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电力设备板块一枝独秀 进入漫长景气周期

中信建投:电力设备板块一枝独秀 进入漫长景气周期
2024年05月14日 07:56 智通财经APP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综合新增在建工程、新增固定资产、资本开支现金流状况、行业需求预测及确定性打分等多维度分析,该行得出结论,在2024-2025周期,电力设备(出海、国内、电源等),全球户储(当前除欧洲),全球大储,处于景气象限,在此区间内精选标的胜率较大。

该行认为,锂电、光伏、欧洲户储当前基本面已经处于L型底部位置,锂电可能于2024Q4-2025Q2行业供需形势出现极大改善,光伏在前两个季度产能投放和资本开支力度较大,重点关注产业链价格底部的需求弹性,这一方向挑选标的需要紧密跟踪行业格局结合估值进行精选,同时也需要有较强的择时能力。海风与氢能,空间最大,但需求的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板块可能会有波动,后续需要紧密跟踪政策等各项因素对于需求的直接作用。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电新板块现状盘点综述:电力设备行业景气一枝独秀,需求持续且确定,新能源部分产业链扩产已有所放缓,供需形势将在2025-2026年得到大幅度改善

从收入层面来看,2023年电新板块收入分化,Q1光伏、锂电、储能等板块由于产业链降价,收入同比下滑,电力设备板块量增价稳,收入同比增长10%。

盈利能力方面,光伏由于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尤其是主材利润空间承压,导致Q1毛利率、净利率大幅下降,其他板块盈利能力整体保持平稳。

我们综合新增在建工程、新增固定资产、资本开支现金流状况、行业需求预测及确定性打分等多维度分析,得出结论:在2024-2025周期:

电力设备(出海、国内、电源等),全球户储(当前除欧洲),全球大储,处于景气象限,在此区间内精选标的胜率较大;

锂电、光伏、欧洲户储当前基本面已经处于L型底部位置,锂电可能于2024Q4-2025Q2行业供需形势出现极大改善,光伏在前两个季度产能投放和资本开支力度较大,重点关注产业链价格底部的需求弹性,这一方向挑选标的需要紧密跟踪行业格局结合估值进行精选,同时也需要有较强的择时能力。

海风与氢能,空间最大,但需求的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板块可能会有波动,后续需要紧密跟踪政策等各项因素对于需求的直接作用。

电力设备:多维度需求旺盛,海外业务起量增利;业绩保持高增,盈利能力上行

需求端:需求多因子同步驱动。1)网内:电网投资增长提速,主干网+特高压+配网均有增长趋势,预计2024年将继续加大电网投资规模、增速可能继续提升。2)海外:电网升级改造/建设已成全球重要议题,全球电力设备需求高企。全球新能源增长+电网升级改造/建设的大趋势下,海外需求将持续向好;总体供需偏紧。

2023年报&2024Q1季报:业绩保持高增,盈利能力上行,海外业务起量增利。网内/网外/海外多维需求向好,核心公司营收稳健上行,业绩保持较高增速。一次设备、电表类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抬升,主要由于高毛利产品增加(高电压/海外/纯设备类等)、降本增效的推进、原材料价格下行等多方面利好因素叠加所致,海外业务起量增利。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需求侧往往成为行业周期启动的决定性因素。需求多元化的企业弹性更大。

1)网内:主干网+特高压&柔直+配网向好

2)海外:变压器(切入欧美/亚非拉拓展好/上游核心零部件)+电表

储能:大储维持高景气、户储回暖势头明显

我们认为今年全球大储需求旺盛有望超预期增长,户储出货筑底明确、回升趋势明显。推荐量增利稳的大储PCS环节、海外需求旺盛的集成环节,关注库存周期底部需求复苏的户储环节。产业链方面:

储能电池:碳酸锂价格节后有所回升,稳定在11万元/t左右,储能电芯价格稳定在0.35元/Wh以上。电池类公司Q1已无大量减值计提,需求较旺情况下电池出货量、稼动率环比有明显提升,二三线公司大多已实现扭亏。其中户储电池出货、盈利能力环比提升明显,判断后续随着需求释放,量、利有望进一步好转。

逆变器(户储):Q1逆变器出货筑底明确,并网逆变器已率先改善,户储方面,除欧洲外逆变器增长良好,欧洲仍有一定库存,预计Q2末出货有望恢复增长。

PCS(大储):Q1处于传统淡季,营收、出货同比持平或微增,但订单增速较高,Q2有望高速增长。PCS价格已相对稳定,毛利率则因降本有所提升。

集成:海外市场仍为主要盈利点,美国并网数据高增、电网阻塞有望缓解,中东、拉美等地区大项目频频,将给出海集成商带来较大业绩弹性,国内市场订单集中在国央企,盈利能力相对较弱。

投资建议:(1)大储是增长最为确定的环节;大储PCS为最受益方向;(2)户储Q2去库完毕、需求恢复确定性高。

风电:下游开工差致出货低迷,海缆维持高盈利,其他板块盈利能力短期承压,二季度有望迎来明显边际改善

装机&招标:1-3月风电新增并网规模15.5GW,同比增长49%,并网高景气,数据有一定滞后;2024年1-4月新增风机招标27.04GW,同比下降4.64%,其中陆风24.4GW、海风2.6GW,相对低迷;

:受陆海风开工低迷的影响,24Q1整体板块出货量同比下滑或不及预期;

