,作者在EAE诱导后每日腹腔注射SPAK抑制剂ZT-1a或对照溶剂。结果显示,ZT-1a治疗显著降低了EAE的临床评分,并减轻了髓鞘丢失。此外,ZT-1a减少了脊髓中的免疫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表现为CD68+/Iba1+双阳性细胞数量的减少。免疫染色显示,ZT-1a治疗减少了ChP中以及脊髓中CD4+ T细胞的浸润。

布美他尼是一种经FDA批准的NKCC1抑制剂,常用于治疗水肿相关疾病。然而当通过腹腔注射给药时,布美他尼对EAE临床评分未显示出改善,这可能是由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渗透性较差。为克服这一限制,作者在EAE诱导后通过每日微量泵直接进行脑室内递送布美他尼。这种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递送方法显著改善了EAE的临床评分,增强了髓鞘的保护作用,并减少了T细胞通过ChP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鉴于T细胞浸润主要发生在EAE发病至临床评分峰值之间的时间段,在EAE诱导后的第8至14天评估了ICV布美他尼的给药效果。结果表现为EAE临床评分的降低、髓鞘丢失的减少,以及通过脉络丛浸润的CD4+T细胞数量的下降。
研究结论
作者的研究表明ChP中的SPAK信号通路是多发性硬化症治疗的一个有前景的靶点。
——维真生物近期促销活动——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