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深线】“柴油机医生”鹿新弟:吾生未有涯

【等深线】“柴油机医生”鹿新弟:吾生未有涯
2022年04月29日 10:43 等深线

中国经营报《等深线》记者 尹丽梅 北京报道

从一名技术工人,到6块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26个国家专利得主,全国劳动模范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再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发动机装调工、高级技师鹿新弟用了整整35年。

柴油机是许多大型机械包括汽车的“心脏”,其功率、功耗、排放等能否达到设计性能标准,调试是关键。曾几何时,柴油机调试技术一直被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垄断,在多年孜孜不倦的探索中,以鹿新弟为代表的技术工人不畏挑战,终于攻破柴油机调试等“卡脖子”技术。在中国攻克柴油机调试技术的漫漫征途中,鹿新弟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在行业内,鹿新弟有“柴油机调试大王”和“柴油机医生”等美誉。

在与柴油机打交道的35年间,鹿新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他被行业内人士戏称为柴油机故障的“克星”。他攻克了柴油机性能调试没有统一标准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使中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机调试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他还解决了“单体泵内漏柴油故障”“柴油机呼吸器喷机油”等行业关键难题。

鹿新弟之所以能够成为柴油机调试技术领域的权威和标杆,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因为他有“与时间做朋友”的耐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而在业内外看来,这份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行事理念,也正是“工匠精神”的要义和内涵。

从“门外汉”到“技术大拿”

鹿新弟与柴油机结缘要追溯到38年前。1984年,17岁的鹿新弟高考落榜后,来到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技工学校学习钳工,1987年毕业后,由于成绩优秀,鹿新弟直接留在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的前身大连柴油机厂,进入开发科试验室工作。

“我是钳工专业毕业,对发动机知之甚少。入了新行当,什么都要重新学,那时心情很郁闷。”与许多年轻人一样,当钳工出身的鹿新弟被公司分配到他比较陌生的发动机相关新岗位时,他感到无所适从,前路茫茫。

这一年他二十岁出头,经过短暂思索之后,他准备与人生的艰难时刻展开博弈。为了能够尽快“入门”,鹿新弟决定拜在全厂的维修权威、以脾气火爆“难伺候”著称的宋成金门下学习柴油机调试技术。

严师出高徒。在师父的高标准要求下,鹿新弟逐渐掌握了柴油机的维修技巧,慢慢地他自创了一套“看、听、摸、闻、问”快速、准确排除柴油机故障的五步维修法。而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水平,鹿新弟在脚踏实地工作之余也不断钻研,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技术,这为他后来攻克柴油机世界性技术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外人眼里,鹿新弟在工作上特别较真,有一股子“倔劲儿”。不过,也正是基于此,鹿新弟才能够有机会开启接下来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2005年,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引进了德国道依茨柴油机,先进的产品得有先进的调试技术“辅助”,凭借过硬的技术,鹿新弟成为调试道依茨柴油机的首选人才,被调入新组建的生产车间。

面对全新复杂的设备和技术,他一头扎进资料堆里,仅记录的笔记就有几十万字。他潜心钻研,发现原有的柴油机试验方法已经严重阻碍生产,质量无法保证。

“当时,柴油发动机市场需求大增,公司尽管有调试台架20个、工人两班倒,也满足不了需求。没有一套完整的柴油机标准化调试操作规范,工人调试只能凭经验,怎么才能让每个人做出来的产品都是一样的参数?能否制定一个标准,让大家按一个标准工作?只要能做成,节拍、质量都能得到保证。”鹿新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带着这一疑问,我向很多专家进行了咨询,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没有一位专家支持我。有的专家说:‘内燃机行业都没有这个标准,你做不出来。’也有很多人质疑:‘发动机装配因为工人技术水平、手法不一,每台发动机都会有细微的差别,所以才需要调试。对这样的工作怎么制定标准?’但我心里想着,没有标准我就自己搞。”鹿新弟决定破除这个障碍。

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他就自己琢磨。在随后4年多时间里,鹿新弟记录了1万多台柴油发动机的各种数据。调试间发动机隆隆作响,高达100分贝。为了找出规律性,鹿新弟长时间在调试间工作,久而久之,听力受到很大影响。但他仍然忍耐着柴油机发出的隆隆噪声,完成上千次试验,最终率先在内燃机行业建立了《道依茨柴油机试验方法》。

这项方法成功实现了柴油机试验质量“零缺陷”的目标,同时将柴油机调试时间从52分钟/单台缩短到了25分钟/单台,也使我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机调试技术。这项成果不仅完全适用于内燃机行业,还可广泛应用于军工及船舶业,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节能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

