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国时期也有奥斯卡,你认为最佳影帝应该颁给谁?

如果三国时期也有奥斯卡,你认为最佳影帝应该颁给谁?
2024年06月02日 22:01 看鉴

这些日子,我们大部分人都被大西洋彼岸的一件事抓住了眼球。

两个年过七十的老头子互掐,最后是“扮猪吃虎”的老头子获得了胜利,可能我们很多人预料对了结果,但是过程的精彩是谁也没想到的。

这中间经历了数次的反转,让吃瓜群众大喊精彩。

其实,作为最喜欢揣摩人的中华民族,在这方面,才真正的祖师爷。

一本《三国演义》,就道尽了世间所有的阴谋阳谋。

01

曹操:三国奥斯卡得主

很多人说政客就是演员,那《三国演义》的最佳男演员非曹操莫属

曹操在演义中,虽然登场不算晚,但是真正开始创业之路,还要从刺董说起。

曹操在王允的寿宴上自告奋勇提出愿借七宝刀,去行刺董卓。

王允顿时被曹操的慷慨陈词折服,以为天降神侠,于是就毫不犹豫取刀相助了。 

但接下来,就反转了!

曹操全然没有了刺客最起码的果敢和献身精神,动作变得怯懦而又暧昧,白白错过了董卓“倒身而卧,转面向内”的动态时机,直待董卓卧定,能从“衣镜”中反观到外人时,他才掣出宝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要刺杀,肯定是越快越好,干嘛错失良机?

想到曹操即便成功刺董,还有一个如何脱身的问题,就明白只会是“我故意的”

作为《三国演义》的领衔主演,这么早就退场,咱们不甘心,曹操自己也不甘心。

从这个视角看,曹操的演技堪称精湛:

笫一步,让董卓稍起疑心,由于董卓从镜中看到了他拔刀的全部过程,所以即便生疑也不至于太起急;

第二步,让董卓暂时打消疑虑。曹操知道董卓生性贪婪,所以借来了一口著名的七宝刀,虔诚相献,令其无法拒绝;

第三步,让董卓认定他就是行刺。

最初,董卓并没有想过曹操是来行刺的,董卓毕竟姓董,他还没准备说:“没有人比我更懂曹操。”

曹操却在离开相府后,故作心虚,仓皇逃跑,董卓这才决定全国通缉。

曹操虽败犹荣,一夜成名。 

但这一举动,却使得王允不能不直接面对董卓,王允确实留有一手,硬刀不灵用软刀,亮出了美女貂蝉。 

你看,老狐狸王允也不单纯,只不过曹操技高一筹,王允确实搞死了董卓,但却不经意间成了曹操的“棋子。”

假如曹操不去刺董卓会怎样?毫无疑问,继续默默无闻做他的骁骑校尉。

假如曹操行刺成功会怎样?只会是合身为王允、袁绍等人做了嫁衣。

显然,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曹操想要的。

而他行刺献刀后的实际收益如何呢?赚得盆满钵满:向下,讨好了民众,得以迅速笼络一帮人马;向上,挑起了朝廷忠、逆两派狗咬狗。

也正是这一次举动,让人们误以为他是“大汉忠臣”,成了汉献帝君臣日后日夜期盼的“诺亚方舟。”

02

刘备:挑战曹操奥斯卡的最大对手

曹操说干就干,拉起了一帮人马,就要对董卓发难。

在虎牢关前,遇见一个所有诸侯都啃不动的对手——吕布!

这时候,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来了一场“三英战吕布”。

吕布对关羽和张飞并不能形成碾压的优势,关张二人要斩杀吕布只是时间和回合的问题。

但接下来又是一场反转!

只见刘备在关、张二人与吕布战得难分难解的时候,掣双股剑杀进去了。

随后就看到吕布对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之后玄德假装不服气,跟着兄弟一齐追赶。 

这个战斗过程,刘备表现出了和曹操竞争奥斯卡影帝的实力。

同样是略带遗憾的表演,刘备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杀退了从未有过败绩的吕布,还让自己成了战胜方不可缺少的一员;

不但点燃了全国民众除董的希望,还博得了曹操和吕布的“暗恋”。 

假设虎牢关前,吕布被关张所杀,那么董卓势必垮台。

能够将这一果实完全收割的,估计是诸侯联军的盟主袁绍。

所以,刘备是不允许吕布就这样挂掉的,如果吕布和董卓相继被灭,曹操也会受到拖累。

但如果拿不下吕布,曹操所号召的反董联军,势必作鸟兽散,董卓依旧霸占朝纲。

董卓这个搅局者,对于曹操和刘备来说,必须亡,但不能速亡。

因此,两人估计在虎牢关前,保持了一丢丢的默契。

曹操之前举荐刘备,让刘备在天下诸侯面前有了座位;此次,刘备帮助曹操的联军打退了吕布。

此次,两人算是来了个双赢。

等到后来,两人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说出了曹操的心里话。

大家都是演员,你装给谁看?

03

曹操、刘备的传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高举着让大汉帝国“to be great again”的口号,消灭了众多对手,但是也正是他的儿子曹丕完成了代汉。

如果没有曹操在这之前的准备,曹丕岂会如此容易?

刘备以大汉皇叔的名号笼络人心,给人以宽厚仁义的印象,但在夺取宗室刘璋的基业的时候,一点也不手软。

汉献帝仅仅是被废掉,刘备就迫不及待称帝。

曹操、刘备在汉末动荡之时,一开始两人就是准备在乱世中成就大业的人。

曹刘二人为了称帝,准备周期之长、涉及之复杂、安排之详细、规划之周密,非策划人和核心人员,根本不知道详细过程。

甚至于,哪怕是核心人员,也未必就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荀彧直到最后,才发觉曹操和自己的理想是相悖的。

刘备的二弟关羽还对汉献帝赐予的“汉寿亭侯”非常珍惜。

他们都没搞明白,自己的主子相对于董卓,才是真正的“大奸似忠”之人;

而汉献帝对于他们的主子来说,也只不过是利用的招牌。

司马懿也和曹操、刘备,包括大西洋彼岸那个瞌睡的老头一样,一开始都声明自己淡泊名利。

司马懿还一幅老态龙钟,吃饭都困难的样子,转眼间就在高平陵生龙活虎了。

这种权谋,也被咱们的邻居日本所发扬光大。

作为《三国演义》拥趸的日本人,历史上也有一位熬死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武田信玄等一众大佬的德川家康

而德川家康与其他几位比起来,是最没有“卖相”的战国诸侯。

只能说,我们一直关注大西洋彼岸的闹腾,却忘了政治生态的最上佳作品,竟然在中国,而且是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

对我们吃瓜群众来说,轻易能让人看懂的权谋,只是人家想让你看到罢了,你只能看到成王败寇。

因此,看热闹就行了,千万别因为人家的事情,搞得那么上心,你还是老实搬砖,换点口粮比较实际。

注明:该文分析的是《三国演义》,非《三国志》。

参考资料:

汪宏华《大起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