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各地2023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正在陆续公布中。
在GDP城市排行榜上,发生的最引人瞩目变化是:上海重返第一;杭州超过武汉;南通超过泉州、跃居“三非城市”第四名。
今天把分析的重点,放在“三非城市”——非直辖市、非省会城市、非计划单列市的普通地级市上。
上图是中国(内地)2023年上半年GDP40强城市的排序。
在“三非”地级市中,最大的变化是南通排位的跃升,以及东莞、泉州的失意。
今年上半年,南通实现生产总值6032.4亿元,同比增长7.0%,排名杀入了前20,位居第18位。
在GDP总量前20的城市中,南通增速仅次于上海。
南通2022年全年的GDP排名,为内地城市第23位,2021年为第22位。今年一下子上升到了18位,进步可谓惊人。
由此,中国内地普通地级市经济总量排序的前四名,变成了:苏州、无锡、佛山、南通。泉州名列第五,东莞位居第六。
南通上次获得“地级市第4,全国第18名”的好成绩,还是在2017年。
在南通向上跃升的时候,东莞、泉州这两个地级强市,增速分别下滑到了1.5%和3.1%,增速明显放缓。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南通在2023年实现了跃升,而东莞、泉州失速?
工业表现良好,是南通地位跃升的最重要原因。2023年上半年南通工业增加值增长7.8%,增速比一季度提升3.3个百分点。
由于南通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4%,且全部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GDP增幅0.8个百分点,因此在所有门类中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最高,达到46.9%,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
同期东莞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了5.9%,泉州的增速为0%。
东莞、泉州、南通都是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城市,为什么南通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而东莞、泉州的工业却拖了后腿?
上图是东莞上半年的主要经济数据,工业增加值下滑的同时,出口、进出口都大幅下滑。
泉州的情况,跟东莞高度相似。
在“出口依存度”方面,东莞是内地最高的三个城市之一(金华第一、东莞第二、深圳第三)。但金华和深圳,出口额主要是民企创造的,东莞主要是外企创造的。
最近几年,在中美战略博弈的情况下,外资企业在重新布置产业链、供应链,部分产能撤出了东莞,去了东南亚、南亚、墨西哥。由此,造成了东莞产能下降。
此外,华为终端业务总部在东莞,这部分业务受到美国打压比较明显,也拖累了东莞经济增长。
泉州和南通的出口依存度差不多,但产业结构有区别,泉州更“轻”一些。
今年上半年,南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智能装备产业、船舶海工产业都增长不错。而泉州的主要产业中,建材家居被房地产低迷所拖累,纺织鞋服、石油化工也增长乏力。
另外,南通正在深度融入上海都市圈,上海第三机场就建在南通,让南通可以获得不少外溢资源。
泉州背靠的厦门,经济总量要比上海少很多,厦门只能算房地产的二线城市,不是经济总量意义上的二线城市。厦门的经济总量,目前比泉州还要小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泉州旁边的厦门,上半年经济增速比泉州还低,只有1.2%,是40个主要城市里最慢的。南通旁边的上海,则是40个城市里增长最快的。板块联动的效应,非常明显。
东莞在地利因素上,是这三个地级市里最好的,旁边是深圳、广州、香港,这让东莞获得了很多外溢。但东莞起点低,经济转型尚在进行中,一些低端产业还在淘汰之中,再加上对外依存度高,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中,受到了较大影响。
这也可以从三个地级市2022年常住人口变化看出来。2022年,泉州常住人口增长了2.9万人,南通增长了1.1万人,东莞则下降了将近10万人。
由此可见,百年未有大变局对东莞这种“出口依存度极高”的城市,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再看一下三座城市的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由于南通没有公布截至6月末的数据,我们只能比较3月末的数据。
截至2023年3月末,东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459亿元,同比增长19.3%;南通为20507亿元,同比增长13.7%;泉州为11698亿元,同比增长了13.4%。
长期以来,这三个地级市的GDP一直比较接近,经常你超我、我超你。但反映财富总量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东莞最多,是南通的1.24倍,是泉州的2.18倍!
这说明了什么?大家可以在留言区讨论一下。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