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解放后各地开展的献交器材运动

东北解放后各地开展的献交器材运动
2022年11月25日 14:00 团结报团结网

1948年11月9日,东北全境正式宣告解放。在这个历史转折时刻,为了建设新东北、支援全国解放,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在东北地区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献交器材运动。

这场运动凝聚了组织者的集体智慧,迸发了参与者的无穷力量,为东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群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在四野主力出关南下之际,1948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召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全东北解放的形势与任务决议》,决议指出:“东北全党今后必须把经济建设的任务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自此,东北全党的工作重心由革命战争转至和平建设,以经济建设尤其是工业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此时的东北被誉为“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最大的中心”,现代工业基础相对较好,不仅是解放战争的转折地,而且是共和国工业的奠基地。一组统计数据显示,1943年东北地区煤产量占全国的49.5%,发电量占78.2%,生铁产量占87.7%,钢材产量占93%,水泥产量占66%。

然而,刚刚获得新生的东北却遭遇严重困难。一方面,东北工业遭受严重破坏,工人失业、设备失灵、厂房失修,以致生产萎缩。时任东北工业部部长王首道指出:“全境解放后,修复开工的尚不及伪满时期最高生产水平的40%。”另一方面,恢复基本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资器材严重匮乏,甚至连一把锉刀、一把钢锯都是十分珍贵的,这是工厂开工面临的最大困难。时任鞍山市总工会副主席王群指出:“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困难是器材奇缺。”

面对这种困难,留在鞍钢的日籍顾问、原昭和制钢所理事濑尾喜代三傲慢地向接管鞍钢的中方人员说道:“恢复谈何容易!它需要美国的设备,日本的技术,再加上20年的时光。但你们没有同美国建交,日本又是战败国。看来,这片厂区只能种高粱了。”

困难并没有吓倒中国共产党人,也没有吓倒勤劳坚强的东北人民。当即,有部分工人主动将自己保存的一些器材捐献给工厂,这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过深入广泛调查寻访发现,尽管东北工业历经战火破坏,但却有相当数量的器材流散在工人手中。日伪统治时期,广大工人为了反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时而将一些工具器械带走,作为反抗斗争的一种方式。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滥发纸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物价暴涨,导致工人生活贫困,部分工人将工厂里的器材带走,或自己开小作坊,或直接转卖以换取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东北解放前夕,部分工人在护厂护矿过程中,将一些器材带走保护起来。此时,可以通过恰当方式将物资器材搜集回收。

东北局审时度势,在综合各方意见建议后认为,通过广泛地宣传引导,增强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的阶级觉悟和主人翁意识,将工人自发的个人捐献行为引导为集体性、全民性地自愿献交,这种方式无疑符合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工人运动的指示精神,有利于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积极投身工业建设,也更有利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与执政基础。随即,自1948年12月至1949年5月的半年时间里,在东北地区掀起一场以“公物还家”为口号、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献交器材运动。

1948年12月22日,中共鞍山市政府发出《鞍山市政府布告:号召市民“献交器材运动”》,号召广大市民与工人积极参与。布告指出:“为展开鞍钢复工、工人就业的工作,而发展本市的工业经济,改善市民的经济生活,以期达成生产建设,支援前线的任务计,兹特号召我全体市民,实行‘献交器材运动’,将现存之各种器材,不论其来路如何(盗取、拾得、购入、原存),亦不论其收藏何处(地上、地下、仓库、室外),只要其为原钢铁厂器材,均应无顾虑无隐留地献交出来,以做生产建设的工具,恢复鞍钢的重工业设施。”

在各级党委、政府宣传动员和积极引导下,广大工人和群众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献交器材运动中,将个人保存的机器、设备、零部件等主动捐献出来,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鞍山市在献交器材运动开始的第一个月,就有10745户参与其中,占当时全市户数的39%,有161人立功受奖,涌现出以孟泰为代表的先进人物。抚顺市在1949年5月11日召开的职工代表大会上,向献交器材运动中涌现出的277名先进个人颁发奖章和奖状,并由中共抚顺市委书记孔原向胜利煤矿、龙凤煤矿、西露天煤矿三家献交先进单位颁发锦旗。

截至1949年5月,据不完全统计,广大工人和群众献交器材达87万余件,其中东北地区最大的三家钢铁企业鞍钢、本钢、抚钢就动员工人献交器材30余万件,这对东北工业生产的迅速恢复产生积极影响。

这些广大工人和群众积极献交而来的器材,有许多是工厂、矿山恢复生产时急需但又难以买到的。这些在当时看来异常珍贵的器材,为克服恢复生产遇到的各种困难发挥巨大作用。例如:得益于这些珍贵器材,鞍钢工人加班加点,鞍钢得以于1949年7月9日正式复工,为新中国成立献礼。时任鞍钢采矿部主任刘克刚指出:“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当时工人的献交器材运动,就不会有鞍钢的‘七·九’开工。”

献交器材运动无疑又是一次生动的政治教育,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一方面,通过献交器材运动,不仅使中国共产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而且成功塑造党的良好形象,形成党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相信党的良好局面。在运动中,东北局和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使广大工人和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强烈认同感,由此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对此,日籍顾问濑尾喜代三也不禁感慨,以往“都是工人把工厂的东西往家里拿,哪有工人往工厂里送东西的,你们共产党大大的了不起!”原国民党统治时期鞍钢副总经理杨树棠在经历献交器材运动后深深感动道:“在献交器材运动的日子里,我感到新中国成立后,天地变了颜色,到处一片火红,连空气都是火热的。使我第一次感受到工人阶级的伟大,懂得了共产党植根于人民群众中是不可战胜的道理。”

另一方面,通过献交器材运动,使广大工人经受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了主人翁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增强了政治觉悟,提升了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广大工人认识到自己的个人利益是与工厂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溪煤铁公司参与献交器材的工人说道:“工厂是我们的家,我们是工厂的主人,自己的东西给自己家用是应该的。”这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意识与高度的责任感。

作者:盛雷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编辑:王富聪 赵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