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第一城,陡然生变?!

西部第一城,陡然生变?!
2023年01月14日 15:42 楼市参考

原创 刘晓博

谁是中国的“西部第一城”?

重庆说:我行政级别最高、人口最多、GDP最高、面积最大。

成都说:GDP只是一年的财富增量,资金总量是历年财富总积累,我才是西部第一。

西安说:谁是西部第一城,要看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放眼全国,拥有“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大最时尚、最重要定位的,只有我和北京、上海,所以西部第一城是我!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被西安拿下,这意味着在中国的西部,西安的科技定位最高。

未来中国的发展,将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所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近年来成为所有大城市仰望的目标、追求的定位。包括成都、重庆、杭州、南京、武汉、青岛、天津、长沙等无不参与竞逐。

2023年1月12日,从陕西省两会上传来一个重磅消息,据说陕西省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有这样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最近几天我连续关注了陕西日报,没有看到这句话出现在报纸上。

到了昨天(1月13日),陕西新闻网有如下报道:

这意味着:西安的确拿下了第五个“全国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定位。与此同时,还拿下了所谓“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

对此,媒体的点评是:西安成为全国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六个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成为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粤港澳后的第四个“双中心”。这含金量极高的“牌照”,将决定西安乃至陕西未来。

其实这段表述并不准确。

关于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层级,国家十四五规划有如下权威的表述:

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创新功能。

也就是说,在国家战略里科技创新中心分为3个层次。也就是上文中第一个句号之前的三句话。

第一层级,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上海、大湾区获得了这个最高定位。

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头衔最早是给香港的,也就是说本来是北京、上海、香港才拥有3大最顶级头衔。

但事实大家也都清楚: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商贸中心、航运中心,距离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还比较遥远。后来考虑到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深圳和广州的定位问题,就把这个“头衔”在大湾区范围内共享了。

第二层级,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这个头衔最早诞生在2016年1月,当时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上海张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17年1月,国家又批复同意合肥建设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之所以能拿下这个重要定位,是因为中科院在合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院所。

2017年6月,国家又批复了第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

其实到这个时候,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定位仍然在变动之中,其实仅仅是上海张江和北京怀柔是无法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如果要建设也必须是上海全市和北京全市。你总不能说,中关村不是综合性科学中心吧,怀柔的科技实力肯定不如中关村及其周边。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由此,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户深圳。不过很快,深圳的这个定位也被大湾区共享了。

现在,西安成为第五个拥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第三个同时拥有“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头衔的城市。

广州虽然也是“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但后面这个头衔是跟大湾区其他城市共享的。而西安,两个定位都是独享的。

第三层级,是“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比如成都、重庆曾联手申请“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定位,为此建设了重庆科学城、成都科学城,但目前只获得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

2022年7月,武汉《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规划》也获得了科技部、发改委联合批复。

至此,“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个是三个:成都、重庆、武汉。

估计未来还会有第四个层级,也就是不带“具有全国影响力”这个定语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比如苏州就可能获得这样的定位。

现在不少媒体把西安获得的科技定位称为“双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或者说,后一个头衔含金量是低于前一个头衔的。

那么:西安为什么能在科技创新定位上,跑赢成都、重庆、武汉、南京、杭州、天津等城市?全国主要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到底应该如何排名?

研判一个城市科技实力强弱,可以看国内发明专利排名、PCT国际专利排名,以及科技研发投入(R&D经费、人员)等指标。

下图是2021年中国内地科技研发支出15强城市排名:

可以看出,西安每年科技投入(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并不突出。但如果看投入强度(占GDP)的比重,西安高居第三名,仅次于北京、深圳,高于上海。

另外,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古代中国辉煌时代的都城。所以,西安的复兴可以象征着中华的复兴,这或许是西安获得较高定位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每年也有一个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使用的是各地的PCT专利申请量和权威杂志论文发表量两大指标。

在这个国际最权威的排行榜上,“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名列全球第二,中国第一。这个集群的PCT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的8.2%(其中深圳占全球接近7%),权威论文占全球的1.9%。

北京名列全球第三,北京的强项是权威杂志论文篇数,占了全球的3.7%。PCT专利,北京占了全球的2.8%。

“上海——苏州”集群排名全球第六、中国第三,PCT专利占全球2%,权威论文占全球2.1%。

下面是进入全球科技集群100强的中国城市名单:

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排名,南京是中国科技第四集群,杭州是第五集群,武汉是第六集群,西安名列第七,“台北—新竹”名列第八,成都名列第九,青岛名列第十,合肥名列第14位。

按照官方的规划,合肥是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西安是第五个,成都、武汉、重庆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南京、杭州目前尚未拿下任何定位。

我们再看一下各地发明专利授权量,这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注意,这里说的是发明专利,剔除了“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所以也极具指标意义。数据来源于2022年8月发布的“中国2021年知识产权统计年报”:

北京的发明专利数量遥遥领先,相当于“深圳+上海”,显示出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是深圳,拥有“已授权”的发明专利25.4万件,超过了“南京+杭州”,也超过了上海。

上海位居第三,杭州、南京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

综合上述多个指标:北京、深圳、上海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三大城市,其次是南京、杭州、广州、武汉。

西安在发明专利上,超过了成都、重庆。再加上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全国第三,成为西部科技第一城也有充分的合理性。

拿下了“国家中心城市”之后,又拿下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西安在跟成都、重庆、郑州等城市竞争中抢得了先机。这个代表着古代中国荣光的千年帝都,正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走向现复兴。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科技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形成机理完全不同。后者主要靠规划,靠顶层设计;前者主要靠竞争,在打拼中产生。

抓到一手好牌的西安,还需要在市场中通过竞争来维护自己的地位。这就好比当年平王东迁的时候,把关中被犬戎占领的土地全部封给了秦国一样,拿到“批文”的秦国要通过艰苦卓绝的战争,才把蓝图变成现实。

合肥、西安虽然都拿下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定位,但实力更强的南京、杭州显然不会服输,他们会在竞争中更加努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