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农民起义最多”的谣言是怎么来的

“宋朝农民起义最多”的谣言是怎么来的
2024年06月08日 22:01 看鉴

关于宋朝,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宋朝虽然比较富裕,民生水平比较高,但是军事表现一直很差劲。

可是,对宋朝认可的理由,也被一种论调给否定掉了,那就是“宋朝一共发生了400多次的农民起义”“宋朝是农民起义最多的一个王朝”。

靠这两种论调,把宋朝贬地一无是处,但你如果问,这个“400多次起义”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又多半难以回答。

0

1

光从数量看,最多的也不是宋朝

这一观点,出自近代学者何竹淇的《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他在著作中,确实言之凿凿说明,两宋三百多年发生了四百多次民变,频次相当高。

但是,四百多次的数字虽然是经过考证的,那能否说明宋朝的农民起义就是最多的呢?

根据《明实录》记载,仅洪武到宣德年间,就发生了411起农民起义。

宣德以后,上万人起义的规模更是数不胜数:

在景泰年间,苗王韦同烈、李天保蒙能起义

成化年间,刘通领导荆襄流民起义、李原起义

正德年间,四川蓝廷瑞廖惠起义、姚源洞起义、廖麻子骆松祥起义、刘六刘七起义、赵鐩起义,

嘉靖年间,古田农民起义、恩平蔡猛三起义、大唐蔡伯贯起义、“飞龙人主”张琏起义

隆庆年间,韦银豹起义

万历年间,天安民王刘汝国起义、王森起义

天启年间,徐鸿儒起义、于弘志起义、奢安之乱

崇祯年间,明末农民大起义,农民起义数不胜数,张一川,王二,普名声, 高迎祥、马守应,赵胜, 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

尤其是崇祯年间的明末大起义规模达到了200万,而是全国性质。

至少在400多次农民起义的这个数量来看,宋朝和明朝简直是半斤八两。

而且,要考虑到明朝的起义可能对数千人的规模忽略,明朝的农民起义肯定要比宋朝多。

而一些时间较久的史料如《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明代前中期流民问题研究》都一致认为明朝的农民起义最多。

图片出自网络

但是,宋朝和明朝的农民起义多,又不能简单和民生以及其他方面简单等同。

因为,宋朝是个三百年的王朝,明朝不算南明在内也有二百七十六年,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农民起义多一点不足为奇。

总之大元朝被一次起义就掀翻要强的多。

如果元朝每二到三个月一次起义,才能有四百多次。跑到塞外的起义就跟“农民”无关了,就算有牧民起义,他们的文明程度也不会郑重其事地记录。

好比一个百岁老人一辈子肯定比少年夭折的人患病的次数多,但不能就此认为,这个夭折的人身体比百岁老人健康。

单以农民起义的次数来否定一个朝代,你就能得出宋朝、明朝两个汉人王朝还没有蒙元、满清统治文明的结论。

0

2

除了数量,也要看烈度

农民起义除了数量,还要看起义的烈度,如果说明朝的起义有很多数万人以上的规模,那宋朝400多次的起义都是什么情形呢?

例一:熙宁九年十二月甲午,上批:“闻德州界强盗数十发,沧州界有军贼号康太保者,结集逋逃近百余人,往来京东、河北将一年,劫略财物……”

例二:元丰元年十月壬寅,岳州言,贼詹遇与其党入金场,纵火杀人,劫掠财物,已遣捕盗官募敢勇士同力掩杀。

例三:元丰三年九月三日,陕西言,虢州等处捕获张晏贼徒光万等七人。

也就是说,在何竹淇的著作中,七个人的犯罪团伙就可以定义为“起义”。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考虑到史料的缺失,宋朝的农民起义只可能更多。

而且,仅凭史料检索,诡异的是,大清只有104次农民起义。可仔细考究,你又发现各个都是登峰造极。

明朝的农民起义即便规模不小,但除了晚期的那次,大部分都能被迅速平定。

但大清的5次大型农民起义,都是波及数省乃至十余省的大起义。

苗民起义,爆发于乾隆末年,持续十二年,波及四川、湖南和贵州三个省。

白莲教起义,爆发于嘉庆元年,席卷湖北、四川、河南、陕西、甘肃五省,持续九年时间。

天理教起义,爆发于嘉庆十八年,波及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此次起义时间虽短,但天理教差一点就攻破紫禁城,对满清的打击甚大。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咸丰年间,持续十三年,席卷大半个中国,是封建农民起义的顶峰,满清王朝在西方殖民者的帮助下,才勉强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捻军起义,爆发于咸丰三年,前后持续十八年时间,波及皖、鲁、豫、苏、陕等10个省区。

与满清的这些起义比,不仅明朝的农民起义算“小巫见大巫”,宋朝的只能算“微起义”。

王小波、李顺顺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算是勉强达到了几个州的规模。至于宋江起义,压根儿没有小说中水泊梁山的气势,最多算流窜作战。

0

3

宋朝起义多的其他原因

也就是说,宋朝对“起义”的定义是比较宽泛的。除了这方面的原因,还与其他朝代的技术手段有很大关系。

从秦到五代,民变的记载数量少之又少,这一千多年的民变加在一起,数量也远不如宋朝三百年。而其后的元明清,有记载的民变数量却是大幅提高。

因为如果考证秦汉时期的起义,只能从出土的竹简入手,而竹简制作不方便,必然散失很多。流传到现在的,要想复原里面的内容,又非常耗时耗力。

在纸张出现后,有了大量的史料,但无法快速传播。所以即便是五代那样的乱世,记载的民变也比宋朝少(不排除,乱世的时候农民顾不上发动有组织的起义,但这不能证明五代的百姓生活好)。

到了宋朝,印刷术有了长足进步,一本史书大概率有众多印刷的副本,流传至今的文献数量远超宋以前。

图片出自网络

这能让更多人有机会去写一些东西,诸如私人笔记类的文本大量出现,对于“起义”的记载自然多了起来。

而且,宋代军队确实战斗力不强,地方上驻守的军队更加拉跨,所以即便是小规模的民变,也容易引起地方官的恐慌,把事态扩大化。

更搞笑的是,宋朝对“起义”或“民变”的应对手段主要是“招安”,招安就要给人家好处,比如安置费。那这就给了地方官中饱私囊的机会,他们也乐意让文书中的“起义”多一些。

然后,宋朝的这些“起义”又统统被记录在册,被修宋史的脱脱等人全盘继承。

因为,脱脱等人修宋史,由于水平较低,为了图省事儿,往往是把所有史料一锅烩。

这就有了今天“宋朝农民起义最多”的说法。

所以,说宋朝军事实力差劲儿是事实,没什么好辩驳的。但如果用起义最多来表现宋朝人活得很惨,那其他朝代的人干脆别活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