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学术文献展”开展前日,策展人讲述背后的梁林故事

“梁思成林徽因学术文献展”开展前日,策展人讲述背后的梁林故事
2024年06月28日 22:16 太原广播电视台

“栋梁——梁思成林徽因学术文献展”将在6月29日在太原千渡长江美术馆与观众们见面。6月28日,开展前一天,记者见到了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清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常务副馆长王南。他正在做展览最后的准备工作,完善展品细节。一段时光,一段记忆,开始流淌。

▲开展前一日,王南还在完善展览细节

2021年起,“栋梁——梁思成林徽因学术文献展”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启巡展之路。此后,梁思成父亲的家乡——广东江门、梁林事业开始的地方——辽宁沈阳,分别作为巡展第二站、第三站。而山西是第四站,这是梁林二人加入营造学社后,考察次数最频繁的地方。巡展的每一个站点都会侧重讲述发生在当时具体时空下的光辉事迹。山西的历次考察中,发现佛光寺,便是梁思成与林徽因二人学术人生的黄金时期,更是最重要的收获。

▲今年5月宾夕法尼亚大学为林徽因补发的建筑学学士学位证书首次展出

相比前几站巡展,本次“栋梁——梁思成林徽因学术文献展”在展品内容、展陈设计等细节上增加了更多“山西元素”,现场通过佛光寺、应县木塔、晋祠圣母殿等模型,以及近400件(组)珍贵展品,生动全面地展现了梁林二人与山西古建的故事。此外,今年正值林徽因诞辰120周年,本次巡展增加了更多与林徽因相关的展品与设计,从各个角度展现林徽因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学术才能。走过3场巡展,王南坦言,“现在很多人关注梁林二人是因为他们的求学历程、婚姻故事或是突出的学术贡献,而我希望大家通过展览认识到更鲜活、生动的他们,甚至可能会颠覆观众此前的认知和印象。”

▲近400件(组)展品讲述梁林学术生涯

展厅的一面白墙上,云冈石窟最著名的第20窟释迦坐像以巨幅照片的形式呈现。照片下方,林徽因回眸,望向远方。穿过照片的局限,她目光所到之处,展览特意在一处狭窄的落地玻璃窗前设置了一处梁思成先生的背影立板。梁林二人宛如在历史与时空间再次相遇。

今年5月,宾夕法尼亚大学为林徽因先生补发了建筑学学士学位证书。此次展览的“求学”板块,这张刚刚“漂洋过海”的毕业证(复制品)与梁林的水彩画相伴左右,均为首次对公众展出。同为首次展出的还有林徽因在1937年测绘佛光寺的测稿。更巧合的是,由于这份刚被发现的珍贵文献上标注了准确日期,后人才得知在87年前的6月29日,梁林二人正在佛光寺测绘。“无意之间,我们有幸将在历史上的同一天再次走进佛光寺,仿佛可以看到二人爬上房梁、悉心测算的历史场景。”王南说。

▲王南举起手机,欣赏诗句背后的湛蓝天空

“居然到了山西,天是透明的蓝,白云更流动得使人可以忘记很多事情……”1934年,林徽因曾落笔写下这样的词句。透过美术馆玻璃窗的一角,王南不禁拿起手机,仰望这片属于山西的天空,若有所思。时光穿越80载,可能那时的林先生也是如此望向窗外,然后一次次刷新山西在她心中的印象,写下另一段故事。

来源:山西日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