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父亲节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24年06月16日 12:02 速新闻

(速新闻记者 颜靖尧 朱婉菁)父爱总是无言,他是爱你最深却又不善于表达的人;他温暖的手心,给你满满的安全感;在他的肩膀上,你能看到更远的风景。6月15日,记者走近几位特别的父亲,他们或是身患残疾但自强不息,或是为身体残疾的孩子撑起一片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父爱,用挺直的脊梁撑起了一个家。

吴爱林:一起进步,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孩子高考结束后现在在外地旅游,今天还给我邮寄了礼物,提前祝我父亲节快乐!”6月15日上午,家住沭阳县南湖街道的吴爱林拿起孩子送的一条皮带,将其系在腰间。

今年44岁的吴爱林,目前经营着两家盲人按摩馆,患有先天性视觉障碍的他仅有微弱视力。“我很感谢我的养父母,虽然他们患有视力残疾,但他们辛苦地抚养我长大成人,知道我想要读书,便帮助我进入学校学习,我心里对他们充满了感激。”吴爱林说,为了减轻养父母的负担,他高中毕业后便选择到外地打工,每个月的工资除去日常开销,余下的钱他都会寄给养父母。

2004年,吴爱林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不久吴爱林的儿子出生了,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孩子出生后,我感觉很幸福,但经济上的压力也更大了,所以我尝试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吴爱林说。

2007年,吴爱林报名参加了宿迁市残疾人联合会免费举办的盲人按摩培训班。经过两个月的培训,他以优异的成绩结业。随后,他在市区的一家推拿店继续学习,按摩技艺也日渐娴熟。2009年,吴爱林在沭阳县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按摩店,同时积极向更多的盲人传授按摩技艺,越来越多的盲人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人生方向。

吴爱林常常叮嘱孩子,要做一个善良、乐观的人。他的言传身教,也让孩子以他为榜样。“在学校,我的孩子经常帮助别的同学,和同学相处非常愉快,有时,我会担心他因为我而自卑,当谈到这个话题时,他总是很坦然,还经常宽慰我。”吴爱林说,这些年,孩子更懂事了,每当自己外出时,孩子都会提醒他路上小心。

吴爱林告诉记者,他的孩子想要报考医学类专业,从而帮助更多的人。“曾经我是他的‘引路人’,未来,我希望他成为我的‘眼睛’,代替我去看更大的世界。”吴爱林说。

何兴连:自强不息,活出精彩人生

家住宿豫区下相街道运东社区的市民何兴连今年50岁,8年前,一场交通事故致其下肢瘫痪,也改变了他的人生。然而,这件不幸的事并没有击垮何兴连,他选择鼓起勇气,直面生活。为了承担起照顾家庭的担子,何兴连进行了两次创业,如今,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过去,我是一名货运司机,大多数时间是驾驶着卡车在路上,我去过很多城市,工作虽然辛苦,但当时的收入起码可以照顾好我的家人,我对这样的生活非常满足。”何兴连说,自己的父亲就是一位朴实的农民,勤劳能干的父亲靠着种地撑起了他们的小家,在何兴连心中,只要踏实肯干,就一定能收获幸福的生活。

8年前的那场交通事故让他不能再从事货运工作,今后的生活该怎么过?这个问题何兴连思考了很久。“当时,我的孩子还很小,家中也有父母需要照顾,经济压力还是很大的,我觉得我必须想办法,靠着双手挣钱养家。”何兴连说,自己很快振作了起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学习汽车美容和汽车保养方面的技能。

何兴连第一次创业很快就步入了正轨,那时他靠着做汽车美容和汽车保养有了稳定的收入。然而,再次体检时,医生却建议他不要做太多体力劳动,否则会影响健康,何兴连只能另寻出路。在当地政府和宿迁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帮助下,何兴连再次创业,在家乡开了一家超市,如今收入稳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我的儿子非常孝顺,从小便会主动做家务,帮我分担压力,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大二学生了,平时还会勤工俭学,我希望他毕业后,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何兴连欣慰地说,作为一名父亲,他能将孩子顺利抚养长大,为此他感到非常骄傲,未来,他也会继续努力工作,让家人过得更加幸福。

孙西举:十余年如一日,把女儿“背”进大学

“如今,我的女儿步入了大学校园,成了一名大学生,这让我感到十分骄傲,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了。”44岁的孙西举是沭阳县人,他的女儿孙月曾在4个月大的时候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到了初中就丧失行动能力。这些年来,孙西举和他的妻子用心照料着女儿,陪伴她成长,去年,孙月以超出本科线32分的高考成绩被南通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录取。

孙西举告诉记者,在孙月还小的时候,他和妻子就发现了孩子有些不同,得知女儿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的那一刻,孙西举和妻子的心情十分沉重。“孩子未来的路怕是要走得很坎坷,我非常心痛。”孙西举说,不过他和妻子坚定地选择陪女儿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这一点,夫妻二人从未动摇过。

孙西举是一名建筑工人,他的妻子靠摆摊卖小吃贴补家用,两人的收入并不高,可他们的家庭氛围却一直非常好。“孙月上学都靠我接送,背着她进教室,背着她出校门,这些年来一直如此。”孙西举说,平时上学、放学的路上,他们父女之间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女儿非常喜欢和他分享学校发生的趣事,他也会把工地上的见闻讲给女儿听。

“我和妻子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没办法辅导女儿学习,但孙月一直都很自觉,学习成绩很好,能考上大学全靠她自己的努力。”孙西举骄傲地说,女儿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自己和妻子开心极了,身边的朋友也都送来了祝贺,他希望未来女儿能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一家人继续幸福地生活下去。

如今,孙月在外地上学,虽然孙西举的工作很忙,但他和妻子还是抽时间去了几次南通大学看望女儿,平时父女之间也会通过视频电话进行交流。“孙月告诉我,她非常享受自己的大学生活,这让我感到欣慰。”谈到未来,孙西举依旧笃定,只要女儿有需要,他就会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他希望女儿顺利完成学业,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