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小于0.5g了,但是肌酐却越来越高?揭示5点常被忽视的关键因素!

尿蛋白小于0.5g了,但是肌酐却越来越高?揭示5点常被忽视的关键因素!
2024年09月06日 16:00 肾上线

很多肾友知道,如果尿蛋白一直高,肌酐就容易升高;想稳定肌酐,就需要把尿蛋白降下来。

然而有人尿蛋白降下来了,但是肌酐却越来越高,这又是怎么回事?

今天,有请湘雅三院刘妍医生跟我们讲讲其中的原因。

1

蛋白尿与肌酐升高机制不同

蛋白尿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滤过屏障,仅有极少量蛋白质能进入尿液。

当尿液中蛋白质超出正常范围,即尿蛋白大于150mg/天或尿白蛋白超过30mg/天提示蛋白尿。

蛋白尿衡量的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对蛋白质这类大分子溶质的通透性。蛋白尿高低主要与滤过膜结构完整性和电荷屏障有关。

当肾病患者的肾脏出现病变如免疫复合物沉积、炎症、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内压力升高,使得滤过膜和电荷屏障受损,那么肾小球在过滤血液时,血液中的蛋白质就从损伤部位漏出来,进入尿液中。

如下图所示,肾友的肾小球滤过膜因为各种原因损伤后,蛋白质(图中红色小圆点代表蛋白质)就从损伤部位的滤过膜漏出来了▽

肌酐

与蛋白质不同,肾小球毛细血管中的肌酐可以随水分子自由通过滤过屏障进入尿液。

肌酐衡量的主要是:现存肾小球的滤过率之和,反映的是对水和肌酐等小分子溶质的通透性。

肌酐高低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GFR决定,GFR受到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滤过膜总面积的影响。

当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血液中的肌酐不能有效过滤到尿液中,血肌酐就会升高。

正因为蛋白尿和肌酐升高机制不一样,它们的临床意义也不一样。

2

蛋白尿与肌酐不完全平行

所有肾病进展至尿毒症一定会出现肌酐显著升高。

但不是所有肾病进展至尿毒症一定会有严重蛋白尿。

间质性肾炎(如药物、感染等病因),它的特点是:

损伤发生在肾小管、间质,通过压力传导,肾小球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导致GFR下降,常出现肌酐显著升高。如果这类患者肾小球损伤轻微,滤过屏障完整,尿蛋白就往往不高。

注意,各种慢性肾小球疾病也常合并发生肾小管间质性病变,间质性肾病是几乎所有慢性肾病的共同通路。

不同类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肌酐升高的速度和蛋白尿高低之间不一致。

IgA肾病,尿蛋白1、2g时,肾病就表现为快速进展,肌酐涨的快,如果不尽快把尿蛋白降下来,尿毒症风险很高,需要积极干预。

近期一项纳入2000多例的IgA肾病长期随访研究,观察到尿蛋白越多,尿毒症风险越大。不过也有约20%尿蛋白缓解(平均尿蛋白小于0.5g)的患者发生肾衰竭。

而膜性肾病,平台期尿蛋白1、2g时,处于部分缓解状态,几年内肌酐不会明显上涨,尿蛋白随后几年很可能出现自发缓解,尿毒症风险相对不高,就没那么急着降蛋白,可以保守治疗观察等待

3

大量肾小球硬化,尿蛋白反而变少

经常能见到这种情况:肾病发展到晚期,肌酐很高的时候,尿蛋白反而可能比之前变低。

看似矛盾但其实也能理解,之前蛋白尿多,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破坏严重,从而漏出去的多。

但随着肾病进展,大部分肾小球都硬化了,肾小球滤过率非常低,从肾小球毛细血管流经滤过膜的血流变少。

这样不仅会导致肌酐排泄减少,同样的,蛋白质漏出也会变少。

于是就出现了肌酐越来越高,蛋白尿反而比之前变少的情况。

4

发现太迟

肾小管间质慢性化病变严重

肾病起病隐匿,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多肾友一发现就已经是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慢性升高的时间很长了。

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可以导致尿蛋白很高,但是此时肾小管、间质也出现了大片的纤维化、慢性化病变。

经过治疗后,尿蛋白虽然降下来了,但是由于慢性化病变太多,此时肌酐已经回不去了。

这样也会出现尿蛋白不高,但是肌酐很高的情况。

5

用药初期的轻微上涨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一些治疗肾病的药物如RAS阻断剂(普利/沙坦)、格列净类(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非奈利酮、安立生坦、羟氯喹等,在用药初期或者每次加量时,也常出现尿蛋白下降,血肌酐上涨的现象。有些人很担心“肌酐按照这个速度涨下去不就马上尿毒症了吗?

一般也就在加药头1-2个月内出现这种血肌酐上涨情况,不会一直涨。牺牲这一点点肌酐,目的是为了让你后期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血肌酐涨幅变慢。

如果吃药2-3个月后肌酐还在不断上涨,涨幅超过原来的30%,说明你可能不耐受该药物,可以跟医生沟通,看是否减量或停药。

总结

通过这种现象,再次提醒肾友,不仅要控制好尿蛋白,更要紧的是延缓肾功能恶化。平时不只是要关注尿蛋白,也要关注血肌酐的动态变化。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遵医嘱规范用药,不擅自停用沙坦/普利等保护肾脏的药,坚持改善生活方式,才能延缓肾病进展,降低尿毒症风险!

参考文献:

1.Holtkamp F, Gudmundsdottir H, Maciulaitis R, Benda N, Thomson A, Vetter T. Change in Albuminuria and Estimated GFR as End Points for Clinical Trials in Early Stages of CKD: A Perspective From European Regulators. Am J Kidney Dis. 2020 Jan;75(1):6-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