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选股的六个重点

熊市选股的六个重点
2018年11月15日 17:42 朝阳永续财富

有相当多的人,已经离开这个市场,其中的多数会回来,也许有一小部分会在一个更低的位置回来,但是,多数人会在可能高得多的位置回来。

我是坚定的选择并倡导在熊市中选择股票,站好位置,分批次囤积仓位,最后进入冬眠状态,不管冬天多长、多冷。目前所处的阶段在冬眠之前,在一直做股票选择与优化,分批次囤积仓位的过程中。

这个准备过程中,有一件事可以说既可以非常简单,也可以非常难。简单的话,是可以用ETF取代的,非常难的话,就是究竟确定持有哪些公司的股票。

之前做过一个小调查,如下:

有20%的人选择没有怎么下跌的公司,而其它人选择的都是另外几组,其中又以跌幅高达80%以上这一个组别就高达45.74%。为此,我也在调查数据出炉后配了一个小茶话,谈到:“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特质的理解,涨的时候翻江倒海,风起云涌,猪狗牛羊什么都会飞上天,跌的时候山崩地裂之后,灰飞烟灭、寸草不生,什么样的悲剧都可以上演。不论是涨,还是跌,都是没有底限的。”最后落笔在“但是有一条是相通的,投资熊市,一定要物超所值,远超所值,这是熊市的礼物!”

今天在这里,再一次引用这数据与小结,是因为我以为熊市长线投资选择股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低估”,越低估,越有投资价值。请注意,并不是简单的以跌幅来选择公司,首先必须是有价值的公司,巨大的跌幅只是可能带来低估的一种形式。

熊市长线投资选择股票的第一条:低估、低估、低估

这算是参考李氏的房地产定理么:地段、地段、地段

第二条:仍可预期的未来三年、五年以上的成长

如果说第一条的低估,主要是建构于公司的基本面的赚钱综合能力优良,那么第二条是在这综合能力中特别强调其行业特征或企业的特质,让它具有未来继续赚更多钱的能力。

成长的持续性,在财务数据中确实是很难很难的。我前一段时间将2015-2017年三年间营收与利润增长,其中以利润增长为主三年连续增长30%以上的企业做一个小组,对比其2018年的数据,很遗憾,三年的增长按说良好的持续性,竟然有50%左右的企业在2018年发生了重大的业绩大幅度放缓,甚至负增长。

如果我们类似的分组方式,对更长周期的公司持续成长性进行研究,会很快在数据面前下跪,这样的公司会越来越少,少到凤毛麟角的程度。

2015年到2017年,连续3年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大于20%,有340家公司

2014年到2017年,连续4年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大于20%,有154家公司

2013年到2017年,连续5年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大于20%,有73家公司

2012年到2017年,连续6年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大于20%,只剩下25家公司

2011年到2017年,连续7年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大于20%,只剩下12家公司

2011年到2017年,连续8年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大于20%,只剩下9家公司到什么时候这个统计数据会变成0呢?

2006年到2017年,连续13年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大于20%,这个数据就是0了。

这个话题有必要再适当深入,我们选择2012年到2017年,连续6年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大于20%的25家公司如下:

选择这一个组,是因为它们长达6年,足够长,数量25家,数量不多,大家都有时间与精力将25家公司一一的过一遍,不需要多少时间。

次新股占了相当一部分,为什么呢,因为其上市之前的财务数据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美化,而美化为年均增长20%以上是不算什么的,应该说是合理的年度利润调整优化范围之内。

按说如此优异的财务数据,我们如果从2012年一直持有这些公司到现在会收获非常不错吧,股价这些年的表现应该极为惊艳的吧!

请打开这25家浏览一遍,如果我们主要看近三年,有一些被打得非常惨,自三年前股灾受难之后,再没有见到过阳光雨露,有几家真是非常不错,一直坚挺到去年底,还创着着新高,最坚强的站立到了今年5月,然而也几乎没有例外,有的从今年初开始,有的从5月后开始,进入了它们生命之中最黯然失色的日子。统计三年的跌幅,被腰斩的不算什么,被腰斩两次,即跌幅75%的也有之。请注意,这是伴随着12-17年连续6年成长业绩的公司。

我们在谈选择公司第二点,重视成长的情况下,却几乎以“反例”的方式来讲这么一段,所为者何?