利:海缆板块保持高盈利能力,行业格局相对稳定;塔筒、铸锻件、叶片等板块受行业调价、大规模转固增厚折旧等影响,单位盈利周期性表现明显;主机板块毛利率逐步筑底。

投资建议:持续长期看好国内外海风高成长性;陆风&出海:受益消纳转好&分散式风电,陆风装机预期提升,结合各家企业出海占比。

锂电:底部业绩和预期已经形成,锂电估值修复持续推进

需求端:电动车和储能双向推动下锂电行业25年以前保持约25%的需求增速,30年以前保持16%的复合增速;

供给端:24Q1行业需求环比回调下各环节产能利用率底部已过(Q1行业整体处于30%-50%的产能利用率),龙头公司底部业绩已经确立,前期上涨反应了市场对板块EPS预期修正;展望后续,板块的核心矛盾仍是供需关系,由于22/23年的在建工程处于历史高位,24年预计全行业新增转固产能约25-40%,行业各环节从24Q4起将迎来需求增速消化供给增速,政策加持下行业出清有望加速,板块具备格局优化估值上行的机会。

光伏:主材盈利承压,辅材盈利能力相对稳定

终端需求:1-3月累计新增装机46.74GW,同比增长36%,我们维持2024年国内260GW+装机预期,对应同比增速20%。Q1组件出口同比增长27.4%,欧洲需求持续回暖,亚非市场实现同比高速增长。全年光伏需求有进一步超预期可能(目前我们预计组件需求660-690GW)。

硅料再次探底带动产业链价格下行,主产业链从2023Q4起毛利率下降明显,辅材产业链由于出清较早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考虑当前硅料价格已经触及绝大部分硅料企业现金 成本,预计硅料价格底部位置会在Q2出现。随着产业链盈利恶化,Q1起行业资本开支强度明显下降,行业扩产节奏逐步回归理性。

投资建议:1)辅材:组件排产提升的背景下,玻璃、胶膜等环节具备一定盈利弹性。2)0BB以及其他TOPCon相关新技术趋势。3)产业链价格见底后赔率较高且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个股。

我们对各板块未来的需求增速预期做出一定假设,并结合我们此前测算的各板块供给增速,并对各板块的需求增速确定性进行评估。整体来看,电力设备出海链、全球户储(除欧洲)、大储板块供需情况较好且需求确定性较强。海风、氢能等供需格局较好,但需求增速需要观察政策落地与执行情况。锂电、光伏、欧洲户储供给增速仍然高于需求增速,但需求确定性较好。从行业排序上我们认为电力设备(出海)>全球户储(除欧洲)>大储>电力设备(国内)>海风>锂电>氢能>光伏>欧洲户储>陆风。

风险提示:

光储:1、上游原材料放量,中游制造业加速扩产,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当前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规模较大,且有部分新玩家计划扩产,若后续原材料充足,且各环节扩产均能落地,预计行业竞争可能会加剧;2、电网消纳等环节出现瓶颈导致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中美欧近年来新能源装机并网速度较快,可能会对电网消纳能力造成一定冲击,从而可能会使得光伏新增装机增速放缓;3、新技术快速扩散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目前光伏行业TOPCon电池扩大计划规模较大,如果后续行业扩产提速且各玩家之间差距不大,那么可能会造成TOPCon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锂电:1、下游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销量端可能受到疫情反复、需求疲软影响而不及预期;产量端可能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限电、疫情反复等影响不及预期,进而影响产业链盈利能力和估值;2、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2021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原材料价格阶段性出现大幅波动性,价格高位及不稳定性对于终端需求有一定影响,对产业链相关公司盈利能力影响较大;3、锂电产业链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重点项目的推进是相关公司支撑营收和利润的关键,也是成长性的反映,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将影响当期和远期业绩,同时影响产业链稳定性。

风电:1、风电规划政策推动不及预期;2、深远海风电项目推动不及预期:风电项目建设体量、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将影响行业大规模发展;3、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环节盈利能力受损:风电行业整体竞争比较激烈,若行业竞争加剧,进一步激烈的价格战将导致行业内企业盈利受损;4、行业降本不及预期:深远海大规模发展还需要以来上游各零部件降本,如漂浮式浮体、整体、海缆等,上游降本不及预期将影响深远海风电大规模推广发展;5、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风电上游原材料主要为钢材,钢材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应风险企业盈利稳定性将造成风险。

电力设备:1、需求方面:国家基建政策变化导致电源投资规模不及预期;电网投资规模不及预期;新能源装机增速下降导致对电力设备需求下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下降等;两网招标进度不及预期;特高压建设推进进度不及预期;2、供给方面:铜资源、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电力电子器件供给紧张,国产化进度不及预期;3、政策方面:新型电力市场相关支持力度不及预期;电价机制推进进度低于预期;电力现货市场推进进度不及预期;电力峰谷价差不及预期;4、国际形势方面:能源危机较快缓解、能源价格较快下跌;国际贸易壁垒加深;5、市场方面:竞争格局大幅变动;竞争加剧导致电力设备各环节盈利能力低于预期;运输等费用上涨;6、技术方面:技术降本进度低于预期;技术可靠性难以进一步提升;7、机制方面:电力市场机制推进不及预期;现货市场配套辅助服务、容量补偿、峰谷价差等不及预期;虚拟电厂、需求侧管理等新兴市场机制不及预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