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深线】“饭圈”断舍离

【等深线】“饭圈”断舍离
2021年09月24日 19:18 等深线

中国经营报《等深线》记者 雷龙 北京报道

投票打榜、应援集资、刷单控评……

这些在“饭圈”早已司空见惯的现象,长期并不为大众熟悉。近几年来,“饭圈”一次又一次的出格行为,将自己这个被异化的群体不断推到大众台前。而现在,面对强力监管,滋生成长于饭圈利益和商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面临着一场“断舍离”。

原本,追捧相貌俊美、才华卓越的人士是人们的一种正常情感。但在当前氛围下,由于资本的助推、商业的诱导,以及畸形价值观的影响,“饭圈”人士对自己“爱豆”(即偶像)的追捧,早已超出这一范畴。

实际上,在相当长一定时期内,“饭圈”这种青年亚文化,同大众文化井水不犯河水。尽管“饭圈”内人士已十分执迷和狂热,但对其他大众没有什么影响。随着“饭圈”一步步拓展“领土”,不断刷新自己的边界,越来越多的大众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个群体。

尤其是肖战粉丝引发的骂战,将许多无辜人士卷入其中,无端谩骂、恶意举报。接着,又发生《青春有你3》的“倒奶打投”事件,造成严重资源浪费。两起极端事件,严重影响网络生态,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等深线》记者近日采访到多名粉丝、明星经纪人、影视、广告行业的从业者,深度剖析行业运作规律,及其背后思维逻辑。

中央网信办也先后发布多个文件,整治“饭圈”乱象。截至目前,整治行动已初见成效,一些行业乱象得到遏制。“饭圈”整治,或许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追星迭代

“饭圈”是粉丝圈的简称,“粉丝”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 fans,它的本义是“迷”,而“迷”正好符合追星者对明星的情感状态。单词fans本身由fan+s构成,其中的fan又被音译为“饭”,因而粉丝群体叫“饭”,他们组成的圈子叫“饭圈”。

业内人士告诉《等深线》记者,当下的粉丝文化,比较早的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一些港台明星。当时的明星主要由经纪公司打造,主要是歌手或演员,或兼而有之。

明星若想红,需要多产出好作品,以获得粉丝的认可。这个过程是单向的,粉丝对明星的出道或走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顶多支持购买其作品。

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综艺节目的兴盛,诞生了新的节目形式——选秀,以2005年爆火的第二季《超级女声》为代表。由一群纯素人上台表演,再由观众投票决定谁能夺冠。粉丝的投票能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其参与感大幅增加。

粉丝数量的壮大,再加上互联网的兴起,这个群体逐渐发展成自己的小圈子,开始衍生出自己的追星文化。

在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更加兴盛,再加上资本的加持和文化的交流,“饭圈”也从单纯的追星演变成造星。即一个明星从素人到出道,再到走红,整个过程都由粉丝投票决定。明星跟粉丝的联系更紧密,粉丝对明星的作用也更加重要。

根据《等深线》记者日前联系到的多位业内人士的说法,在大多数语境下,当下所称的“饭圈”其实更多指流量明星的粉丝群,尽管一些一线明星和比较成熟的老艺人,也有自己的粉丝群,但两者的行为方式并不完全相同。

“饭圈”所追的流量明星即是所谓“偶像”。根据《辞海》的释义,“偶像”意为土、金、木、石等制成的神像、佛像等,引申指崇拜的对象。但在“饭圈文化”中,偶像特指一类典型的明星群体——比较年轻,形象较好,不一定擅长演戏或唱歌,靠公司的包装和粉丝的支持而走红。

相对而言,“饭圈”发展得越完善,就越呈现出一种封闭性。在那些流量明星中,能够为普罗大众所知晓的只是极小一部分,而这部分也就是所谓的“顶流”。更多的流量明星,一般民众鲜有认识,但他们在“饭圈”中已经“很红很火”。

从“荧屏粉”到“线下粉”

与早年粉丝个体追逐某一偶像不同,如今的粉丝聚集成“圈”并逐渐形成“饭圈文化”,围绕不同偶像形成的不同“饭圈”,进而构成了复杂的“饭圈”生态。

粉丝追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小华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她是上大学之后才开始关注明星的。这几年来,她关注过好几个流量明星,平时主要是在微博上和其他一些社交工具上浏览转发信息,进行各种打榜投票,也曾参加过明星的线下签售会。

在小华的印象里,追星算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自己获得一种开心和满足。更重要的,身边的很多同学和朋友都追星,为了能够跟大家有共同的话题,追星是小华融入群体的一个重要途径。

