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回暖了!但……

深圳楼市回暖了!但……
2022年04月06日 18:47 深圳看房团

随着各种楼市利好的释放,深圳楼市回暖了吗?

今天,团长看到了一些有关楼市“升温”的字眼,如:成交"暴增"、报复性买房、报复性看房……事实真是如此吗?

4月1日,据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数据统计:

3月份深圳市一手住宅共成交2859套,环比增长率为45.9%;二手房住宅成交1117套,环比增长率为28%。

据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数据统计,在最近的一周(3.28-4.3),深圳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分别为1592套和437套,有上扬趋势。其中南山的新房和盐田的二手房热度有明显提升。

在最近的一周(3.28-4.3),深圳中介机构获买方委托352份,环比增长65%,购房意愿有明显提升;同时行业共签署4364份委卖合同,环比增长5%,说明卖房的人仍比买房的人多。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深圳楼市的复苏?

01 

深圳楼市虽回暖,但含金量不高

事实上,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高层对房地产的定调和喊话已有维护之意,并且早在去年12月,北京、上海两座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交易就已经出现翘尾行情,而深圳的二手房成交虽有波动,但却在今年2月份再次刷新历史新低。

曾经的“楼市风向标”,为何现在不灵了。

一方面,对于一个仅有“40多年发家史”的深圳来说,家底还没那么雄厚。

相比于京沪的“old money”,深圳更多的是“new money”,很多家庭牟足了劲,掏空六个钱包可能买得起一套房,但二手房参考价政策又夺去了“杠杆”,所以深圳的购买力大受影响。

城市居民资金杠杆率可以证明。居民资金杠杆率=居民贷款总金额/居民存款总金额,是衡量一座城市居民购买力的重要指标。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居民资金杠杆率其实可以和住房贷款划等号,而截止2020年9月的数据,深圳居民资金杠杆率已经达到137.2%,位列全国第四,同一时间,北京的居民资金杠杆率仅49.2%,上海的居民资金杠杆率仅75.9%。

我们可以理解为,北京、上海还有能力释放更多的购买力,而深圳的购买力是透支的,达到扛鼎极限的。

另一方面,奥密克戎带来的封城,房地产、互联网、跨境电商等高薪行业的动荡,让很多家庭提高了安全意识。

多数人不是对深圳楼市失去了预期,而是对自己的家庭收入失去了预期,这导致很多买得起房的家庭,现在不敢买房。

02

深圳楼市成为少数人的游戏

2022年,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深圳刚需”,一直以来,我们口中的“深圳刚需”往往涵盖了投资需求。

“刚需”应该是指人最基本的需求,比如穿衣、吃饭、工作等等,住房也列在其中,但是又有多少深圳人买得起深圳房呢?

以智联招聘统计的数据,2020年深圳平均薪酬为10453元。

不考虑100万的首付门槛,一万多的月收入刚刚满足深圳300万总价的月供,即使按夫妻二人月收入2万元计算,面对长达30年的还款压力,这个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也是极弱的。

以新浪财经统计的数据,2020年深圳工资中位数为5199元。

中位数是指,按照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位于中间的那个。相比于平均工资,中位数更能反映真实工资水平,这也意味着一半深圳人的月收入不超过6000元,这些人别说在深圳买房,连月供都无法承担。

深圳常住人口1756万,住房自有率仅约23%,以深圳2020年10453元/月的平均薪酬和5199元/月的中位数薪酬,意味着深圳无房,且无力承担深圳房价的人口,应该是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庞大群体。

但是深圳3月份二手房的小幅回暖,甚至可预期的4、5、6月的大幅升温,应该都与上面的群体无关。

我们可以看好深圳房产稀缺属性带来的价值和潜力,但深圳买房已经成为换房群体和超高收入群体的游戏。

03

听一听真实的市场声音

近日,深圳【家在】论坛上一个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手握150万二孩家庭,该买深圳小两房or惠州大四房?

这位网友的条件是:

年底从深圳调到惠州大亚湾。

收入:家庭收入约3W/月,副业其它不稳定收入约2W。老家一套,准备卖掉还完贷款能收回约50万,手里约100万,合计150万。

债务支出:车贷0.4快到期,房贷0.3,共计0.7。再加租房和生活支出二娃,10岁、6岁,目前深圳上民校和幼儿园(马上要小学了)非深户,有社保购房资格,目前的社保还在深圳。首付得五成。

自身没有什么购房经验,打算准备购房,主要目的,解决小孩上学及自住。

考虑二个方案,一时拿不定主意。

A:深圳小二房,B:惠州大四房,看中惠阳,选惠州的好处是大房子会住得很舒服,选深圳好处更多,但只能选小房。想听听各位达人高见,还请不吝赐教。

团长相信,这位网友遭遇的问题,可以让很多深圳打拼者产生共鸣。

一面是家人的生活质量和孩子的教育,一面是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如何平衡取舍?

这个问题任何专家都给不出正确答案,也没有一份准确答案,但是当一个首付150万,月收入5万的深圳家庭,产生深圳or惠州的疑问时,已经说明问题:

深圳人口太多,面积太小,住宅供不应求,曾经看上去相对充裕的预算和收入,如今却要考虑临深置业,深圳都市圈的作用将得到放大。

未来,如何为深圳庞大的刚需群体提供高性价比的居住、教育配套,加快深惠、深莞甚至深中、深珠的轨道联通,是深圳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