现在有必要将这25股的长周期指数给大家欣赏一下了:

这个指数从2008年的900点上升,2012年经历几年的熊底也只回到3700,2015上升到19000点,2017年创了新高24000点,今年是最悲剧的,跌到13500,但是请注意,仍然远高于2014年,更是2012年3700点的的460%。

这说明:

1、持续的财务数据的优良,在长周期中确实是会从重心不断上移中支撑股价的长期向上的,这是股市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是可以被实证的。只是周期过短的时候无法证实。

2、回头到这些公司上市之初,或者说步入长周期成长的初步,就选择到这样的公司其实是非常非常难,远难于上青天的。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否定公司业绩增长可以支撑公司股价长周期重心持续上行的事实。

3、财务数据如此强悍的股票群体,主要的上涨波段还是与大市场的大牛市爆发基本同步的,即14-15年的行情。同样,如此强悍的股票群体,也在2018年几乎悉然倒下,板块指数也从24000点跌到13500点,不可谓不惨烈,这正是大势之风险,对于谁都难有例外。这大涨与大跌期间这一群体的表现,恰恰说明A股的特质,大势的风险与机会几乎覆盖到98%以上的个股,这种大起大落中的波动的主要阶段,似乎一切基本面、成长因素都失效了。而这一点,是我今天讲的重点,这是A股的特质,A股最大的获利机会来自于大势的大起伏,大熊越是惨烈,越是孕育将来博大的机会。而2018年的惨烈,有很多人仍然懵懵懂懂,参见近日的茶话“你真的知道A股跌到了什么样的深寒吗?”

回到第二条上面,A股的大机会当然主要来自大熊市的挖坑、绝命下触及的历史性底部区,然后唯有时间跨越到下一个超级周期,同时,公司持续成长是极难极难的事,但是这一切,不能成为否定公司成长是公司股价长周期上升主要动力这一基本原则,所以,我们在研究、选择公司的时候,必须永远牢记成长的重要性,看上去并不惊艳的年度20-30%以上的持续性增长,偶尔有年度、季度业绩的波动,不改其长周期成长必然缓慢转化、沉淀在股价重心上移之中的必然。

第三条:相对小,还有行业或公司的成长空间

市场有一些明星级的公司,并不符合这一条,比如人皆尽知的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它们很早很大了,足够大了,但是,却成为超级明星公司,但是,请一定注意,它们深具上述第二条“持续的成长”造就的。并且在这里我就可以有理由告诉你关于第二条的重要说明,按季度、按年度的超长周期的增长,因为过于完美,在现实的公司经营中是极难极难的,只有IPO企业在制作公司财务数据的时候才会“本能”地这么干,正常经营的企业,正常的财务数据,放大到长周期之中,必然是有起伏的,并且起伏度不小,我们不能那么死板的唯财务数据独尊,而是要综合地分析其过去多年的增长的可靠性、真实性,预判未来三五年继续增长的可靠性真实性。

第三条我们在人所尽知的明星公司身上找不到近年的依据,但是从它们的早年也可以找到依据,万亿茅台也是从十亿级起步的,万亿招行是从百亿级起步的,万亿中国平安在上市之前也是从无到有的。

从蓝筹股的角度,这些公司仍然是典型的,但是,长线投资选择标的公司,成长类公司的投资,显然已经巨大的股本与总市值,不适宜作为重点投资对象。

我们需要将目光聚焦在相对还较小,还有行与公司长周期成长空间的公司,是的,我当然知道这种成长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一定成为必然,但是,选择股票的倾向性却是当如此的。

第四条:行业、细分行业龙头

在一个大的行业成为龙头,那是极少极少的,因为有的公司其龙头公司的地位已经相当确定而稳固,并且也因此成为一种投资标的的类型。

我们主要是考虑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当一个细分行业可以确定出龙头公司的情况下,就以龙头公司为主要投资对象,当然要结合估值,当细分行业的几家公司还暂时难以分出谁强谁弱的情况下,则可以适当分散投资前三的公司,并保持持续的长期跟踪,一旦龙头公司越来越明确,就要将投资转向龙头公司。龙头公司往往有估值上的溢价,这不得不接受,而不是因此而只图便宜。

第五条:相对年轻

本来,我是写的相对新。但是我担心很多人误解为新股、次新股。我当然知道无数的人对次新公司是避而远之的。所以,我换了一个词,相对年轻。

世界终究是年青人的世界,是年青人不断迭代的世界。企业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相对年轻一些的公司,处在生命的成长期,而不是中老年期,当然更有希望,更有活力,也更有投资的价值。这一点,有一些虚,但是,我却在考虑一家公司的时候常常将这一点儿作为重点之一。

第六条:管理层,成在人,入也在人

特别是中国的公司经营环境,人的因素起到极大的作用,一家公司兴往往是公司的管理层决定的,同样其衰也与公司的管理层密切相关。这个方面的研究极难,往往出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大问题,而其股价可能都已经只剩下零头了,正因为如此,才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公司的财务,公司的经营,更要不时的去关注公司的管理层,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过去是怎么做的,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做什么,他们有没有可能致命的性格或思维或规划方向上的问题等等。

来源:阿贵龙门客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