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次出台的意见共9个部分,被投资者称为资本市场的第3个“国九条”。
此前,国务院曾2次发布“国九条”——
第1次:在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将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国家战略任务的高度,提出了九个方面的纲领性意见,为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2次:在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包含九方面的内容。
第1次“国九条”在2004年1月31日发布时,沪综指收盘1590点,在短暂上涨后、经历了1年4个月的下跌,于998点见底。
随后便是波澜壮阔的,冲击6124点的史诗级大牛市。
第2次的“国九条”在2013年12月27日发布,时值沪指2101点,其后沪指围绕2000点震荡。
半年后,展开了冲击5178点的牛市。
本次“国九条”发布,有什么影响呢?
前两次的“国九条”带来的大牛市,令投资者憧憬又一次牛市即将来临。
制度性的变革确实对股市影响重大,或许能够打造一个健康的股市。
但资金方面的变化则是最直接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说,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决定价格的最终因素是资金,所谓有钱才有行情。
我们且不说3次“国九条”背后的经济环境的差异,仅仅分析资金面的变化,或许牛市确有形成的基础。
近年来,A股市场过度融资导致的股市“失血”是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刚刚过去的2023年,沪深交易所合计IPO(首次发行新股)融资3565亿元,创下了近四年来的最低。
但该数据仍远远超过其它股市,是排名第二的美股IPO总额的2.1倍。
如果以前两次“国九条”出台后的情况看——
2005年沪深交易所合计IPO融资仅52亿元,是过去十年中的最低;
2013年A股IPO融资额为“0”;
2014年IPO总额,也是过去十年中除2013年后的最低。
显然,除了制度性的变革之外,IPO规模大幅减小、让股市休养生息是牛市的重要因素。
需知,每一家公司IPO的同时,限售股的规模通常是IPO发行数量的3~9倍,在公司上市几年后,解禁股的抛售或许都是股价上涨的重要压力。
2024年前四个月,A股市场IPO合计263亿元,按此速度全年仅800亿元,仅为去年的22%。
更好的消息是,拟募资650亿元的先正达于3月29日撤回IPO上市申请。
2017年中化集团(公司)对先正达(公司)进行高达430亿美元的购并,并为此启动了高杠杆融资,资金压力非常大。
这一项目上市被否,或许表示了当前监管层对IPO的态度,或者说认同了过度融资会导致股市下跌。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