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4》背后蕴藏的“漫威经济学”

《复联4》背后蕴藏的“漫威经济学”
2019年05月05日 18:00 用户5838450298

目前,《复仇者联盟4》票房已经突破了20亿人民币大关。其实,早在半个月前,《复联4》就“炸”了国内票房,创下中国内地影史上一个又一个记录,在映前11天就创下中国影视预售最快破亿纪录。今天不剧透剧情,也没有“观影指南”,而是从最初的漫威宇宙开始,讨论《复联4》火爆背后的“漫威经济学”。

数据来源:猫眼票房专业版

漫威

和他的电影宇宙

(1)漫威

美国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是与DC漫画公司(Detective Comics)齐名的漫画巨头,它创建于1939年,于1961年正式定名为Marvel,旧译为“惊奇漫画”,曾用名“时代漫画”(Timely Comics)、亚特拉斯漫画(Atlas Comics)。1939年4月,公司在《电影连环画周刊》创刊号上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位变种人超级英雄——纳摩,这是MARVEL的第一位超级英雄,他比公司的成立还要早半年,同年10月,公司在《惊奇漫画》第1期上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位生化人超级英雄——初代霹雳火,并将纳摩引入其中,这水与火的双重合作,打出了MARVEL史上的第一拳。2009年底,MARVEL被华特迪士尼公司以42.4亿美元收购,成为其子公司。

2010年9月,MARVEL宣布其正式中文名称为“漫威”。旗下拥有蜘蛛侠、金刚狼、美国队长、钢铁侠、雷神托尔、绿巨人、惊奇队长、死侍、蚁人、黑豹、奇异博士、夜魔侠、惩罚者、杰茜卡·琼斯、卢克·凯奇、铁拳、恶灵骑士、刀锋战士、野蛮人柯南等超级英雄,和复仇者联盟、X战警、神奇四侠、银河护卫队、神盾局、捍卫者联盟、异人族、光照会等超级英雄团队。

(2)漫威电影宇宙

漫威宇宙指漫威旗下超级英雄故事发生的宇宙编号,每个宇宙发生的故事不尽相同。比如托尼·斯塔克可以从未成为钢铁侠,蜘蛛侠可以是女性。漫威电影宇宙独立于漫威宇宙中的主宇宙(Earth-616),终极宇宙(Earth-1610)和无数的其它平行宇宙,编号为Earth-199999。

电影宇宙(Earth-199999)上映顺序:

《钢铁侠》→《无敌浩克》→《钢铁侠2》→《雷神》→《美国队长1:复仇者先锋》→《复仇者联盟》→《钢铁侠3》→《雷神2:黑暗世界》→《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银河护卫队》→《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 →《蚁人》→《美国队长3:内战》→《奇异博士》→《银河护卫队2》→《蜘蛛侠:英雄归来》→《雷神3:诸神黄昏》→《黑豹》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蚁人2:黄蜂女现身》→《惊奇队长》→《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蜘蛛侠2:英雄远征》(未上映)

漫威超级IP

IP, 即“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英文简写。在当下中国的电影电视产业语境中, 可以将其解释为“文学潜在价值”, 即可以用于影视改编的文学、漫画、音乐、游戏作品。在当下的实际使用中, IP的存在方式很多元, 可以是一个故事, 也可以是某一个形象, 运营成功的IP可以在电影、电视、漫画、游戏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转换。

20世纪80年代之后, 范围经济效应(1)的凸现迫使电影产业融入多元化的媒介与娱乐价值链。在这样的背景下, 巴里·利特曼 (Barry R.Litman) 提出了“大电影产业”的概念。他认为, 电影产业已经跨越了电影自身的疆界, 演变为媒介大产业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电影产业的电影生产活动和影片内容为广播电视、音像出版、游戏动漫、玩具产业、旅游产业等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电影产业与相关衍生产业一起, 共同构建了电影产业价值链体系。

(注:(1)所谓范围经济就是当一家公司里生产不同产品的总成本低于在不同公司里生产不同产品的成本之和的时候,就出现了范围经济。即“企业有效地涉足多类产品生产和大规模流通、广告和购买”。媒介产业也是范围经济,因为媒介的产出具有可多重利用特点。范围经济具有多样性特点。这在媒介产业中也开始成为一种战略。)

2008年开始, 漫威在7年时间内共推出11部IP电影, 以20亿美金的制作成本狂揽83亿美金全球票房。不仅《钢铁侠》《美国队长》及《雷神》自成系列外, 就连英雄团体《复仇者联盟》都是系列化打造, IP在系列化与集群化过程中联动效应明显。