王丽丽也曾是一名粉丝,她目前在某一线明星的工作室工作,早前主要负责该明星的个人宣传,业务熟练后,现在主要负责开发新艺人。

据她介绍,自己当初在韩国留学,那里的追星文化比较浓厚,时间久了也开始追一些“偶像”团体。她对娱乐圈感兴趣,毕业之后,也进入这个领域工作。不过她表示,自己一直算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因此在追星时没有出现太过偏执的行为。

李琳在娱乐行业已工作多年,从步入职场开始就一直从事艺人经纪,带过许多流量明星,对“饭圈”文化、粉丝经济十分了解。

粉丝群体因其行为特征,也会有很多相应名称,但没有具体的分类。李琳说,对于经纪公司来说,一般没有进行过线下交流,只在网上支援的被称作“荧屏粉”。“屏幕粉”属于“散粉”,分布在各处,十分松散,没有办法靠现有的资源进行管控。

跟经纪公司和艺人联系比较紧密的,则主要是一些“线下粉”,比如“粉头”“站姐”(即偶像应援站的组织管理者),而这些粉丝一般家庭条件不错,有充足的时间和优渥的经济条件。一些长时间追星的粉丝,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粉头”来讲,这几乎快成为一份工作。

在李琳看来,一些粉丝愿意成为“粉头”,也是为了地位,想把控一些事情,“希望很多人听自己的”。尽管粉丝十分热情,但并不是完全值得信任,“需要他们来做这些活动,但不能太过于依赖”。

“粉丝话语权需要把控在公司手里,”李琳说,在分配资源时,也会有相应的综合考量。比如不要只设立一名“站姐”,可以设立两名或者更多,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和制衡,“一家独大容易形成很多问题”,在后援会里需要培养一些特别能够信任的人。

培养“偶像”粉丝

粉丝所追逐的“偶像”,选拔、培养、推广也有相应的模式。

根据李琳的介绍,经纪公司选拔新人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最高效、最靠谱的方式还通过线下,利用现有的人脉资源,比如一些合作方、高校师生的推荐。线上公开招募往往能够收到几千份资料,但只能挑出几个人,更多的是起一种宣传作用。

根据公司定位、市场因素,招募的新人年龄不一,有的大学已经毕业,新人不一定擅长唱歌跳舞,但“一定要好看”。招到新人后,再找相关专业课的老师,教其表演、音乐等各种才艺。“业务能力后天可以培养,颜值是第一步”。

赵娜大学毕业不久,入行才两年多,目前从事艺人宣发。她也曾是一名粉丝,后来进入娱乐行业。

赵娜说,在流量明星领域里,其实是颜值为上,相对而言,业务能力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同时也需要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能搞笑,上综艺就能圈粉,或者舞台表演有自己的风格,唱跳表演就能引人入胜,“性格好培养综艺感,舞蹈好培养镜头感”。

赵娜介绍,通常情况下,需要给年轻艺人打造好人设,除了常见的“努力”人设,还可以打造“耿直”“宠粉”人设,总之要给艺人贴上标签,让其在“饭圈”固定印象。到了后期,则可以根据艺人发展情况再做调整。

李琳说,对于刚开发的新人,需要规划好物料,主要是短视频和照片。比如在微博上发一些唱歌跳舞的视频,在自己的账号上发一些内容,“让外界知道你的存在,只要让别人知道你了解你,肯定就会有人喜欢,但这也是新人最难的部分”。

“机会成熟时,可以安排上一些综艺节目,”她介绍,在推广新人时,也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果公司有成熟艺人,则可以让成熟艺人带动,比如在宣传新人的海报上放上成熟艺人,成熟艺人的粉丝也会支持转发。

根据李琳的说法,粉丝的流动性很强,但其实也能找到一帮相对固定的人,公司一般都会跟一些具有话语权的“粉头”保持联系。推广新人时,将新人介绍给“粉头”,让其帮忙宣传,将其他明星的粉丝转化过来。

根据李琳的观察,在粉丝群体中,可能会同时喜欢好几个明星,一些“站姐”也可能会同时跟几个明星开站,只是不会让其他粉丝知道。

“粉丝也是好面子的,如果新人条件不错,也会用自己的渠道宣传,”她表示,如果这些“粉头”关注了新人,就会引发其他粉丝的关注。粉丝追星时也有一定的求同性,往往不会一个人追,而是拉着其他人一起追。

单向的情感付出

在受访的几名经纪人中,他们都提到,无论是新人还是成熟艺人,“露脸”对于明星来说十分重要。

王丽丽介绍,“偶像”主要靠数据,目前监管环境发生变化,打榜投票都无法进行,那需要大幅增加曝光度。尤其是一些新人要尽量多接综艺,哪怕只是在节目打酱油,也要尽量上。如果艺人已有一定知名度,则可以多找其他机会露脸,比如做公益,或接其他大型活动,尤其是一些政府组织的活动。

