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刀的黄金搭档,对所有冷兵器免疫,使用它的士兵永远冲锋最前

腰刀的黄金搭档,对所有冷兵器免疫,使用它的士兵永远冲锋最前
2023年09月22日 08:02 中华冷兵器

在咱们今天的单手刀剑的武术套路里,一般右手持刀,而左手空空如也。但是,套路却要求左手也不能闲着,甚至不乏有左手前推、上挡等等看似奇怪的动作。

在一手持刀剑的格斗中,另一只手要尽量避免前伸,因为你一前伸,敌人首先进攻的就是你的手。十指连心,挨着一下战斗力立马下降50%,所以西方的击剑、军刀格斗都要求左手尽量后放,在清代武术的老照片中,持剑格斗的武师也将左手放在背后。

上图:清末武师的持剑格斗照片

其实,武术套路里的那些动作,是在模拟一手持刀,一手持藤牌的情况。藤牌,在明代是刀盾兵、剑盾兵的标配。在清代,统治者甚至严令禁止汉人私自制造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装备,故而才有了武术界有刀无盾的窘境。

上图:太平天国军队使用的藤牌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了“藤甲兵”的神话,将藤甲描绘成刀枪不入的神器。小说家的话当然不可相信,而且《三国演义》中论述的“藤甲”制作原料、制作方法,也和正儿八经打仗用的藤牌也有所不同。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说法,藤甲是先要选取“山涧之中”缠在石壁上的青藤,然后在油中浸个半年,再取出晒干,反复十几遍,才能制成。现如今还真有人复原了“藤甲”,并且煞有介事的说他们是“藤甲兵”的后代。某些电视台还有模有样的拿玩具弓,玩具弩试了试防御力。

上图:“三国藤甲兵后裔”复原的藤甲

其实,这种藤甲在材质上与藤牌相去甚远,制作工艺上跟咱们日常见到的藤椅、藤桌差不多,无非多过了几遍油,其防御力也只能糊弄糊弄外行。

上图:测试中被苗刀刺穿的“藤甲”
上图:测试中被苗刀劈开的“藤甲”

历史上的藤牌,是由藤和竹篾两种材料制成的,而且选用的也绝不是长在水边、缠在石壁上的青藤,而是采用森林里手指粗细的老藤。竹篾也要采用结实的粗篾。老藤作为骨架一根根盘起来,竹篾穿梭在老藤之间紧密编扎,整体造型呈一个圆锥形。有些藤牌中间会留一个孔,然后用半球形的铁片加固。总之,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上图:南明郑成功军队的藤牌,可见藤条之粗以及竹篾编织的细腻程度

因为是作为骨架的老藤是盘起来的,所以藤牌只有圆形的,没有其他造型。其半径大约80公分到一米,站姿时足以遮蔽一个士兵的躯干部分,在蹲姿的情况下,可以遮蔽全身。

上图:明代藤牌手招势之埋伏势,藤牌足以遮蔽全身

我猜大家最感兴趣的内容一定是,藤牌,到底和之前的木制盾牌相比有哪些优势。

其实明代除了藤牌之外,也保留了很多传统的木制盾牌,比如明代的“步兵旁牌”、“燕尾牌”,这些盾牌都是大盾,有皮革和金属部件加固,重量非常重,所以它们的底部是平的,往往还有个支架,用来支撑在地上作为掩体。

上图:明代步兵旁牌,大小足以遮蔽一个士兵

用木头做成单兵手持的盾,也不是不可以,西方就一直是这样干的。但是如果盾轻了,防御力低下,重了,使用不灵活。到底用大盾还是小盾,西方人纠结了很久,不同时期都不一样。

上图:罗马人用大盾,灵活度太低不适合散兵作战
上图:维京人用小盾,防御面积太小不适合列阵作战

而且,木制盾牌还有个最大的局限性——容易裂。一般的刀、剑、枪矛、箭矢打在盾牌上,虽然不一定打穿,但是木板是纤维结构的,时间久了就容易开裂。大盾用厚木还好,相对小的手持盾一旦裂开就容易散架。

