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或迎来“四万亿”新利好……

楼市,或迎来“四万亿”新利好……
2022年11月25日 10:40 楼市参考

原创:刘晓博

中国金融圈有两大顶级论坛:上海的陆家嘴论坛和北京的金融街论坛。

每次论坛,都是观察中国金融业风向的好机会。因为一行两会领导、金融头部企业的掌门人冠盖云集,而且大多会发表高见。

今年的金融街论坛(11月21日—23日)正在举行,每天都有好消息传来,基本上围绕三大主题:稳增长、救房地产、推进金融领域改革。

昨天某领导的一句“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就引发了“中字头”央企股的亢奋。可见,这个论坛你没有办法不关心。

今天上午,论坛上又传来一个房地产行业的好消息:4.4万亿级别的利好,要来了!

就是下面这个消息:

估计有读者看不太懂,我解释一下。

“企业年金”,属于第二支柱养老保险的范畴。

按照国际惯例,养老保险被分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主要是兜底功能,带有强制性的。比如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里的养老保险。

第二支柱,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说白了,就是效益好的单位,给员工或者中层以上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

哪些单位效益好?首先是机关事业单位,他们的叫“职业年金”;其次是国企、外企和部分民企,他们的叫“企业年金”。

根据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11月21日在金融街论坛上透露的数字:截至2021年末,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口10.29亿人,基金结余6.4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覆盖职工超过7000万人,积累基金4.4万亿元。

这组数字非常有意思,值得细细分析。

第一支柱养老保险,是兜底的,有10亿多人参加,但只结余了6.4万亿,相当于人均结余6200多元。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就不同了,只有7000万人拥有,但累计了4.4万亿,人均是6.3万元。第二支柱的人均结余,是第一支柱的10倍。

但仅靠第一支柱、第二支柱,还是跑不赢通胀,未来很难承担每个人的养老大任。

现在国家要建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最近刚刚取得了关键性突破。第三支柱的学名叫“个人养老金”。每人每年可以买1.2万元,可以在税前扣除,积累的钱可以用来投资养老金产品。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是为了迎接养老金新时代成立的行业龙头企业,由北京市牵头,17家大央企、国企共同发起的,注册资本111.5亿元人民币。

上图就是国民养老保险公司股东图谱,这家企业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现在,他的拟任监事会主席,透露了这新想法:

建议深入研究企业年金与住房公积金整合的可行性。整合企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两个制度,充分发挥资金整体优势,在个人职业生涯的前半程助力住房保障,后半程助力养老保障,降低单位负担,更好发挥对养老和住房的保障作用。

鉴于建议人的身份、提建议的场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件事可能已经纳入了议事议程,现在进入吹风阶段。

建议里只提到了整合企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的想法,但职业年金的性质跟企业年金相同,应该也会考虑。或者只是由于表述上的简化,省略了职业年金。

目前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的余额,一共是4.4万亿,而且每年还在增长。如果跟住房公积金打通,意味着这笔钱可以流向楼市,为持有人买房子做贡献!

这就是我题目上说的“四万亿”大利好的含义。

根据住建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21年年度报告》,到2021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 81882.14 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68931.12 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贷款余额 3.25 亿元,国债余额 5.29 亿元,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12942.48 亿元。

上图是年报中披露的,各地的个人住房贷款率。

可见,全国公积金的使用率已经非常高,基本达到了极限。个别城市的个人住房贷款率甚至超过了100%,需要地方政府来兜底。

全国住房公积金账上能挪动的资金(2021年末数据)不到1.3万亿,如果能跟4.4万亿的职业年金、企业年金打通,对楼市的意义可想而知。

当然,这4.4万亿是属于那特定的7000万人,只有他们买房的时候,才能使用——前提是政策出台,打通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

打通有两大好处: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的前半段,他需要买房子、结婚、生孩子、养家;后半段,他需要养老。

目前的现状是: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即便非常丰厚,人生的前半段无法使用;很多人到了45岁以后,特别是50岁以后,买房的冲动大幅降低,住房公积金闲置也无法使用。

如果这两笔钱打通使用,效率当然会更高。这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楼市的健康发展,养老制度的完善,都是有利的。

所以有理由相信:上述建议有较大概率在未来1年变成现实。

这将是楼市的一个大利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