“坚持”“不服输”是鹿新弟在采访中反复提到的词汇,也正是凭着这股“钻”劲,鹿新弟成为了一个能真正摸透柴油机脾气的人,成为柴油机调试“技术大拿”。

这些年来,鹿新弟破解的行业难题包括:找出二甲醚柴油机的设计缺陷,通过加大柱塞直径、增加喷油量、取消喷油泵止回阀等措施,成功解决了中国首辆二甲醚汽车动力不足问题,为中国在这个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自主改造进口设备,将进口试验台燃油箱进回油路系统由闭式结构改为开式结构,输油泵进回油形成自主循环,解决了中国首台共轨柴油机燃油系统测试难题;为了使柴油机故障排查更加精准,鹿新弟还独家创造了“看、听、摸、闻、问、测量”六步维修法,准确率高达99%。

在30多年的工作中,鹿新弟经历了很多次考验,但在每一次的考验中,他都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鹿新弟曾说过:“我把创新工作当成生命一部分。”而他也的确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初心:30多年来,他共完成技术创新成果535项,创造经济效益12246万元,其中100个项目荣获国家、省、市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拥有26项国家专利。他还在2012年牵头成立了被誉为高技能人才的"黄埔军校"——“鹿新弟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10年来,共完成了1250个创新项目,获得了6块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国家授权专利46项。

“也许在别人看来,机器是死的,总是发出刺耳的噪音。但是我认为,它是活的,是有灵性的,那些所谓的‘噪音’是最动听的音乐。”在采访中,鹿新弟充满感慨地对记者说道。

为产业发展“鼓与呼”

35年前,鹿新弟从技校毕业后进入汽车工厂,凭借刻苦钻研和大胆创新,成长为“大国工匠”,与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前,全社会的一个普遍看法是,弘扬工匠精神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在3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大国工匠”鹿新弟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在用个人微弱的力量助推汽车产业发展和转型。

除了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发动机装调工、高级技师的身份,鹿新弟还是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已是鹿新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五个年头。

作为一名浸淫汽车行业30多年的“老人”,鹿新弟对于行业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思考。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鹿新弟提交了《关于国家统筹规划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的建议》,提出应规范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

“新能源汽车电池溯源管理应切实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健全完善动力电池的回收标准体系和行业监管机制。补贴奖励参与电池回收的正规企业,严厉打击不合规的回收。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机制,实施‘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利用法律强制力对各环节进行规定,约束整个电池生命周期的各个相关主体。”鹿新弟表示。

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超出市场预期,而补能问题却是悬在汽车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鹿新弟看来,解决新能源汽车当下补能问题的一把关键钥匙在于,应大力推广自动换电模式。“自动换电模式一般都是汽车厂家提供的,产品技术、质量有保证,从产品售出一直到产品淘汰的全生命周期内都可以全程受控,这样就避免了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鹿新弟对记者表示,整体来看,换电模式有三个好处:第一,能够实现快速换电,与传统汽车加油时间差不多;第二,可以换上更高里程续航的电池,电池技术每年都在更新,比如说路程较远就可以更换更高续航里程的电池;第三,车电分离,用户可以买到比较优惠的产品,所以用户可以只买车身,而我们只需要租赁电池,更能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双碳战略、产业创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等字眼成为关键词汇,这是当前汽车行业亟须破解的难题所在,也是机遇所在。鹿新弟对中国汽车的发展前景表达了乐观的预判。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增长,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将会越来越高,因此汽车市场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在他看来,汽车产业是标准的实体经济,也是先进制造业,更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在汽车这个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上,智能电动汽车将会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机遇所在。“与此同时,汽车产业正在朝着高科技产业转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大量应用使汽车产业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些技术的出现给中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不过,在前景乐观的“A面”背后也有不尽如人意的“B面”。“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相对较弱,与国外品牌的竞争过程中都表现出明显的弱点,发展速度和技术储备远远落后;与此同时,芯片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汽车行业的制约点;新能源汽车数量增长,充电桩布局及数量还相对偏少,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鹿新弟说道。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鹿新弟还建议,打破技术工人职业上升壁垒,在国家层面设立新“八级工”制度,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加快“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名牌”的速度。

鹿新弟长期身处一线,最能够感受到汽车人才结构的深刻变化。“目前,我国的技术工人总量仍然不足,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距离。”鹿新弟告诉记者,目前青年人不想做工人、不愿做工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有必要从各个层面加以有序引导。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在35年的从业经历中,鹿新弟一直践行着这样的信念。而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柴油机调试工人,还是“大国工匠”,鹿新弟将继续踏踏实实朝前走,“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这句话也是鹿新弟为当代产业工人开出的“药方”。

(编辑:张硕 校对:颜京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