她坦言,明星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曝光率,一旦有段时间没在粉丝面前出现,就很容易丢粉。因此公司需要保证得有充分的素材定时发布,让粉丝尽可能多地看到“偶像”。

为了增强粉丝和明星的黏性,王丽丽介绍,经纪公司还可以建一些粉丝群,进行严格的审核,只有一些值得信任的粉丝才可进群。群里平时不需要活跃,艺人只需要隔三差五出来发句简单的问候,“粉丝也会很开心的”。

明星获取相应关注度,除了这种常规操作外,还可以人为“刷存在感”。李琳表示,通常情况下,除了极少数顶流明星,大部分艺人都需要刷流量,而市场上也有供应商。根据各个机构影响力的不同,价格差距也十分巨大,从几万到上百万元不等。

一名从事流量炒作的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机构有几百个微博大V,发布话题之后,上百个大V跟进转发,“保证带动热度”,他开出的价格并不贵,只需花费几万元。

另一名从事流量炒作的人士表示,他们在各种平台都有相应的渠道,包括机构媒体、行业媒体、KOL推手、社群,甚至水军,可以进行多渠道分发,费用一般是三十万元以上。

而在“刷流量”的过程中,有些是经纪公司买单,有些则是粉丝买单。尽管粉丝对于“偶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粉丝付出的情感不可能得到对等回应。

比如“偶像”是不被允许谈恋爱的,狂热追星的粉丝不能接受“偶像有了别人”。“偶像”一旦谈恋爱,至少面临大面积“掉粉”。但事实上,还是有一些“偶像”会为了所谓爱情而“铤而走险”。

一位资深经纪人介绍,自己以前就曾处理过这类事件。公司的男艺人谈恋爱,女方在男艺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发了一段女方自己的视频,视频中她戴有同男方一样的配饰。敏感的粉丝立即察觉到这一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扩散。

这位经纪人随后找两个当事人了解情况,然后用平时养的小号,以粉丝的口吻发微博,声称男方的配饰是粉丝送的。随后又找后援会中值得信赖的粉丝合作,将相关截图再传回到粉丝群中,以坐实系“粉丝送礼物”,让其他粉丝确信两人没有恋爱关系。

整个事件中,男艺人和经纪公司都没有公开发声,事情都在私底下处理,“本人越发声就越不对劲”。但粉丝们消除了对“哥哥”的误会,一如既往地支持。

从事广告业务的林华,也曾见到过粉丝的付出被不以为意的对待。她一位朋友不久前进入娱乐行业,成为一名流量明星的经纪人。朋友刚入职时,经常跟她吐露工作上的不开心,诸如工作量大、收入少等问题。

第二个月时,出于对朋友的关心,林华再度询问其近况,对方表示“过的还可以”,因为她那个月收到了两个名牌包,转手在二手平台卖了8万多元,“粉丝经常给偶像送贵重礼物,但是偶像一般不会在意,常常转送给经纪人”。

“粉丝经济”

粉丝跟艺人具有较强的经济联系,艺人的很多收入都靠粉丝买单,比如常见的有艺人日常所接的商务,公司举行各种生日会、见面会,有时也有一些电子刊。除此之外,还会产出一些周边产品,包括水杯、体恤、帽子之类。

庞大数量的粉丝群体,以及其强劲的消费能力,也催生了诸多专门面向粉丝群体的产业,比如各类专门整合明星资讯、商务的APP,比较知名的有“超级星饭团”“魔饭生pro”“桃叭”等APP。

根据市场定位,这些APP的盈利模式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为粉丝提供自己喜欢的明星行程、活动、视频等,甚至提供打榜应援功能,成为追星群体的重要聚集地。目前,这些APP已在各大市场下架,至今仍未恢复上线。

为了让自己的“偶像”能够让更多人熟知,很多粉丝还会自己找广告商进行投放,广告内容五花八门。老陈的广告公司就曾接过很多这类广告,据他介绍,广告内容有的系宣传明星作品,有的则为纯个人宣传,比如明星的生日会、见面会。

老陈说,粉丝投放广告的渠道并不单一,除了很多新媒体平台,也会在一些机构媒体和户外媒体投放。在户外媒体中,商业中心的LED大屏,机场、地铁的大屏,这些广告位的视觉效果好,都是粉丝比较看重的部分。