漫威旗下角色大致分为四大系列:超能英雄 (TOP MARVEL HEROES) 、大反派 (BRING ON THE BAD GUYS) 、女侠 (WOM EN OF MARVEL) 、英雄联盟 (TITANIC TEAMS) 。在这当中, 超能英雄IP具备统一的世界观, 影片是在共同的科幻元素、设定、表演及角色基础上讲述不同的故事。这些英雄IP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组合形成新的IP, 其热度在《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这些超能英雄IP已经各自拥有粉丝群体, 仿佛美职篮 (NBA) 观众在常规赛后, 对全明星赛更加期待一般。

除了在电影大银幕上叱咤风云的超能英雄IP外, 漫威更进一步将其电影中出现的次要角色通过制作电视剧集挖掘IP衍生价值。漫威与迪斯尼旗下的ABC电视制作公司合作, 将逐次推出四部电视剧集:《夜魔侠》《卢克·凯奇》《铁拳》与《杰西卡·琼斯》, 通过在线影音网站Netflix播放。而最终, 效法超能英雄IP组成新IP“复仇者联盟”攻占电影市场的思路, 这4位配角将形成组合“防卫者” (Defenders) 出现在在电视荧屏上。

除此之外,漫威通过其电影IP,成功带动了包括手机游戏、周边手办、电子书、漫画等一系列的媒介产业链条。可以说,漫威IP呈现一个纵横交错的丰富状态:比如从横切面看是媒介形态多元化, 包括图书/游戏/电影与周边产品开发如玩具等的联动式开发、从纵断面看是产品系列化, 比如系列小说、连载漫画和影视季播等。

图为漫威联动乐高的手机游戏宣传图

《复联4》

究竟有多火爆?

一部电影是否够热,比较直观的鉴别方法就是看票房。根据搜狐报道,《复联4》零点场票房1.68亿,午夜场粗报1.79亿,预售总票房更是早就突破11亿,远超去年《复联3》的5950.6万元零点场战绩,也超过了《速度与激情8》6270万元的零点票房神话,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历史零点票房冠军。当了除了火爆之外口碑也重要,截止媒体口碑解禁前,《复仇者联盟4》的烂番茄新鲜度达到98%,媒体评价相当之高。

(注:烂番茄是美国著名影评网站,以提供电影相关评论、资讯和新闻为主)

如果对比上一部《复联3》上映前3天预售破亿的战绩,《复联4》上映前11天预售就已经破亿。作为漫威旗下的超级IP,复联系列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是不断刷新自己的成绩。其实不仅是“复联”系列,从《钢铁侠1》的7800万票房开始,三个漫威宇宙阶段电影票房一路走高,上一部《复联3》更是创下23.9亿元票房的佳绩,足见“漫威”系列在中国究竟有多受欢迎。

“漫威经济学”

有人说漫威的电影小众化,因为不是漫威迷的人看不懂;有人说漫威的电影早就大众化,因为每一部影片都适合所有人欣赏。但很多人认为,漫威系列之所以持续火爆,除了剧情精彩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漫威给所有人构建了另一个宇宙”。

对比DC宇宙,蝙蝠侠、超人的故事背景都发生在虚构的“哥谭市”、“大都会”,而斯坦李构建的漫威宇宙,则是基于真实生活,比如钢铁侠的“斯塔克大厦”就在纽约,这种源于生活的代入感,能让观众更容易脑补出高于生活的英雄主义。角色塑造方面更是花样百出,有亿万富的超级英雄钢铁侠、信仰战士美国队长,也有话唠至极甚至跳出次元壁的死侍,大部分英雄都能看到普通人的影子,却又成为了普通人梦想中的英雄。

图为漫威电影宇宙现有系列影片,包括雷神、美国队长、蜘蛛侠等大热系列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复联4》的火爆绝对是教科书式的“粉丝经济”范本,随着社交网络兴起,“跟风”让漫威的“小众”成为了“潮流”,加上剧情的精彩,一些原本不了解漫威的观众,也就此成为了漫威的忠实影迷,并不断聚集扩大,形成漫威宇宙独有的“粉丝圈层”;此外漫威电影尤其是《复联》系列,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所追求的事物,对于死忠粉来说更是精神层面的慰藉,此时“消费与否”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何时消费”。漫威宇宙从之前的漫画到如今的电影以及周边等,不断积累和扩充粉丝圈层,粉丝越多盈利越多,而盈利将推动漫威更好地发展内容,以此形成“粉丝经济”的良性循环。

《复联4》

火爆背后的经济影响

对于电影出品方和发行方来说,票房火爆肯定是最先获益的一方,其次就是影院,结合近期“佳片”较少的情况,急需一部火爆电影拉动收入,并且根据电影票价的机制,发行方会给出电影的最低定价,影院则在此基础上加价售卖,像《复联4》这样火爆的影片,必定会在“均价”上有所提高,也就造成了此前高价票的情况。这和“节日经济”很像,每逢重大节日,尤其是节日前后几天,日常消费品价格均有涨幅。而《复联4》在漫威迷心中的地位不亚于重要节日,票价上涨也在意料之中。

图为《复联4》上映五天时的票房

(来源:猫眼票房专业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