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12字真言”,意味着什么?

房地产“12字真言”,意味着什么?
2024年02月28日 12:56 楼市参考

原创 刘晓博

昨天(2024年2月27日),住建部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做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这份通知要求各地,通过编制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来稳定楼市,避免大起大落。

文件中以下三点非常重要:

1、各地要根据人口变化确定住房需求,根据住房需求科学安排土地供应、引导配置金融资源,实现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结构合理,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2、各地要完善“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以政府为主保障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科学编制2024年、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

3、住房发展年度计划要明确年度各类住房及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区位,测算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2024年4月30日前、2025年3月31日前,各城市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当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有关情况。提前谋划2026—2030年住房发展规划。

“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就是房地产行业新时代的“12字真言”

如果之前大家对这12个字还可能理解不深,但当住建部下发这份文件,把它和稳定楼市、避免市场大起大落结合起来之后,政策信号就再明确不过了!

所谓“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具体含义是:

一个城区、一个城市,未来的新增居住用地将跟人口趋势挂钩。有人口增量,才可能有持续的供地;反之,新增建设用地大概率被冻结,或增长极为缓慢。

有多少人口增量,决定了未来需要新建多少房子;未来要新增多少住房,决定了未来需要供应多少土地,也决定了对房地产的融资规模。

当然还有一个句非常重要的话没有点明,其实对地方政府更为重要:这就是“以人定财(卖地收入)”、“以人定编”。

人口是否增长,以及人口规模有多大,决定了一座城市未来还有没有土地财政,土地财政规模有多大。而财政收入(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房屋方面的收入),决定未来“体制内”的编制有多少,部门是否需要合并,领导职数有多少。

由此,至少会带来如下的重要影响:

第一,各地将更加激烈地争夺人口,不断降低落户门槛,增加民生福祉。因为人口将决定城市未来的一切。

之前,各地在编订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往往习惯性地设置人口上限。生怕城市人口太多,城市变得太大。

比如国务院在2016年批复南京总体规划的时候,要求南京中心城区人口控制在670万人以内(下图)。类似的要求,出现在很多城市的总规批复中。

现在,情况正好倒转过来。

每座城市都担心自己太小,人口不足。尤其是到了今年,各地纷纷愉快地自我曝光“实有人口”、“实时人口”比大家知道的还多,比如广东宣布“实时在粤人口”有1.5亿人,比常住人口多了2000多万;合肥宣布“实有人口”1253万人,比之前多了200多万。

为什么大家突然热衷于剧透自己的“真实人口”?跟房地产的“12字真言”全面落地密切关系。

只有人口多了,才能获批更多的建设用地,才能多卖地。土地卖多了,才能增加财政收入,拉动GDP,并有可能增加体制内的职数。

第二,城市的马太效应才刚刚开始,在争夺人口方面,一二线城市显然更有优势,三四五线城市将全面沦为虹吸的对象。

一二线城市,也就是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几个发达的地级市,他们级别高、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医疗、教育等公共配套优良,吸引外来人口的能力更强。

尤其是全面放松住房限购后,人口、资金竞争力更强。比如当郑州、成都、武汉全面抢人的时候,在河南、四川、湖北省内是没有竞争对手的。

人口加速向中心城市流动,并带动资金、技术、产能的流入,势不可挡。中小城市在就业人口、富裕家庭不断流失的情况下,再被限制新增建设用地,地方财政压力将持续增加。虽然国家会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让部分财政资金从大城市回馈中小城市,但这根“虹吸管”的“口径”显然无法跟市场自然形成的“虹吸管”相比。

第三,“12字真言”的目标是稳定楼市,稳定房价,其政策效力不容低估。

短期看,普通三四五线城市库存非常大,需求比较少,楼市极为低迷。按照12字真言,他们需要减少、甚至暂停土地供应,推动房地产去库存。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持续减少供地,最终能达到这个目的。

人口增长快、住房矛盾大的城市,主要是一二线城市,将加大新增住宅用地供应,还要大规模建设保障房、推动城中村改造,未来供应量将加大,有利于稳住楼市,避免几年后出现因供应量偏少引发的大涨。

大城市住房供应加大后,房价稳定,有利于更多的人口流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对楼市是长期利好。

第四,保障房和商品房将分道扬镳,未来不会重叠、合流。在这种情况下,保障房对商品房的分流作用减少,买保障房套利的人减少,真正自用的比例显著上升,商品房将向改善型方向发展,价格天花板被拉高。

文件明确,未来的住房体系是“保障+市场”双轨制,政府主要建设保障房,保障的对象是中低收入群体;商品房,则主要“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以前,配售型保障房在购买若干年后,可以拿到100%产权、红本,变成商品房自由上市交易。于是,很多能买商品房的人也来买保障房套利。去年14号文之后,新的配售型保障房将终身封闭交易,不能转化为商品房上市交易,减少了对商品房的冲击。

官方开始提倡开发商建设“好房子”,也就是改善型住房,这意味着限价、限套型(7090)等政策限制都将放开,商品房的价格区间将拉大,真正的豪宅将不被限价,有利于打破楼市价格的天花板。

第五,未来人口持续流失的城市,“体制内”会不断缩编,会有更多乡镇、部门合并,公务员的职数会减少。

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则会相应增加领导职数、岗位。最终,可能会影响到行政区划的调整。

比如在山西忻州的人口小县——河曲县,常住人口只有12.35万人,跟大城市超大规模的小区相当。最近几年,河曲县成为山西省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之一,2022年当地官宣:已将3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2个、135名领导职数精简为114名;将186个涉改事业单位整合为40个、1964名事业编制核减为659名,基本实现了“大部制”。

青海玛多县人口更少,只有1.46万人,通过“缩编”把全县党政机关由25个精简为20个,事业机构由31个调整优化为28个。除个别用编需求较大的部门外,部门行政编制平均不到4名,“四人以下局”13个。

可以想见,人口流失城市的公共设施更新、改善,难度都会加大。一些负债率较高的省会城市、直辖市,已经被限制修建新的高速公路、地铁等设施,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将拉大,最终导致更多年轻人流失。

所以,未来楼市的机会主要在大城市,尤其是有人口竞争力、经济活跃、负债率较低、级别较高的城市及其都市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