在某机构媒体从事广告业务的林华说,她也曾经手由一些粉丝投放的“偶像”广告。不过他们一般不会跟粉丝群体直接接触,而是由专门的广告代理商前来洽谈。除了简单的投放外,有时也会进行定制化的宣传。

除了能够对“偶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粉丝数量对“偶像”作品也有一定影响。某影视公司的制作人告诉记者,目前在业内,有的影视公司会自己推出项目,搭建剧组制作影视剧,再将作品送上院线等。也有很多小型公司会接视频平台的项目,自己作为承制方完成作品,再将作品拿到平台播放。

上述制作人表示,不论哪种情况,在选择演员时,都会看重粉丝数量。比如他所在的公司目前正在运作两部短剧和一部长剧,题材都是青春偶像剧类型,挑选的主演也是在业内有一定粉丝基础的流量明星。

在目前的市面上,互联网视频平台是影视剧的重要播放渠道。某视频平台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某明星的粉丝多,平台在推广作品时,工作比较省事,很容易登上各大榜单。“明星的作品在平台播,其粉丝就会推自己的偶像,间接地为作品造了势,对平台也有好处”。

上述人士介绍,平台也会利用粉丝的追捧心理为平台获利,比如说某些新闻、某些视频画面是独家物料,则需要粉丝点够多少赞,看够多少时长,或者买够多少会员才能解锁。但随着国家的整治,目前这些方法已不再适用。

“饭圈”整治

粉丝追星的过程,对于经纪公司来说,也是一个粉丝过滤的过程。李琳介绍,比如刚出道的新人出现某个负面事件,肯定会流失一些粉丝,但留下来的则是相对比较可靠的。如果明星再次出现负面事件,也能得到这些粉丝的支持。

她介绍,比如自己曾经带的一个艺人出现负面新闻,当时也有很多粉丝脱粉。后来出新作品,又吸引到新粉。这些新粉在关注他的时候都会搜索之前的信息,了解这些经历后还能喜欢,说明他们不在意,之前没走的人也不会在意。

一个明星流量越大,粉丝越多,粉丝的底气也就会更足。如果自己因为维护偶像而被骂,肯定会有其他粉丝帮忙回骂。一个艺人出道越久,作品越多,必然就会有很多死忠粉。

小玉就是某知名流量女星的死忠粉,这名明星近日爆出丑闻,还因为违法违规问题被处罚,目前已消失在公众视野。

但直到现在,小玉仍然是这名女星的忠实拥趸。小玉进入了一些支援群,在该女星出事的几个关键节点,她都会在群里讨论事情的走向,一如既往地支持该女星。在她看来,这名女星是无辜的,即便有错也不是大错,问题出在其他人身上。

由于微博加强管理之后,无法再在微博上看到该女星的正面信息,小玉一气之下卸载了微博,“用微博就是看她的,看不到她还有什么用”。

粉丝的这种超高忠诚度,会让他们极力维护自己的“偶像”。原本正常的明星互动、商务合作,也可能招致粉丝的不满,不惜对其他“偶像”和粉丝展开攻击和谩骂。

一位经纪人介绍,此前她曾见到,一位“偶像”是靠“炒CP”而走红,获得大量粉丝。时间久了之后,尽管他自己也想摆脱这种束缚,但“炒CP”的概念实在捆绑得太死,很多现实的受益都来自他们的组合粉,让其十分矛盾。

但这位“偶像”的“唯粉”(即只喜欢组合中某一个人)对“炒CP”一事很不乐意,时常会攻击搭档的另一位“偶像”及粉丝。而经纪公司也没有及时有效干预,导致骂战愈演愈烈。

原本这些骂战还只停留在一定范围,但“肖战事件”的发生,将这种氛围带入公众视野,并将许多无辜人士牵扯其中,网络生态环境遭到恶化。不久之后,又发生《青春有你3》的“倒奶打投”事件,粉丝的极端行为再度遭到公众批评。

为了净化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决定2021年6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相关“饭圈”乱象行为。2个月后,中央网信办再发通知,提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优化调整排行规则、严管明星经纪公司等十项措施,重拳出击解决“饭圈”乱象问题。

截至目前,整治行动已初见成效,一些乱象得到遏制。明星打投被取消、“饭圈”APP被下架、水军被清理……

多位受访的影视、经纪、广告公司人士都表示,整治工作对净化网络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正面意义,对自己的经纪业务也没有太大影响。

不过就在此后,仍然有中国粉丝给某韩星庆生,集资上百万元定制专属飞机、买下国外知名媒体整版彩色广告。从长远看,整治“饭圈”生态任重而道远。

(文中人名为化名)

(编辑:郝成  校对:彭玉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