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以北500米,卧虎山下,访中国传统村落——赤桥村

晋祠以北500米,卧虎山下,访中国传统村落——赤桥村
2024年06月26日 11:20 太原广播电视台

晋祠往北500米,卧虎山下,有一个千年古村落,村因桥而名,桥因人而名。此人便是被称为“国士刺客”的豫让。

“豫让刺赵”这段史实在《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等史籍中均有记载。司马迁评价他“不欺其志,名垂后世。”

晋哀公四年(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最终以韩、赵、魏三家消灭智伯而告终。赵襄子最怨智伯,把智伯的头骨上漆做成饮器以泄愤。

豫让是智伯的家臣,智伯非常尊重爱护他。智伯死后,豫让说:“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涂厕行刺

豫让更改了姓名,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随身藏着匕首,想要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发现讯问他,豫让直言:“我要替智伯报仇!”赵襄子认为豫让是义士、天下贤人,放走了他。

漆身吞炭

豫让没有因为失手而灰心、放弃,相反,他的信念愈加坚定,准备也愈加充分。他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吞下炭,使声音变得嘶哑,连妻子都辨认不出他。他衣衫褴褛地行乞于闹市,机警而小心地关注着赵襄子的行踪。

伏于桥下

不久,赵襄子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赵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发现豫让。赵襄子列举豫让的罪过,指责他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他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智伯报仇!豫让慷慨地回答:“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对待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对待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被这种竭诚忠君的态度感动了,说:“你已经无愧于智伯,我也已经放过你一次,这次不能再放你了。”

身酬知己

豫让做了最后的努力,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你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你的。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你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

那么,即使死了,我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你答应我的要求,但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赵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于是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最后他用剑自杀。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

壮士的血染红了桥面,桥被后人称为豫让桥,桥所在的村被叫做赤桥村。

后世人为了纪念豫让,还在他舍身取义、壮烈牺牲的豫让桥旁建了豫让祠,立像奉祀。

晋文化之源在晋祠,但晋祠向无专志,而不惧艰辛、潜心为晋祠修志者正是赤桥村人、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地方文化学家刘大鹏,他踏遍晋祠附近山川寺院,寻幽访古,钞碑录碣,又博览古典书籍文献资料,采集故老传闻,于光绪二十八年编著《晋祠志》。五易寒暑,光绪三十二年成书。

《晋祠志》中记载了豫让桥古迹及赤桥古村十景。

豫让桥往西四百步之处,便是刘大鹏的老宅院。

他潜心研学、著述宏富。著有《晋祠志》《晋水志》《退想斋日记》《醒梦庐文集》《卧虎山房诗集》《琢玉闻吟》《砭愚录》《寄慨录》《潜园琐记》《游绵山记》《遁庵随笔》《愠群笔谭》《刘氏世系谱》《藜照堂家训》《梦醒子年谱》等。

赤桥村人文底蕴深厚、民风民俗浓郁,不仅有古豫让桥、豫让祠及塑像,还有古槐树、智伯渠、兴化洞、兰若寺、郑伯阳宅院等明清故居,还有“社”的民间组织及民俗文化。已于2019年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来源: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