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生到家的扩张版图:打造健康服务的生态平台型公司

宜生到家的扩张版图:打造健康服务的生态平台型公司
2018年01月11日 13:32 第一创始人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物质追求以及精神追求的不断提高,健康已被高度重视。与之相随,入局大健康行业的创投者也呈现出燎原之势。数据显示,近十年间,中国医疗领域年投资金额从5亿美金增长到了44亿美金。

成立于2014年12月的宜生到家,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大健康”公司,在O2O热潮退去,创业公司或破茧成蝶或铩羽而归之时,宜生到家选择瞄准了“健康服务”这个新的空白市场,其创始人兼CEO孙金政,从行业和企业两个维度,和我们分享了O2O创业、公司的转型蜕变以及未来规划。

从O2O到OMO,用服务抓住受众

2014年开始,O2O似乎成了一个点石成金的咒语。传统服务业纷纷玩起了上门服务,仅在上门按摩领域全国就有一百多家创业者。而2015年底开始,众多O2O上门服务企业纷纷倒闭,过去三年,90%以上的O2O玩家都“死”在A轮之前。

纵观整个行业,倒闭者占多数,上门服务市场遭遇寒冬,孙金政对此却显得坦然和自信,不论什么模式,孙金政认为关键在于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是刚需,“提供能满足用户刚需的服务,这样的上门才有价值;同时要考量这种需求的频次”。一段时间的火热和接下来的低潮,O2O已经被判了死刑吗?孙金政显然不同意这种说法:新零售的到来,让我们意识到线上和线下的边界越来越模糊。OMO其实是O2O模式的一种发展进化,“所谓的OMO实际上是通过互联网来改造传统产业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O2O原来只是一个简单的连接,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线上线下的融合,整体的逻辑其实就是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产业”。透过行业和商业模式的升级进化,孙金政看到了其中的潜力和机会,他说:“线上线下的流量融合,以及服务场景的多次重合和延展,数据的连接等等,一个以这些特性作为标志的新的产业会诞生,其实所有的传统产业都会有这样的机会”。

医疗大健康领域,其受众范围广,市场潜力无限。宜生到家从上门推拿的健康服务切入,为家庭健康服务管理赋能和助力。孙金政坦言,最早选择进入这个行业,是因为确实看到了这样的实际需求,但同时他们也在面对行业洗牌的一些关键性因素,在孙金政的理解中,医疗健康服务行业的洗牌,主要有三个重要因素,“第一是标准化体系的能力,医疗健康领域很多服务其实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规模化的企业出现;第二是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持,现在国家正在大量鼓励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这个能力,这就使得健康服务和家庭医生能够走到用户身边去;第三就是行业消费升级的未来的充分发展”。

面对严苛的行业规范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宜生到家选择另辟蹊径,用服务抓住受众,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首先,我们专注的是真正医疗的治疗领域,宜生到家一直是在做健康调理服务方面的事情,这个市场空间非常巨大,甚至比诊疗的空间还要巨大。其次,这个市场空间需要专业的机构出现,宜生到家应运而生。我们有巨大的领先优势,包括我们的标准化能力等各个方面的优势都比较突出”。抓住健康服务这个空白市场领域,宜生到家在未来,还有更大的布局。

提升标准化服务,打造生态平台型公司

在企业定位上,宜生到家对自己一直都有着清晰的认知——提供“健康服务”。宜生到家所能提供的服务和传统线下的健康服务相比,最大的不同和优势在于方向的不同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宜生到家把内、外、妇、儿等90多种常见病进行标准化,从四个维度进行设计,第一个是对疾病的认知,第二是对疾病的诊断,第三是对疾病的治疗,第四是对疾病的养护。我们做了大量的慢性病和常见病的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从如何确诊、如何进行整治,建立了一套标准逻辑。在这个基础上,再次标准化个人的治疗方案。每一种疾病或健康需求,都有一个标准化的研究过程,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覆盖更多用户的需求”,孙金政说。标准化的调查、研究过程,标准化的服务过程,为宜生到家积攒了大量有价值的用户数据,也能更准确地了解人群需求,提升服务。

宜生到家从创立之初就非常看重“入户”的价值,早期选择以入户服务为主要经营模式,一是看重其便捷性,二是这种模式可以节省扩张成本,完成资金积累。现在的宜生到家已经不满足于只提供上门服务,从几年的运营中积累的经验告诉孙金政,提供健康服务亦需要有“因地制宜”的策略,“每一种不同的服务,每一个不同的人群,需求是不固定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建一个线上线下完全融合的服务体系去满足用户随时的需求”,孙金政说道。在线上为有上门服务的用户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同时进行大量线下场景的建设,比如帮助大量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提升服务能力,把服务植入到用户的身边去,宜生到家从服务体系到实际的个人化服务过程中,始终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

从长远看,宜生到家并不仅仅专注于推拿服务,未来,孙金政希望它能成长为一家健康领域的生态平台型公司,连接医疗领域各个不同细分领域的服务。就当前宜生到家的运营模式来说,他们的服务建立在同用户的稳定信任关系基础之上,积累和归集用户的数据,从而推出针对个人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其中的商机是无限的。在这方面,孙金政介绍了宜生到家的详细规划:“第一,通过我们的服务连接用户,这是我们的核心底层。在连接用户的基础上,去实现数据的沉淀和个人需求的挖掘。在这个基础上推出针对个人健康的服务产品、个性化的产品,这就需要找到从事这方面的机构建立合作。最后,建立开放式的平台,连接更多专业门类的医疗健康服务”。面对美好的前景,孙金政也坦言,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面对重重的挑战和困难,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健康服务平台,所要涉及的医疗细分领域非常全面和广泛。作为平台性的企业,从线上到线下,从企业到医院,从医院到门店,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这是医疗健康这个行业特性的要求,也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用持续学习迎接“跨界”挑战

对于孙金政来说,将宜生到家打造成一个平台型的健康服务企业,既是对公司的挑战,也是对他个人的挑战。

媒体人出身的孙金政,从媒体、互联网到如今的医疗健康领域创业者,身份几经转变,每一次跨界都是挑战。最早创立宜生到家,其实和他本人早期的职业经历密切相关,媒体人长期写稿,职业病严重,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孙金政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所谓的“华丽转身”和“摇身一变”,对于孙金政来说,是夜以继日的学习与思考得来的成果。

“我不是学这个专业出身的,跨了无数的行业,千山万水地来做大健康。从大学学习金属材料后来做记者,之后去做推拿,到最后成立宜生到家,其实每一步都要面临大量的学习”,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孙金政不希望自己的行业认知成为公司的天花板,因此他要求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进步,除此之外,医疗健康领域对于一个创业者的专业度又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做健康和其他领域不同,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的行业知识,这其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正是这样一位永远敢于尝试、永远都在学习的创始人,带领宜生到家在不长的经营时间内,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挺过了O2O狂欢后的资本寒冬,孙金政用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极高的职业素养,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大潮中大浪淘沙,宜生到家作为生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企业,稳步开拓,版图日益完善。把宜生到家打造成健康领域生态平台型公司,是孙金政对未来的希望,也是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来源:网易双创

作者:李慧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