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闻记者 臧子青 邵建萍)“白芋叶,白芋梗,白芋稀饭照人影。”
——这是20世纪50年代,流传于肖桥村的一句顺口溜。
在宿城区埠子镇肖桥村,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蜿蜒伸展,一幢幢崭新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家家电商在这里蓬勃发展。村头的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孩子们嬉笑玩耍。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那个被“三白”阴影笼罩的村庄。
“过去,咱这儿就是老碱滩,啥庄稼种下去,没几天就被‘碱’死了。”12月9日,85岁的陈茂忠指着眼前的土地,忍不住长吁短叹。20世纪50年代左右,肖桥村土地贫瘠,即便播下种子,收获也寥寥无几,村民的主食几乎都是白薯,当地俗称“白芋”,大米、白面都是餐桌上的稀罕物。此后,当地就流传着“白芋叶,白芋梗,白芋稀饭照人影”这句让人感到心酸的顺口溜,“三白”也就成了肖桥村甩不掉的标签。
“锅里煮白芋干,锅底烧白芋梗。”陈茂忠说,粮食歉收,锅里清汤寡水,“白芋稀饭照人影”绝非夸张之词。此外,燃料稀缺,柴草难觅,村民只能把白芋叶、白芋梗晒干当作柴火,袅袅炊烟中全是生活的苦涩。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茂忠眼眶泛红:“家里没粮了,母亲为了养活我们几个孩子,常常趁着天不亮,就悄悄去邻庄乞讨。有时候运气好,能讨来一些白芋做的干煎饼渣,自己舍不得吃,都带回来分给我们。”
那时,村民时常为温饱发愁,外出逃荒乞讨的不单单是陈茂忠的母亲。有的村民甚至举家逃荒,一路乞讨到安徽、东北等地,直至在那里定居。直到1970年旱改水工程实施,肖桥村的土地才迎来新生。
“村里组织大伙挖渠引水,家家户户出人出力,一心盼着能把水稻种好。”陈茂忠回忆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水稻的亩产量逐步提高至六七百斤,相较之前三四百斤的产量,翻了一番,村民碗里的主食渐渐多了几分白米饭,生活也开始泛起微光。
改革开放的号角,更是吹开了发展的大门。土地分包到户,激发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精耕细作,尝试新品种、新技术,粮食产量稳步上涨,温饱问题逐步解决。吃饱肚子的村民,开始琢磨着怎么拓宽增收渠道,有人种起经济作物,有人学手艺外出揽活,村庄渐渐有了不一样的烟火气。
“1984年我回村时,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时间还不长,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今年63岁的陈茂章刚回到肖桥村时,任村支部副书记,1995年担任村委会主任,后又担任肖桥村党委书记,直至退休。考虑到肖桥村位于城郊接合部,他在职时鼓励能人大户承租土地,种植葡萄、草莓、绿化苗木等,但村里优质农副产品依旧难寻好的销路。“咱村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只能靠村民肩挑背扛到集市上去卖,价格低不说,还常常卖不完,大量的农产品烂在地里,看着真心疼。” 陈茂章说。
那时候,村民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却只能勉强糊口。随着互联网快速更新迭代,催生电商行业迅速发展。肖桥村的经济到底怎么发展?答案是不是“电商”两个字?陈茂章和村民心里也没底。
2013年,陈茂章结识了宿迁疆北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凯,他也是肖桥村人。在陈茂章的劝说下,原计划继续外出发展的韩凯在心中重新盘算。韩凯回忆说:“最开始,我想着既能借着村里的优势拓展自己的事业,又能真真切切帮助乡亲,所以就留下来了。”
2015年,韩凯在埠子镇租赁了2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立生产流水线,把农副产品从消毒到销售的整个过程都交给自己公司来做。2017年10月,韩凯又在肖桥村投资400多万元,建设3000多平方米的“疆北大叔”包装加工基地,吸纳当地30多名劳动力就业。
但让习惯种地的村民“触电”当主播、开网店,谈何容易。为此,陈茂章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动员会。同时,村里组织学习培训、外出考察,村民你教我、我带你,慢慢摸索门道。渐渐地,村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销售模式,而是通过网络将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海外。
34岁的创业青年陆毅感触颇深:“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培训好几轮才上手。以前很多人觉得在网上卖东西不靠谱,可我们就是憋着一股劲儿,想试试能不能蹚出条路来。”从2015年开始,她一边参与村里组织的培训,一边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经营的网店上,将自家的草莓以及农资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电商领航,破茧成蝶。电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年轻人纷纷返乡投身电商大潮。肖桥村也从最初寥寥几家网店,到如今全村超100户开起网店。
2019年,肖桥村成功获评“中国淘宝村”,当年全村电子商务交易额破亿元,人均年收入近1.8万元。
2023年,韩凯任肖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开始筹划着怎样才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为此,他牵头成立电商互动联盟,树立“乡村振兴、青春先行”理念,搭建起农户、企业与创业青年的合作桥梁,通过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电商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成为产业融合升级的助推器。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就业,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往日的冷清与萧条早已不复存在。
2022年,肖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1万元;2023年,肖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至109万元;今年,肖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为150万元左右。2023年全村电子商务交易额3亿元左右,2024年全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进一步突破,预计超过5亿元。
“以前家家户户不得不种白芋,每顿都吃白芋,现在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吃与不吃、怎么吃,都是自己说了算。”12月10日中午,在肖桥新型农村社区,70岁的肖庆佩从屋里拿出他们家新晒的白芋干笑着说,现在再吃这些白芋,就吃出来另一种味道了,不是苦涩,满是香甜和幸福的味道。曾经的“顺口溜”也成了大家忆苦思甜的过往,激励后人接续奋斗。
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让孩子们成长无忧,便捷的医疗服务为村民健康护航,文化生活日益缤纷……近年来,肖桥村盘活资产、治理公共空间,村里发展越来越好。同时,该村还斩获“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诸多荣誉。而那句简单质朴的顺口溜,见证了肖桥村的变迁与发展,也让大家看到了肖桥村村民如今幸福的模样。展望前路,肖桥村将脚步不停、目标更远,续写乡村振兴新华章。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