上图:为了防止开裂散架,木盾边上都有一圈金属加固

相比之下,藤牌的优势那就太明显了,防御面积足够,而且足够轻。竹篾和藤条的硬度绝对不输于大部分木料,巧妙的编织结构也让藤牌没有开裂的担忧。而且,藤、竹都是极具弹性的材料,锥形的结构和材料的弹性会产生一个非常有效的“缓冲”,卸掉敌人进攻的力。

足够轻,就能保证灵活度,只要操作熟练,可以随时用盾面去格挡,而不是被动的防御,而且移动中的盾牌还可以隐藏刀的进攻方向,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

上图:藤牌手招势之“金鸡畔头”,其实这个动作今天许多武术套路都有,只是没有了藤牌。

关于其防御力,戚继光人记载说:藤牌“铳子虽不御,刀枪矢石皆可遮蔽”。虽然防不了先进的火枪,但是对一般的冷兵器是全免疫的。当然,木盾遇到了火器更歇菜,一枪下去直接碎了都有可能,而藤牌只是留个孔,补补还能用。

上图:藤制的防爆盾至今仍然有国家采用,可见老藤是一种很好的材料

在戚继光为剿灭倭寇而训练的鸳鸯阵中,就安排了一个藤牌手,一个长牌(重型木方盾)手。藤牌手由年轻、灵活的士兵担任,是鸳鸯阵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和长牌手都位于队伍的最前处。

上图:明代士兵身份识别牌背面的鸳鸯阵示意图

在与倭寇肉搏接战之前,所有的士兵要排成两个纵队,都伏在长牌手和藤牌手的后面,这时候藤牌手要和长牌手一起负责抵御倭寇可能射来的箭矢或者投掷的石块。这个接敌战术,也是今天的防暴特警战术的雏形。

到了交战的时候,倭寇发动袭击,由狼筅负责抵御住倭寇的第一波攻击限制其活动,这时候藤牌手需要上前斩杀倭寇,当然身后还有四根长矛和两根镗钯负责捡漏,但是又要防又要攻,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上图:韩国复原的鸳鸯阵

戚继光到了北方与蒙古人作战的时候,鸳鸯阵的长牌手也被换成了藤牌手,如果说之前鸳鸯阵的核心是狼筅,这时两个藤牌手才是鸳鸯阵的重中之重。首先,蒙古人的弓箭远胜倭寇,短兵接战前需要用藤牌抵御蒙古人的骑射,这样身后的狼筅手等人才能从容的射箭压制蒙古骑射手。

上图:蒙古绘画中的蒙古骑兵

而当蒙古骑兵发起冲锋后,粗长的铁制狼筅负责让马匹放慢脚步,这时候藤牌手要当机立断,以藤牌蔽身,翻滚上前接近敌人,砍断敌人的马腿,随后再由镗钯手和长枪手刺杀落马的敌人。

上图:藤牌手招势之“滚牌势”

如此冒险的进攻方式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胆量,所需要付出的牺牲也会更大。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斗中,藤牌手作为队伍的先导冲在最前,其悍不畏死的精神令荷兰军队大吃一惊,荷兰人记载说:

这些士兵低头弯腰,躲在藤牌后面,不顾死活地冲入敌阵,十分凶猛而大胆,仿佛每个人家里还另外存放着一个身体似的。尽管许多人被打死,他们还是不停地前进,从不犹豫……

上图:油画郑成功收复台湾,其身后便于一名藤牌手

抵御倭寇,平定蒙古,收复台湾。可以说,藤牌在当时已经不仅是一种武器,更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尚武精神。这或许也是清代严令禁止私造藤牌的原因之一。当然,清代对尚武精神的打压也自食恶果,同样是藤牌兵,在鸦片战争的肉搏战中,却只有屁股挨刺刀的份儿,白白成了英国人的笑柄。

上图:其实鸦片战争期间,清军的白刃战表现差的令人发指,武器的差距只是失败因素中很小的一个

注: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